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581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如下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2 . 1859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 )A俄国实力比中国强大B俄国人民法律意识强C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领土规定D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领土规定3 .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这一钱币铸造的时间相同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图中文字:壹圆、中华民国十年造)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 假如你是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的法令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员C开办新式学校,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5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A签订地点B签订时间C内容D影响6 . 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上书清政府,请求”变法维新”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7 .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下列场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协商关税额。ABCD8 . 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9 . 我们把每年九月十八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我们要不忘历史 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ABCD10 .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关于中国近代化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中国近代化起步经历了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B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事件都没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C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历程D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导致中国近代化历程异常艰难11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12 .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A西安B南京C永安D安庆13 .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14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其中有两处位于同一省份,这个省是( )A浙江B广东C江苏D福建15 . 电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以下五部影片,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纪录片义和团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ABCD二、综合题16 .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什么战役?【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之一是什么?(4)通过以上对国共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17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材料二 19271937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摘编自内战百科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汽,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8 .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请回答:(1)“虎门”与鸦片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谁?虎门销烟有何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请至少说出两件“李大钊”的革命事迹。(4)请你归纳一下习近平总书记观看的这个展览的主题。1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饱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反抗侵略,探索图强的抗争史。让我们将目光投射回100多年前,一起去感受那交织着腥风血雨和忠肝义胆的历史画卷。(屈辱见证)(1)根据图一思考,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所示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慑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20 . 美媒大惊:中国人都在重读论持久战。这本书有什么魔力,我们一起来学习。 材料一: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请回答:(1)材料中“七月七日”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抗战局面,在这一件事中壮烈殉国的将领有。(2)远早于“七月七日”的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这次事件后,中国共产党派谁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材料二:蒋介石一派参加抗日了,汪精卫一派就代表了亡国论,并准备投降日本。后来果然投降了。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3)材料二中促成“蒋介石一派参加抗日”的历史事件是,发动这一事件的国民党将领是,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对于抗战有何意义。材料三:上海、南京、沧州、保定、南口、忻口、临汾诸役,击破者多,俘获者少,表现其(日军)指挥的笨拙。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4)材料三中日军在上海挑起的战役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役的影响,日军在南京制造的暴行是。材料四: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5)材料四中的“平型关台儿庄”“沮丧敌人的精神”的事件分别指的是。(6)根据所学指出与“台儿庄一类”的战役还有哪些,试举两例,与“平型关一类”的战役还有哪些,试举一例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类战役的重大意义。材料五: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的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7)材料五中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制造的“分裂”事件是,为“动员全民,准备反攻”,1945年中共召开了哪次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材料六:我们的战争识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希望不是空的,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功夫一定可以达到目的。毛泽东1938年5月论持久战(8)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总结分析,我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9)根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1 .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曲折、漫长和艰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1)“这次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请简述其历史意义。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利用“共产主义”与“借助技术和灵活性”挽救了中国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3)材料三中的“行军”是指什么事件?“行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