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73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县/区 姓名 准考证号 班级 座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卷注意事项:第卷为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1. “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科举制度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分权与制衡 B天人合一 C皇权至上 D大一统3.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外(内外)朝制 内阁制A B C D4.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5.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6.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7.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强调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8. 下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B工商业经济和小农经济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9. 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10.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强调的重心是A周代的制度比商代更完备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11.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12.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 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D.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崩溃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元朝设置中书省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 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14.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15.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16. 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7.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18.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置内阁D明朝设置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19. 清制明确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的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C. 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强化了中央集权20.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21.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22.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A贵族阶层 B成年男性公民 C工商业者阶层 D外来移民23吕思勉说:“汉世宰相权重而体制亦崇。自东汉以后,其权乃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又移于中书。刘宋以后,又移于门下。”这一论述反映出君权对于相权的限制和侵夺 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弱化三省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 内朝压制外朝的变化趋势A BC D24.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汉代25.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A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B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26. 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 B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C. 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 D. 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27. 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A都维护了所有居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得到法律保护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28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然而在短暂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这一事件说明了雅典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当时雅典的人文主义还只是涓涓细流雅典大众式的司法无法维护真正的民主雅典的公民胜利了,但雅典的法律失败了A B C D29.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30. “梭伦的金钱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31.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3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改革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33. 恩格斯说,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氏族制度的最后残余也随之而灭亡了”。恩格斯评价的是A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制定“陶片放逐法” D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34. 从法制发展史的角度看,宗教性常常是人类幼年时代法律的共性。古罗马所使用的大量不成文法皆依赖于神的启示和命令,其解释权掌握在祭祀手里。而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成文法典的诞生。它的问世是社会发展轨迹的浓缩,是罗马走向文明之界碑。这表明A十二铜表法完全摆脱了宗教性B十二铜表法是公民参与立法的结果C十二铜表法的解释权掌握在公民手中D十二铜表法具备了现代法律的一切特征35.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宋代二府三司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共30分)注意事项:第卷2道题,共30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察权开始集中到监察体系上来,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材料二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如图),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认识善恶忠奸。唐代御史戴獬豸冠,清代规定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图案。 材料三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材料四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出现,如唐朝李林甫、宋朝秦桧、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和珅等,历朝历代层出不穷。(1)据材料一、二,概括监察制度的功能。(6分)(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谏议制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认识。(6分)37(16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宗教,艺术,全部可以在那里找到它们的根。雪莱希腊颂(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2)结合材料三,谈谈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4分)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 CCCCA 610 DCBCB 1115 DCACD 1620 CDCAC 2125 ABCBD 2630 DDADC3135 BAABC二、非选择题36 (1)制约其它权力体系;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官僚队伍对王朝的效忠。(6分) (2)作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2分) 原因:专制皇权不断强化。(2分)(3)有利于维护正常统治秩序;不能根本约束皇帝专制权力,杜绝吏治腐败。(4分)(分别评价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可同等给分。)37.(1)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民主制度。(4分)东方: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4分)西方: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工商业发达。(4分)(2)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影响后世。(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