企业文化59318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5884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文化5931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文化5931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文化5931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具有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拥有成长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冲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其人格的特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壮大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所以,如何建设一种满足当今经济时代需求以及顾客公认的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在同行企业中做出榜样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他们工作的核心问题。文中分析国内外企业文化现状,并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至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以日本企业,美国企业为例阐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提出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现状整合 价值观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目录一、前言11.1企业文化概念11.2.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21.2.1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21.2.2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现状2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另一种阐释32.1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核心32.1.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32.1.2 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效应32.2比较竞争优势:美日企业文化32.2.1美国企业文化简述32.2.2日本企业文化简述42.2.3中国企业文化启示5三、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53.1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导向作用53.1.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53.1.2企业目标的指引53.2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约束作用53.2.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63.2.2道德规范的约束63.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6四、如何建立发扬优秀企业文化64.1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74.1.1企业文化就是思想工作。74.1.2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74.1.3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74.2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内外结合84.3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富有特色84.4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精心塑造企业之“魂”10参考文献12一、前言1.1企业文化概念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解释呈现出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即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有的学者则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运作模式;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公司具有的作风和习性;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理解成企业的价值观;有的学者提出企业文化是公司的价值取向以及运营模式。国内的研究者通常认为,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处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作用下通过公司管理层的长时间的引导以及所有成员的积极努力达成的一致认识,形成的系统的完整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精神最求、行动导向、经营理念和传统和习惯的集合。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企业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其核心是应以人为本,着重强调对员工的管理,同时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其他资源管理相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在对员工的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企业的规章和纪律所发挥的作用,还应重视发掘员工内在的积极性,着重加强员工的企业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认同感、忠诚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成员积极加入企业的管理之中,提高组织内部的制度、精神以及物资这三方面有机统一,使得公司管理达到最佳状态。1.2.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1.2.1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1970年,美国企业文化专家斯坦雷M戴维斯在其研究成果中首次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埃兹拉F沃格儿在其著作独占鳌头的日本-美国的教训一书中提到了企业文化。20世纪80年代,Z理论、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以及追求卓越、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同时,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一派进行定性化研究,另一派进行定量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企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企业形象。所以,企业文化的探究应当更注重实践应用以及定量分析两大方向,分化出了三个不同的分支:一是理论探究更为细致;二是企业文化同公司的实际效益相联系进行实践探索;三是建立企业文化的量化模型。最近十多年间,企业文化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国际化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大、强强联合、重组,如何传承和创新企业文化,使其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的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1.2.2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相对落后。台湾的企业文化研究要比中国大陆开始的早一些,1981年,台湾企业家首先提出了创立中国式管理哲学的建议。20世纪80年代,西方大批企业文化著作诞生,中国开始缓慢传播企业文化理论阶段,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主要还是对企业文化的兴起背景、基本概念、结构进行研究以及介绍国外企业文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知识开始普及,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开始启动阶段。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促使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自2000年至今,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定量化研究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普遍实践、较为深入的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对规范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另一种阐释2.1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核心2.1.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不断的成长壮大必然其所具有的企业文化必定有以下几个特征,具有独特性、价值性、突出性。具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在规章以及运作程序上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取得较高的利润的模式经营,或通过其他途径达到公司的目标和增值。有关企业文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提出,文化对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特定的公司文化能够让公司根据企业成员、销售对象、合作商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预期的方式进行原作。相反,没有类似的文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则很难是公司取得预期的价值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独特的公司文化能够让竞争企业无法运用改变其公司文化的措施取得本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竞争企业尽管试图模仿,也无法超越本公司企业文化所创造的价值是公司处于不利地位。2.1.2 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效应公司所拥有的资源是否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应该从该资源的供求状况、价值属性、独特性、是否可被取代以及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如下表所示)。公司可以根据外在的环境所产生的机遇或者避免外在不良条件所带来的损坏,说明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价值的,公司运用该资源能够有效的为顾客创造价值或让顾客感受到企业的价值。独特性以及稀缺性说明公司具有的资源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帮助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公司所具有的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不能被他人所模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形成,是历史的沉淀和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此类竞争力和资源产生的成因与实际在公司中的操作是无法具体化的,其中很多也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资源的产物,包含公司长期以来与政府、其他企业形成的联系、公司的品牌等,这些都是竞争企业没有办法去照搬照抄的。不可替代主要是针对公司具有其他竞争企业所没有的特一无二的战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越强,竞争企业就更加难以在改优势资源上进行超越,动摇企业的优势地位。资源和竞争力的持续性要求企业能够将企业文化逐步的深入的公司不同的领域中,从而使得这类资源和竞争力形成整体的效应。2.2比较竞争优势:美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比较美国和日本企业文化的异同,我们首先从其文化根基谈起。 2.2.1美国企业文化简述 美国的文化主要是崇尚自我为中心、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探索性,同时美国文化还强调物质满足以及实用原则、品德追求以及人道关怀、注重民族利益以及国家团结。这种国家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得其企业文化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美国企业在70、80年代后摈弃了“人并非生产力中关键因素”的陈旧观念,意识到人力资源是公司成长的核心,因此在公司的制度制定和管理的过程中侧重对员工的关心、理解、尊重,从而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认同感。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自己管自己的观念,侧重团体意识即公司和成员是一个整体。二、管理体制的包容性。 形成一种包容性的管理模式,更多的利用员工和员工之间形成的默契进行配合从而改变原有僵化的制度调节手段。这样,用创造性的思维替代复杂的分析。在侧重管理模式包容的观点中,竟可能的形成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的竞争,利用员工之间的竞争来弥补制度调节的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三、侧重客户至上、创造公司品牌。 纵观历史,凡是成功的美国企业都非常重视客户需求,不断的与顾客建立长效的关系,取得顾客的信任,避免“技术傲慢”以及“价格傲慢”观念的出现。再者,成功的美国企业对客户都非常负责,摒弃了原先“只要卖掉就是成功”的观点。最后,创立公司自己的品牌,以优质的质量取得优势地位。但是大和民族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拥有其非常鲜明的特征,其社会结构波动性小。相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得日本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其民族文化中侧重于团建精神和绩效主义相融合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制度的非常重视从而为企业利益的实现创造了条件。2.2.3中国企业文化启示企业文化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对企业文化进行研究,我国的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就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国外的理论,但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特定的历史责任,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创造性的建立公司独有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基石。因此要有长远的眼光,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企业成员的利益,同时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目标、品牌价值等方面三、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3.1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3.1.1.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经营理念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些模式和能力引导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引导企业成员运用正确的手段进行工作运营行为。公司共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公司的价值观,使成员对企业形成一致的认识,形成一致的价值标准,公司的管理者以及成员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3.1.2公司目标导向 公司的目标展示的是公司发展的指南针,制定不符合公司实际的目标等同于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健全的企业文化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用科学的手段指引公司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正确的目标能够使得企业更快的发展,公司成员在明确的目标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成员的价值为企业服务。3.2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3.2.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3.2.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四、如何形成和弘扬优秀企业文化美国McKinsey公司、RAND公司以及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将世界范围内发展领先的三十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研究后,共同编写了一份研究成果,这些专家阐述到,正如财富杂志上所说的那样,国际领先企业能够战胜其他对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部分企业能够有效的为公司创造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依靠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使得这些领先的企业能够长时间保持其竞争优势。有其他学者也曾提出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阵地,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鲜明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弘扬,使得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员工的心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很多公司都需要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依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形成具有活力企业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行为,对具体的制定者具有较高的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文化的制定不仅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策划者,同时需要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形成一致的观念,以上几点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因此能够说明形成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性工程。对此,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4.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企业通过向国外学习,逐步将企业文化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然后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以及实践呈现出时冷时热的情况,虽然政府不断的号召要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建立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然后实际状况却并不理想,很多公司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完整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了解不深入,在理解上存在严重的偏差。4.1.1企业文化就是思想工作。因为公司的文化建设和宣称主要是以企业的效益作为根本,在公司文化中体现员工的利益为原则,所以有些人就将企业文化理解成企业思想工作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工作的一个分支,目的是企业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而冠以的新的称呼罢了,认为和思想工作的内在是没有差别的,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只关注利润,思想工作形同虚设已经没有作用了,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弘扬也显得可有可无。4.1.2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有些人则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组织的文体活动,而且这种认识不占少数,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很多公司经营者在宣传的过程中,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演讲的过程中一谈到企业文化的创建就拿例如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案例,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中也只是组织几场体育比赛、唱歌比赛、文艺汇演、组织观看几场电影等形式草草了事,这样的文化建设行为使得底下的员工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从而使得企业文化无法很好的形成和弘扬,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4.1.3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很多公司从办公室到生产车间,从大厅到宿舍,无处不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例如“奋勇拼搏”、“齐心协力”、“责任担当”、“吃苦耐劳”等,此类标语让所有的人都一眼就能望见,且做的非常美观,赏心悦目,容易记忆,从而在员工的心理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就是企业文化。类似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比如企业文化即使公司的制度,这类现象层出不穷,不甚枚举。不可否认,以上几种说法并非全部都是错误的,其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然而这些观点仅仅看到了企业文化的浅层次的外在形式,或者说仅仅认识了企业文化的载体,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这希尔对企业文化理解的不全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这样的错误认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企业文化发源于国外的企业之中,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是在许多管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从一开始形成,就马上成为西方很多国家公司以及研究人员研究及讨论的重点,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理念变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企业管理跨越式的发展。所谓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企业文化的解释多达一百多种,各个学者、各个专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企业管理者也有不同的认识,总体来说,基本呈现三种主流的观点:第一种:“总和说”。有关专家提出企业文化是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资源以及精神的集合,是公司运营中内外部条件的融合。第二种:“同心圆说”。这部分专家提出企业文化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分别是精神、制度以及物质。第三种:“精神现象说”。 这部分专家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资源在精神层面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体现公司的价值取向、管理模式、运营思路,是公司所有员工在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纵观以上几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哪种,虽然在表述上表面有所不同,在理解的内容界定上感觉各有特点,但是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即将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解释为公司的价值观念。根据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实质是所有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引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具有准确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认识,产生错误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让所有员工都有共同的认识,产生认同感,是企业建立和弘扬企业文化的基石。4.2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内外结合很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企业在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不能一味的吸收西方的理论经验,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邀请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还要充分的发掘所有成员的潜力,既要利用外部力量又要调动内部力量,这样才能是企业文化更具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策划者能够为企业带来生机,而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的发扬则需要所有的成员的共同努力,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将其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否则,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只是纸上谈兵。公司成员是企业文化服务的对象,而成员的智慧、能力、工作行为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源泉,尤其是企业中的优秀的工作人员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先进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等,能够充分的体现改阶层成员的普遍特性,同时又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创立符合公司利益以及企业成员共同利益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4.3创建具有活力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精心塑造企业之“魂”企业文化的内涵深刻,所展示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理念等不同的方面组成了企业文化体系。在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每个部分都具有其各种的意义,缺一不可。然而我认为,在所有的组成成分中,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选择重要的一个部分或者几个部分进行突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资源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四不像。对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企业文化中最耐人寻味的也是最具核心的一部分,即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是企业目标在精神层面的体现。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动力源泉,是所有成员的一种信念和达成的共同的理念,是公司的灵魂所在。所以,企业精神是创立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需要管理者、策划者精心谋划,使得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主线得以体现。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调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在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无一不非常重视对企业精神的提炼和培养。“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企业精神,但是和很多企业不同,海尔没有将这句话当成标语,而是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展示这句话的精髓,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员工,让这句话深入海尔每一个员工的骨髓之中,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作为海尔的领导层,敬业报国这四个字首先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诠释。一九八四年,张瑞敏首次到国外进行调研,当时他发现德国市场上中国商品只有烟花,没有别的,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自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将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并将其卖到国外去。创立品牌,弘扬国威,这种精神这么多年来一直伴随着张瑞敏。他卯足干劲,日以继夜,将所有的实践都用于海尔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不断的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创建符合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并身先士卒,得到了所有海尔员工的认同。海尔企业文化中,蕴含着对理念的创新,海尔人海尔人认为,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技术创新是手段,管理创新是基础,市场创新是目的,组织创新是保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海尔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海尔这一品牌价值,海尔人的敬业报国成就了海尔今天的辉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一个企业快速的成长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奋勇前行。全球知名企业,IBM公司将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精髓,使其产品遍布世界。公司创立之初,IBM就非常重视对顾客所购买产品的后续服务,然后发展到一定时期后,IBM中途曾改变过这一理念,将产品的后续服务作为了一种补救制度。而这一时期,IBM的销量急剧下降,使得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不断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售后服务作为一种补救制度无法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必须创建预防性的服务,主要是指顾客在购买IBM产品后,IBM的人员会在产品出现问题前就会定期为顾客提供服务。这一理念的提出,符合IBM公司的企业精神,逐渐形成了IBM服务型的企业文化,直至今日,IBM仍然沿用改制度,IBM的服务文化也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为IBM开拓了市场。IBM的企业文化为IBM注入了活力,铸就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诞生。因此,创建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从上面两家成功企业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精神的作用是如此之大,能够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世界竞争潮流中,奋勇前行,引导他们走向胜利。企业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当前,国内很多公司在企业文化创立的过程中,没有对企业精神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企业精神的重要性,或只是流于表面,将企业精神形式化的理解成“进取”、“刻苦”、“改革”、“团结”等辞藻的堆砌,很多公司、很多企业的企业精神都具有相似性,没有自身的特殊,只是看别的企业写什么,自己企业也照搬照抄,流于形式。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总结提炼企业的优秀的行为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的创立过程中,要不断的发掘企业内部先进的企业精神,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其能够形成无形的生产力。企业精神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企业精神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实践中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精心提炼,严肃确立。公司成长壮大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公司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着持续的变化,企业的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也会改变,这些都会对公司目标的制定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的价值观念是不一样的,因此,公司无法将企同一个管理理念一层不变的保持始终,导致企业员工很难认同度很难提升,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运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期企业发展需要,逐步提炼,沉淀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对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的价值理念进行有机的统一,提炼出适合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的,最佳的、最适合的企业精神。而形成的企业精神应该得到严肃的执行,在员工进入公司,阶段培训等时期不断的进行灌输,使得所有成员对企业精神达到认同感,自豪感。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其次,大力宣传,深入人心。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标语式,即把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鲜艳的大幅标语,悬挂或张贴在厂大门口或办公大楼、生产车间等引人注目的地方,使员工随处可见,在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倡导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整个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张微笑的脸,微笑的厂标在厂内举目皆是;日本索尼公司倡导“豚鼠精神”,经理室就长年悬挂着一幅企业精神象征的豚鼠画像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2、活动式,即经常开展各种为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自始至终体现精神,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节和运动会,在艺术节上通过厂歌比赛等形式,艺术地向员工灌输企业精神;在运动会上,通过激烈的竞争,体现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企业精神。广告式,即通过广播、电视、等化媒体在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时,巧妙地把企业精神融汇其中,使员工和大众一样在接触媒体宣传时接受企业精神的教化,将企业精神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参考文献1罗恩.吉布森,现代管理大师思想精粹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15-210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1995:8-1023管益忻 郭延建,企业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出版社M 1990;36-864唐纳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52-1225安德鲁.坎贝尔,核心能力战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201-2686Alan M.Wilson.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marke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ume 35, 2001. 3547帕斯卡尔, 阿索斯.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M.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4. 428CeesB.M.van Riel, JohnM.T.Balmer. Corporate identity: the concept, its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ume 35, 1997. 355-356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