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73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三年历史科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讨伐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件。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的记录说明当时的汉字已经成熟并完成统一B铭文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C史籍无从查考说明该事件是晋候为表功而捏造的D周王的重视反映了晋候享有嫡长子的特权和地位2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A宗法制原则 B九品中正制选官C皇位世袭原则 D科举制创立完善3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得知()184 589 754 960 1279 1368 A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C政治形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有如以下表述,如商周的“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的崛起、宋元坊市界限和营业时间限制的打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等。说明古代中国商业( ) A发展具多样性 B具有阶段特征 C发展不具有持续性D具有自由发展特征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珠三角地区 B苏杭地区 C上海地区 D天津地区 6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国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C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7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道:15一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A是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社会秩序的依据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的公平公正8“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这段话认为()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92016年10月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B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10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11右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最终解体12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 权,爱国诸君 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C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D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13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A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B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流行歌曲 C很多中国儿童在东交民巷胡同玩耍 D人们通过彩色电视观看定军山 14“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自主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5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变革” ()A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16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A确立了共和政体 B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C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D赋予全体国民选举权利 17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新生搪瓷厂饭票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1966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8某书法作品中有诗:“口口口口体制明,千行百业聚精英。几多提案纷如雪,参政议政见赤诚。心向政府频呈策,中华振兴最忠诚。”诗中的“口口口口”应该是()A民族区域 B政治协商 C人大制度 D高度自治 19有文章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A美苏冷战政策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21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 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2当地时间2016年6月24日,引发全球关注的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将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区域一体化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欧洲区域一体化与英国具体利益存在冲突C区域集团化始终不利于世界贸易的自由化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稳定23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D“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2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9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19分)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7分)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材料三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26(21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4分)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4分)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7分)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中三年历史科参考答案试卷总分:100分 完卷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BABCBACC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BABDCCBAD二非选择题(第25题19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1)(7分)(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分)理解:(4分)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2分)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分)(2)(6分)角度:国家主权的归属。(2分)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3)(6分)主要特点: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入,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 (1)(6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宝钞贬值,通货膨胀;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广泛使用;隆庆元年“银钱兼使”的法令;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可能; 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4分)背景:19291933经济大危机。(2分)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2分)(3)(4分)意义: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 (7分) 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3分)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4分)27(12分)评分说明: 一等 (129分)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外史实,逻辑严密。二等 (85分)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能够运用中外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有观点,运用中外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答案示例一角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3分)说明:(9分)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模式中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二: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3分)说明:(9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弱化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