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新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745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份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皖南事变2 . 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的是A陈毅、粟裕B彭德怀、贺龙C林彪、罗荣桓D毛泽东、周恩来3 .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ABCD4 .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日军占领上海、南京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财力、物力困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ABCD5 . 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下面四幅图片中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ABCD6 . 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学生这次的爱国救亡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7 . 下列会战中哪一场战争使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台儿庄战役B武汉会战C长沙会战D淮海会战8 .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湘西会战D百团大战9 . 1936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序号八项主张的内容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A卢沟桥事变B华北危机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10 . 鲁迅曾说:“感谢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里他要感谢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1 . 如图这一影片在长征始发地的首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当地人民再次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该影片的首映地点是A南昌B瑞金C成都D延安12 . 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A北伐战争;西安事变B伪“满洲国”成立;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13 . 具有历史眼光的美国学者威廉莫尔伍德惊叹:“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这里“分界线”喻指长征A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14 . 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与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有关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15 . 1924年,在广州建立的革命军事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黄埔军校C时务学堂D农民运动讲习所16 .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卢沟桥之战17 . 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反映的是A东三省沦陷B南京大屠杀C淞沪会战D旅顺大屠杀18 .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与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难十四年”应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19 .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A井冈山会师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20 .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21 .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同民党军队进攻A陕甘宁解放区B大别山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22 .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23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24 . 某人在抗日战争千字文中写到“平型告捷,狙歼板垣。南京屠杀,血腥毕见。卅万军民,含恨九泉晋冀鲁豫,报仇焰燃。”此文直接涉及的史实有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敌后抗日斗争ABCD25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6 . 卜蜂莲花出售的一批台湾糖果上印有两行字,生产日期:民国一百零六年八月十五日。据此推断,这批水果糖的生产日期是A2017年8月15日B2018年8月15日C2019年8月15日D2020年8月15日27 .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北伐战争28 . 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国共合作的产物B蒋介石担任校长C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D1949年底迁到台湾,1975年在大陆招生29 .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D近代化的探索30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达成了整编军队的协议B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达成了召开国民大会的协议二、综合题31 . 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地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史实回顾)(1)图一中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历史条件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辛亥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ABCD(2)图二中的“A”和“B”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深入探究)材料一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轴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论新阶段(3)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系统的介绍到中国的人是谁?(4)根据图二、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按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活动感悟)材料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根据上述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32 . 材料一:某市少年宫举办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爱国影片展播。根据海报,你可选择观看下列影片(将代表影片的字母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材料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二战中,为应对这一威胁,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阅后请回答:(1)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分)(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日军在六周之内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1分)Z#X#X#K(4) 我国每年都在这一天鸣响防空警报。东北三省沦陷。(1分)(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1分)(6)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的哪部作品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1分)(7)材料二中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分)(9)今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 (10)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1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