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2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75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分,选择题每个3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阴晦 ( ) 装弶( ) 愕然( ) 嗤笑( ) 瑟索( )恣睢( ) 拮据( ) 栈桥( ) 发窘 ( ) 抽噎( )2、下列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旁鹜 不言而喻 B.妖娆 味同嚼辣 C.斟酌 面面相觑 D.诘难 无与纶比3、下列解词中错误的一组是( )A.既然:这里是已经的意思。 心绪:心情。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B.苏生:苏醒、重现。 嗤笑:讽刺。 髀:大腿。打拱:作揖。C.恣睢:放纵、凶暴。 偶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素:向来。D.无端:无缘无故。萧条:荒凉、冷落的意思。愕然:吃惊的样子。阴晦:阴沉、昏暗。4、选出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A.他给我带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宾语)B.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主语)C.这回我们没有在办公室里停留。 (状语)D.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补语)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D.只有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6、默写 (6选5) (5分) 今夜偏知春色暖,_。月夜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莫道不消魂,_,_。醉花阴 足蒸暑土气,_。观刈麦 年少万兜鍪,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_,村南村北响缲车。浣溪沙7、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二、阅读答题:(44分)(一)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级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几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响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广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包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2分)1 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写于勒用_描写手法。 写“我”主要用_描写手法。写“父亲”用_描写手法。写“母亲”用_描写手法。2“我”默念的三句话,修辞手法是_,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 _。3“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属小说中_描写。其作用是( )A渲染了一种悲哀。阴冷的气氛。B衬托了“我们”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愉快。C衬托了菲利普全家沮丧的心情。D衬托了菲利普夫妇沮丧、阴暗的心情。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5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本文的几个人物中谁是中心人物?答:_(二)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0分)6、这是“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答:7、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答:_8、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答:_9、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答:(三)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_ _,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到长城”。道理很简单,但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却深信不疑。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科学的赞誉其实是谬误。如果用谬误来渲染民族情结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我国有万里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荷兰有围海大堤,都是气势雄伟的人工建筑,都是各自国家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必上升至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长城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变得不伟大。而“长城是在太空上能见到的惟一的人工建筑”的宣传,只会使爱国情结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科学观念。在不少媒体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长城是伟大的,但你不会在太空看到它。(12分)10、为“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找出文中的三个理论依据(4分)依据一:_ _。依据二:_ 。据三:_ 。1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 _和_ ,说明了 。12、“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加点字“据说”删去可以吗?为什么?答: 。13、下面说法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并不会使长城变得不伟大。B“太空中能看到长城”之说是谬误,宣传这种谬误会对人们的科学观念产生负面影响。C.人们对于“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错误传言深信不疑,可见在科学上不能有爱国精神。D对于“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的问题,杨利伟作出了否定回答,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14、请为本文第二段中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恰当的短语( ) A普通人 B仅凭肉眼 C不管如何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_ (四)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和人民。“,”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今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地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工作,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作为军人,就应;作为科学家,就应;作为学生,就应。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10分)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16、将文章第段横线上可填写的诗句写在下面。 _,_。17、文章第两段运用了_, _的论证方法。18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答: _。19、将文章第段的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作为农民,就应; 作为军人,就应;作为科学家,就应;作为学生,就应。三、作文(任选一题)(3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就学会了公正。请以“从生活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1、(略) 2、C 3、C 4、B 5、D 6(略) 7、如,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内容合理,语言通顺。二、阅读(一)1、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神态 2、反复 表现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3、环境描写 D 4、是小说的结局,与开头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突出主题。5、小说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二)、6、惘然、气闷、悲哀、希望。7、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8、自由平等幸福9、 (言之有理,各抒己见)(三)10文中说“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找出文中的三个理论依据: 依据一: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_依据二: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_依据三:长城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_ 11、_作比较 _和_列数字 ,说明了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 12、“据说”不能删,它表明不是亲历,不是确切的。如果去掉则变为真实的,无可否认了。13、 C 14、B “仅凭肉眼”对“看”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限制,避免了歧义。(四)15.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诗句能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 17.道理论证(理论论证) 举例论证(顺序不限) 18.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事例典型、真实,能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即可。19.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生所填内容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职责,有积极意义即可三、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