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5774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可研(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法人代表:吴燕敏建设地点:无锡京杭运河两岸绿地1.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无锡市政和园林局的主要职能是:(一)承担全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生活饮用水(纯净水)、排水、污水(再生水)处理、城市燃气、城市照明(亮化)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城市绿化、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责任。(二)起草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相关政策;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编制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三)拟订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市政设施维护和大中修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城市绿化、公园重点工程的建设;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负责全民义务植树费的收缴工作;编制市政公用、园林绿化专项经费计划并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参与编制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四)负责城市道路、城市排水、城市绿化、城市道路照明(亮化)及附属市政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负责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管理;负责城市绿地和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城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五)负责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和园林绿化养护工程市场。组织审定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依法审查绿地内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规划;依法对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养护工程业主方、承包方、中介方等市场主体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住宅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绿化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六)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稽查工作,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对市政公用和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施监督管理。(七)推进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进步工作。制定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开展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负责市政公用、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指导工作。(八)负责全市社会绿化工作。拟订城乡全民义务植树的实施办法和措施;编制全民(军队)义务植树年度计划,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组织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作;承担市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3报告编制基本情况1.3.1编制依据1.关于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立项(建议书)的批复2.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3.无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5.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方案6.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7.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提供的有关资料。1.3.2研究内容 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需求分析3、建设范围与建设条件4、规划设计方案5、配套专项设计6、环境影响评价7、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8、劳动安全卫生消防9、节能节水措施10、招投标专章11、项目建设进度1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3、工程效益评价 14、结论和建议1.3.3编制原则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提升功能、综合整治”的整治原则,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方案的技术、功能、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合理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1.4研究过程1、2012年 8月受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委托,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2、 组织编制人员进行现场踏勘。3、 收集运河两岸景观的设计资料。4、收集无锡市区、运河两岸、古运河的景观绿化规划资料。5、走访市规划部门,了解京杭运河的规划情况,以及周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规划情况。6、现状景观绿化调查。7、向市园林局汇报有关研究成果,并征求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8、编制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项目基本情况1.5.1工程建设范围本次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改造对象为新运河段。规划建设改造范围北起凤翔大桥南至通锡高速互通立交全长约24.2公里,范围内运河两岸现状绿地及已平整尚未进行绿化的绿化用地。其中改造景观面积约50万,新建景观面积约31万,合计81万平米。对运河两岸连续的非现状绿化用地的,需要大片拆迁的地块,本次暂不实施。但为保持运河两侧景观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对沿途的限制贯通的单幢建筑如吴桥海事所等予以迁移。从北起的凤翔大桥至高浪大桥运河两侧以景观改造为主,完善栏杆、铺装、小品、码头、亮化、休闲设施,贯通慢行系统;改造面积约50万平米。从高浪大桥到通锡高速运河西路侧现状为空地,以绿化为主,种植苗木,新建绿化面积约31万平米。1.5.2工程建设内容及定位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是无锡市做好水文章、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抓手,要以景观美化为基点、便民休闲为重点、功能提升为亮点,对运河两岸进行总体提升改造,使之成为无锡城市一景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提升改造工程要与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对改造区域进行规划控制,确保一次规划到位、分阶段组织实施。从风格上要与现代化城市风貌相融合,体现现代、时尚、生态,在城市集中区应以提升景观品味,增加城市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在城郊及外围以绿化为主,要注重树种选择,增加绿化层次,体现通透性,丰富绿化景观。改造提升要根据不同地段的现状、功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实际出发,根据各段地形地貌及绿化景观特点进行改造提升,现状景观大树原则予以保留,其它绿化能利用之处尽量予以完善,既要节约成本,又要避免景观单一化,绿化规划建设体现节约型、生态型原则。运河两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追求精细化,科学设计体现历史和文化元素,充分考虑景观带的休闲、健身、水上游等功能,适当增加广场、休闲、健身设施、服务配套设施、文化景观,合理配置城市家具以及公厕、盲道、绿道(慢行系统)等功能设施,确保设施便民利民、安全持久,打造集美化、绿化、休闲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外滩”。 综合考虑游船码头设置、夜间亮化、两岸建筑风格、交通道口设置、公交站点设置等服从和服务于运河两岸的规划建设。对新建建筑物、构筑物体量规模要加以控制,注重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及韵律感。1.6研究结论1.6.1建设的必要性1、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作为无锡市重要的一个生态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富有韵味,充满老无锡历史文化气质的特色空间;一个独具魅力的富含多样性的“山水城”景观,一个富含价值的,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潜力空间。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无锡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是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的需要无锡城市的发展又与运河密不可分,因此无锡市城市空间特色可以概括为“重湖叠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最具标识性的是“三湾六区”构成了有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骨架,“三湾”分别是指运河湾、蠡湖湾、太湖湾。“三湾”建设已列入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Y: T1 p5 m3 D8 l6 ! 横穿无锡市区的京杭运河,拥有无锡市区良好的水域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长久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天然水域,来营造一个集水运、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优美环境。运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运河湾的先期启动具有示范意义。3、完善无锡绿地布局的需要运河走向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市区,运河两侧是天然的绿色屏障,部分地段虽然刚改造过,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航道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沿高浪路南侧运河西路的绿地还未实施,目前为空地。运河两侧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绿地内容。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对无锡绿地的格局完善具有重要意义。4、是满足城市现代服务配套的需要和改善本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京杭运河无锡段多为城郊结合地段,定位为生态防护绿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运河两侧住宅区、商业区不断增加,原有生态防护绿地已不能适应居住、商业业态的需求,绿地的休闲功能、景观功能、亮化功能亟待提高。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增设慢行系统、休闲设施、码头、亮化等对全体市民开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和的优势,能将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合一的运河地带,打造无锡山水名城,改善人居环境。1.6.2建设条件运河西路和运河东路穿城而过,是重要的城市干道,道路周边是重要的居住区,道路两侧自来水、供电、燃气、污水、电信等各类市政管线也已接入。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将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和配合,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1.6.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投资估算约2.98亿元,其中前期费用为1800万元,工程费用为24217万元,其他费用为1717万元,预备费为2074万元。建设期一年半,建设内容为:绿化景观、小品、铺装、码头驳岸、步行桥、亮化、市政管线、配套设施等。资金来源为市政府拨款。1.7结论和建议 1、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2、本项目属于政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需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3、应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第2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1.1项目由来无锡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处于沪宁杭中心地带,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苏锡常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苏省经 济发展的先到地区和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体。无锡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市群中,将积极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北起常州与无锡交界的五牧(今属洛社镇),南到无锡与苏州交界的望亭,全长41公里。其中,无锡城区段自吴桥至下甸桥,全长约11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段,而且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它,犹如伟大的母亲,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无锡儿女,同时也孕育、发展了这座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城。京杭运河无锡段是无锡市城市当中最为珍贵、最为稀缺的城市景观和文化资源,兼具了居住、生产、行政、商贸、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和市政服务等多种功能,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对运河两岸的景观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合理的景观改造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运河两岸景观绿地的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山水文化标志区,城市中心活力区。”2.1.2无锡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 1、基本概况“太湖明珠”无锡由江苏省省辖,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繁华富庶,人间仙境,素有“江南明珠”之称。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在境内流过。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183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无锡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2、 自然地理及地质无锡市辖6区2市,共32个镇、51个街道;全市实际总面积3966.66平方公里(含太湖水域总面积为4606.75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总面积为640.09平方公里(滨湖区太湖水域面积397.8平方公里,宜兴市太湖水域面积242.29平方公里);山区和丘陵为782平方公里。无锡市区面积1224.85平方公里,(另有太湖水域397.8平方公里),人口354.23万人。 邮政编码214000。下辖共6个区、7个镇、41个街道。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锡山、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2003年无锡市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盛夏高温明显,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无锡京杭运河东、西两侧土质比较接近,上部为灰黄、灰棕色粘土和亚粘土,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全线分布,但层后不一,一般层厚2.54m,具有较好的边坡稳定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其顶部由于后期冲沟切割,间断沉积了灰色淤泥质亚粘土底层,形似倒锥,在无锡西段较为常见;中部为灰黄、灰色亚粘土,混夹粉砂,软素至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层厚24m;其下为灰色粉砂土、稍密至中密状态,层厚68m,多见于无锡东段,在无锡西段仅部分位置附近有揭露;下部为绿灰、灰黄色亚粘土、粘土层,硬塑状态,是地基良好的下卧层,仅局部夹少量灰色软亚粘土混腐植物,验算结果表明,对一般边坡稳定无直接影响。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无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软硬环境优势的竞争,向人居环境优势竞争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把京杭运河无锡段建成岸绿水清的生态景观河。将地域文化和国际经验、历史遗产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打造成一条富有无锡文化底蕴,满足市民休闲、旅游的城市之“肺”。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为市民建设一个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走廊。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作为无锡市重要的一个生态项目,将被打造成为一个富有韵味,充满老无锡历史文化气质的特色空间;一个独具魅力的富含多样性的“山水城”景观,一个富含价值的,推动城市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潜力空间。它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无锡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是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的需要无锡是一座自然风光绝佳的城市,山水环绕。外有太湖,内有蠡湖,又有惠山等诸多山体,山水就占了整个无锡的一半。另外,无锡城市的发展又与运河密不可分,因此无锡市城市空间特色可以概括为“重湖叠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最具标识性的是“三湾六区”构成了有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骨架,“三湾”分别是指运河湾、蠡湖湾、太湖湾。“六区”分别是指三湾中的人文龟背城、运河水弄堂、锡惠运河湾、蠡湖新天地、太湖佳绝处、都市新客厅。人文龟背城、运河水弄堂、锡惠运河湾都包括在运河湾的范围里。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老城市中心的2平方公里已经颇为现代化,但古城的格局却从未改变。无锡也是全国少有的一个呈龟背格局的城市,里面有着诸多的人文古迹。运河水弄堂指的是清名桥历史街区,和苏州等江南小城不同,这里是基于古运河之上的水弄堂,目前正在申遗。锡惠运河湾则是运河的第一湾。这三区涵盖了运河湾范围内的绝大部分精华,也是无锡运河文化的一个缩影。规划依托自然山水格局,从“城看山,山看城,水看两岸”三个层面,对运河湾地区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和风貌特征进行规划设计与控制。拥山揽水的运河湾将成为无锡新的城市名片和标志性景观区。“三湾”建设已列入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Y: T1 p5 m3 D8 l6 ! 横穿无锡市区的京杭运河,拥有无锡市区良好的水域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长久以来,我们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天然水域,来营造一个集水运、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优美环境。运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作为运河湾的先期启动具有示范意义。3、完善无锡绿地布局的需要运河走向从西北向东南穿越市区,运河两侧是天然的绿色屏障,部分地段虽然刚改造过,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航道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沿高浪路南侧运河西路的绿地还未实施,目前为空地。运河两侧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要的绿地内容。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对无锡绿地的格局完善具有重要意义。4、是满足城市现代服务配套的需要和改善本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京杭运河无锡段多为城郊结合地段,定位为生态防护绿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运河两侧住宅区、商业区不断增加,原有生态防护绿地以不能适应居住、商业业态的需求,绿地的休闲功能、景观功能、亮化功能亟待提高。目前运河沿岸地段的景观绿化已有一定基础,但是绿化设计太过浓密,把水系和马路隔绝,无法形成滨河景观带。由水上观看岸上的景观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区域亲水的环境设计很不足,几乎没有亲水驳岸,已成规模的绿化比较分散,很多地段只能供附近小区居民所有,未能形成对公众开放绿地体系。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增设慢行系统、休闲设施、码头、亮化等对全体市民开放,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和的优势,能将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集居住、旅游、休闲、景观、生态等多功能合一的运河地带,打造无锡山水名城,改善人居环境。第四章 建设范围与建设条件4.1建设范围本次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对象为新运河段两侧景观。规划建设改造范围北起凤翔大桥南至通锡高速互通立交全长约24.2公里,范围内运河两岸现状绿地及已平整尚未进行绿化的绿化用地。其中改造景观面积约50万,新建景观面积约31万,合计景观建设面积约81万平米。对运河两岸连续的非现状绿化用地的,需要大片拆迁的地块,本次暂不实施。但根据市领导要求,为保持运河两侧景观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对沿途的限制贯通的单幢建筑如吴桥海事所等予以迁移。从北起的凤翔大桥处至高浪大桥运河两侧地块以景观改造为主,建设亲水景观步道完善栏杆、铺装、码头、亮化、休闲设施,运河两岸都需要贯通慢行系统;从高浪大桥到通锡高速运河西路侧现状凤翔大桥通锡高速立交互通为空地,以绿化为主。运河东路、运河西路为城市道路,道路与运河之间的带状线性绿地为改造主要范围,在重要节点处,如梁韵阁(梁韵桥)、金匮大桥、金城大桥、高浪大桥等大桥处节点,改造范围扩大到节点处运河西路的西侧绿地。4.2建设条件运河西路和运河东路穿城而过,是重要的城市干道,道路周边是重要的居住区,道路两侧自来水、供电、燃气、污水、电信等各类市政管线也已接入。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市政府对本项目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将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和配合,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五章 规划设计方案5.1规划依据 (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3)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4)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江苏省、无锡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及其他已有规划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5.2项目分析5.2.1交通现状分析经过前期的详细地实地踏勘,发现京杭运河无锡段目前为三级航道,运河东路、运河西路为城市主干道,区域内道路均以车行、船行为主要功能,交通功能较为突出。城市干道紧临运河,导致大量快速城市干道分割城市、滨水空间,不利于将公众引入运河沿岸公共空间,可达性不强。水上交通系统没有建立,水陆交通的换乘也缺乏考虑,这不利于运河地区的旅游开发。5.2.2建筑空间现状:原有运河空间尺度,在沿岸土地密集开发和现代高层建筑蚕食下逐渐丧失。运河沿岸大量建筑,尤其是住宅,由于朝向的缘故,通常与运河垂直布置,暴露给运河大面积的山墙面,既不利于运河游人观沿岸的风景,也不利于沿岸居民观运河的风景。运河边孤立的线形绿地,虽然形成了建筑绿地河的模式,但是缺乏三者内在的有机联系。5.2.3用地性质分析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周边用地主要为居住、商业用地。5.2.4绿化景观现状 运河沿岸地段的景观绿化已有一定基础,由水上观看岸上的景观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区域亲水的环境设计很不足,几乎没有亲水驳岸,已成规模的绿化比较分散,很多地段只能供附近小区居民享有,未能形成对公众开放绿地体系。运河沿岸绿地缺乏完整连续的慢行系统,缺乏宜人的滨水风景道。运河沿河由于缺乏景观步行系统,全线慢行系统不贯通,可进入性不强,使公众难以亲近运河。运河两岸有部分单位建筑占用河道绿地,导致整个慢行系统无法贯通,具体见下图。运河沿岸城市干道与河道间用浓密的植物相分割,现状绿化过密,结构单一,不仅极大影响沿岸的景观空间,更加重城市空间和运河亲水空间的有机联系。道路与航道景观相互隔离,没有成为一个有机体,影响河道两岸通视。运河整体形象特色不明确;运河以建绿地形式单调,功能不明确;缺少文化内涵,标志不鲜明;亮化欠佳,现状部分堤岸功能陈旧。5.3项目规划建设原则5.3.1生态优先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原则,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对古运河绿地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绿化配置,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环境林建设系统,增加城市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5.3.2物种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林营建应重视发掘乡土绿化树种资源,积极引进、驯化、筛选外来优良绿化树种,增加植物种类,提高运河生态环境的系统发育稳定性。5.3.3生态绿化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原则:在突出滨河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注意结合树种特性,营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绿化景观。根据运河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选用生态保健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绿化景观功能突出的植被树种,优化组合、合理配置,适当构造园林建筑艺术小品,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5.3.4保护利用文化古迹原则:京杭运河是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视觉走廊,沿岸分布有若干珍贵的古文化遗迹。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观价值和宗教文化开发前景。京杭运河生态环境营建,应充分利用这条文化主脉,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观光走廊,强化历史名城效应,提升环境建设价值。5.3.5亲水原则: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门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5.3.6立体设计原则: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这样既满足驳岸设计的防洪要求,又将人们逐渐、逐级引入水面之中,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5.3.7技术更新原则: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了设计师们超越其先辈们设计的自由度,因而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视觉效果。5.4项目规划方案5.34.1设计目标:打造世界闻名的都市滨水开放空间运河(无锡段)景观化,完善山、河、湖、城的城市格局框架营造承载运河文化历史的特色场所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未来城市景观发展方向的设计典范5.4.2设计策略和设计重点:1、强化整体形象,打造特色节点。通过此次规划设计在原有42个节点的基础上新增节点21个,强化运河整体形象;增加滨水空间,亲水环境,增加人们对运河的感性认识。2、调整绿化结构,梳理现状植被,两岸空间互动。在原有的绿化景观基础上,新建休闲、旅游为导向的滨水景绿地。实现绿化改造50公顷,提升运河两岸景观品质,新增滨河景观31公顷。改造现有的破损绿地、驳岸设计,丰富岸线景观。移植部分过于茂密的植物,将运河透出来;保留现有绿化中基础较好的部分并利用。依据分区更新现有铺装,增设栏杆及室外家具,增设亮化设施,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协调的整体关系3、优化慢行系统,确保全线贯通,增强绿地的可达性。新建4米滨水慢行道,共增加步行道27.5公里,实现慢行系统全线贯通。 4、拓展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公厠7座,满足公共需求;新增小型商业公建10处,提升绿地活力;在原有4个游船码头的基础上增设2个,形成水上交通游线;增设林荫停车场;新增体育健身设施,公共自行车停放点5.4.3规划分区:依据无锡城市空间发展势态,结合文化特征及其景观现状,将运河改造分为运河印象段、历史段、现代段以及未来段四段,力求通过运河景观改造,强化无锡市发展脉络,实现运河与城市的同构。运河印象段从锡澄运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到蓉湖大桥,历史段从蓉湖大桥到梁溪大桥,现代段从梁溪大桥到金城大桥,未来段从金城大桥到锡通高速。5.4.4重要节点全段共布置六个重要节点,分别为北尖生态公园(规划)、运河公园、锡惠公园、太湖广场、城南公园(规划)、高浪大桥公园(本次新建)。全线共设小节点63处,其中现有节点提升改造42处,新增节点21处。5.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5.5.1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水量计算暴雨强度公式:I=69.31+0.582lg(P-0.107)/(t+39.3)1.02式中:I降雨强度(mm/min);P重现期(年),取P=1年。t降雨历时(min);雨水量公式: Q=qF式中:Q雨水量(L/s) 地面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q=167I F汇水面积(hm2)2.雨水管网规划(1)雨水尽量采用透水混凝土和绿地中自然渗水的办法。当雨量过大时通过雨水管网排出。雨水管网采用就近排放的原则,沿地形排放到城市管网和周边水体。5.5.2污水工程规划规划区除了一些茶室咖啡吧等会产生一定的污水外,其余区域主要建设为游憩项目,污水量较少。规划将结合建筑与道路等建设,采用雨污分流的对区内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在污水的排放方式上,不允许自然排放,以免影响区内的环境质量。污水支管分别接入运河东路与西路的城市污水管网。5.5.3给水工程规划本区域的供水水源主要由周边市政运河东西路自来水管网接入。供应休闲设施使用。5.5.4电力工程规划电力管网从市政电网直接接入。区内新建输电网均采用地埋电缆的方式。亮化照明用电接入城市照明电网专用的箱变。第六章 配套专项设计6.1铺地与种植6.1.1铺地作为公园,铺地设计应该考虑舒适性、透水性,与周边环境结合。自行车道主要采用透水混凝土,其余铺地采用石材、透水砖等。6.1.2绿化种植植栽设计思路: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结合景观规划,选用高大乔木与草坪或地被类花卉配合做疏林布置;而在草坪的处理上,不使用过多的灌木组团,留足空旷的游憩空间。这样既能形成茂密丛林之感,又能赋予游人充足的活动空间。以密林、疏林、草地相互贯穿, 创造开敞、闭合交错的公共空间。沿线设置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季的绿化景观;季节性变化是借着常绿与落叶树于季相变化时所产生时所带出的不同色彩。色彩变化:树木的花朵、嫩芽、果实、秋叶随时间交错变化,勾勒出风景如画折视觉景观氛围。感官变化:自然元素如风、雨、露、各种野生动物的参与,更增添了声音、气味、光影等多维感受。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春天气温回升,落叶树开始冒出翠绿的新芽嫩叶,如榉树、三角枫、楝树;开花树在无叶的枝桠上绽放的花朵如紫荆、桃花、海棠;金黄的油菜花也争相吐蕊。夏季郁郁葱葱、水草丰茂火热的夏日,大部分树木都披上了深浅色的绿荫,而紫薇的花团却从夏一直开到秋。秋季秋风萧瑟、候鸟来栖落叶树叶子脱落前都先转红或者黄,乌桕、榉树、无患子、银杏等在常绿树的衬托下凸显金秋魅力。冬季修生养息、返璞归真柿子经霜后逐渐转红,梅花腊梅在寒冷的季节披雪傲放,红瑞木在冬天则以鲜红的枝条展示活力。 以当地传统树种选择为主,凸显水系地域特色。同时,适当引种配合本土的树种,尽量保留和保护基地内现状植物;优先选用本土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注意季相性变化的丰富性;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种植比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种植数量的比例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合理配置花卉类植物,增添景观的丰富性和观赏;注重抗污染,抗干旱、耐水湿、低维护的树种;应避免有毒的、易使敏感人群不适的树种的使用。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在区内的绿地建设中需营建相当比例的常绿树种,尤其在冬季是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保持内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区域小气候的调节、人类与生物的协调关系和区域观赏性都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植栽区域表区域类别品种拉丁学名原生吸引野生动物土壤适应性耐涝花色月份叶色果期养护简易性大草坪结缕草Aoysia japonica Steud百慕达草Cynodon dactylon日本晚樱Prunus yedoensis Matsum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红色梅花Prunus mume多2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白4紫红色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多灌木茶梅Camellia sasanqua多104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多35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昆虫白6黄金间碧玉Bambusoideae地坡芒草Miscanthus spp金色果林乔木柿树Diospyros kaki Linn.f.鸟黄色122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1011灌木含笑Banana Shrub昆虫黄34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 (Lindl.)Fedde自然密林乔木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白23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紫红23麻叶绣球Spiraea cantoniensis昆虫白45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89无患子Sapindus mulorossi Gaertn黄色乌桕Sapium sebiferum红色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楝树Melia azedarach灌木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R.spp.多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DC.鸟腊梅Chimonanthus黄121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鸟白3492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Sieb.紫红色区域类别品种拉丁学名原生吸引野生动物土壤适应性耐涝花色月份叶色果期养护简易性楝树Melia azedarach1011柳树Salix babylonica古典园林乔木海棠Malus spectabilis (Ait.) Borkh.多910桂花Osmanthus frabrans黄91034银杏Ginkgo biloba黄色乌桕Sapium sebiferum(Linn.)Roxb.红色榉树Zelkova serrata (Thunb.)Makino红色灌木荚迷Viburnum dilatatum T hunb.鸟白56910地坡麦冬Ophiop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白68滨水疏林乔木桃花Prunus persica多369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多6水杉Metasep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树Salix babylonic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Linn.) Rich.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昆虫黄2红瑞木Cornus alba白56红色10地坡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昆虫淡紫34水生野菱Furctus TrapaeQuadricaudatae白7810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inn.林木缓冲带乔木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黄45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黄5610意杨Populus euramevicana cv.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灌木火棘Pryacantha fortuneana鸟白3492构骨Ilex cornuta鸟911地坡洒金珊瑚Var.variegata DOmbr.6.2亮化京杭运河无锡市区段经过多年的改造,运河上的桥梁与两侧绿地已经成为无锡市水上景观的标志,不仅改善和美化了无锡市区的生态环境,更加倍受市民青睐的休闲健身之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展现无锡城市特色,现重点进行绿化与节点景观小品的局部照明设计。夜景照明的局部设计是根据被照对象的特点,从照明色彩和亮度、灯光布置、照明方式三个方面合理的选择运用,达到夜景照明最佳艺术效果。夜景照明用光有单色光和多色光之分,以高明度低彩度为宜。在色彩搭配方面,夜景照明通过色彩的亲切、热烈、庄重、远近、轻重等视觉、心理感受作用,表现出各种不同需要的夜景环境氛围。例如,本次设计中桥梁设计可以采用黄光和白色光泽突出桥体,而利用适当的色光表现局部结构;景观序列节点应以淡黄色光为主,不宜搞成花花绿绿,应突出简洁、明快、清新、大方的特点。绿化则根据品种,采用不同的色光照明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在用光的主次和方向上应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通常用主光照亮景物的重点部位,如重要的立体标志、画像、现代雕塑等,辅助光用在一般或背景部位,使整个夜景富于层次感。一般主光和辅助照明比例可取3比1。其次,应根据被照面的造型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投光形式和方向。对高度建筑,光源只能是自下而上的投射照明,所以投光方向应以表现适度的阴影和立体层次感为佳。如果立面较粗糙,光的扩散性好,那么投光入射角可较大并采用窄束光;如果是平滑的表面,则尽可能将投光方向垂直于表面并采用漫射光。夜景照明的方式,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为夜景照明提供了多种手段和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夜景照明方式有:面体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光纤管、小串灯照明,激光全息立体照明等等。通过这些照明可达到诱导游人的最佳视角,突出景物特征,引人入胜的效果。6.3配套设施设计 6.3.1码头设计6.3.2栏杆坐凳设计6.3.3步行桥设计此次拟实现全线贯通的滨河绿地中,共有22座桥梁,其中仙蠡桥和梁韵桥为通航桥梁,为实现步行自行车全线贯通,采用拓宽现有桥梁或增设人行道的方案。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7.1项目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建设为绿化景观建设,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建设施工期的控制措施建议如下:(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废气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此外还有施工队伍因生活使用燃料而排放的废气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物等。粉尘及扬尘在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土方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搅拌车辆和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伴随着土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过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较大的扬尘,将对附近的大气环境和居民、职工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其主要对策有: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开挖土方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拆除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现场施工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机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要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尽可能减少扬尘附近居民的环境影响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2)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包括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及洗涤用水。前者含有大量的泥砂,后者则会有一定量的油污。生活污水它是由于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造成的,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施工现场清洗废水它虽然无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质,但其中可能会含有较多的泥土、砂石和一定的地表油污和化学物品。施工中上述废水量不大,但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因此,应该注意,施工期废水不应任意直接排放。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第八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本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主要考虑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及建成后运行管理机构。8.1工程建设管理 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对于本项目建设非常重要。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是以最优地实现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本项目将根据有关项目建设要求,建立和落实项目建设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本项目建设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将严格按建设项目基建程序要求,实行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得到有效控制。8.2建成后管理根据市政府的要求,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结束后,还是由市市政和园林局负责养护和管理。市政园林局将按照绿化及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的相关规定招投标委托养护单位维护道路和绿化。环境卫生由各区城管局负责。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安全生产制度1、各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由相关安全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检查。9.2施工组织设计1、由对现场环境熟悉的技术人员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2、对一些专业性强、难度大的施工项目,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呈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准施工。杜绝盲目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方案进行施工。9.3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1、由施工单位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和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专业人员,组织各班组人员对其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吊装工、气焊工、架工),除具有上岗证外,还应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2、在安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强、全面,并且在交完底后让各施工人员签字,留做文字形式工地存档。9.4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1、坚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甲方项目建设部每月,施工单位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制度性安全大检查。项目部安全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记录下各班组的施工工艺和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项目进行整改。9.5工伤事故处理1、施工单位每天对在项目部受伤人员进行统计,建立工伤事故档案,并及时将工伤情况上报给相关安全部门。2、对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无三级安全教育、无防范措施,事故原因不清楚、责任追查不彻底)。杜绝以后有类似状况的发生。第10章 节能节水措施10.1节能措施10.1.1绿化节能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提升改造建设将节约型建设方针贯彻到绿化环境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制止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的高价建绿、贪大求洋、大树风、广场风等。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营造复层绿化植物群落,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景观和环境效益。对需要迁移的苗木统计计量,全部迁移到高浪大桥以南待建绿地中。 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水源净化系统、生态净化槽和人造湿地等建设美化环境,达到减缓雨水流速,加强生态多样化的目的。10.1.2景观照明节能景观照明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须确保城市景观照明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应合理确定京杭运河无锡段景观照度标准及照明功率密度值,选用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景观照明节能与选用的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照明标准、照明方式以及后期照明设施维护与管理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本工程应大力推广运用光效节电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优先选择通过认证的高效节能产品,鼓励使用太阳能照明、风能照明等绿色源照明,努力降低景观照明电耗,综合考虑影响照明节能的各个因素,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节能照明用电之目的。同时设置一种“调光设备”,在人流最大时稳压调亮,而在大家进入梦乡时,在保障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的条件下,能关闭部分景观用灯,或将灯光逐步调暗实现节能,同时也会极大延长灯具寿命,同时采用LED灯具,目前是节能最高、最具潜力的电光源。对景观照明分级管理:夜景照明的开启要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即平时、节假日、重大节庆三级模式。一级照明在重大活动如中央领导视察、大型节庆、会展等活动时开启;二级照明在周末时开启,三级照明在平时开启。平时模式:可以通过天色进行控制灯光的明暗度,“入夜、深夜、午夜”在不同时段显示不同的效果。节日模式:节日的时候,灯光可以随着人的流动随之产生流动的彩色光波,绚丽多彩。集中控制:夜景照明要实现统一开关灯。通过各职能部门的配合,由夜景照明主管部门通过智能手段对城市夜景照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