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119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 . 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 . 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在武汉举办“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承辛亥革命精神,促两岸文化交流,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声是A实现祖国统一B维护世界和平C推动科技创新D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4 .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一系列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 . 与下边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相符合的事件是A制定共同纲领B作出抗美援朝决策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 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7 .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些人姓名往往反映出其出生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大跃进时期出生的叫“李跃进”,按这一逻辑去推断“李援朝”最可能出生于A1949年B1951年C1958年D1969年8 . 1958年,毛泽东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里提到的“我们”、“人造卫星”首次成功发射的是A神舟1号B嫦娥1号C织女1号D东方红1号9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其中扮演主角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跨国公司10 .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新年伊始,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号角的是A土地改革B开国大典C抗美援朝D第一个五年计划11 . “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12 .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BCD13 . 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14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ABCD15 . 这里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也是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地方。这里是A井冈山B南昌C古田D三湾16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大米成为主要食品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17 . 1971年10月的美国纽约日报一期发表了一张名为乔的笑的经典照片(如图),并夸张地写道“乔的笑”“把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对“乔的笑”认识正确的是A嘲笑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B对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报以冷笑C中国重返联合国难掩内心激动的大笑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会心一笑18 . 小明根据老师课前布置的任务,从网上收集了下列图片,请你判断他们要学习的主题是( )A文化繁荣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民族团结19 .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公司制改革B股份制改革C实行私有化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填空题20 .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首次培育成功_。(2)“_”是抗疟疾的中药,它的发现和实现人工合成,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3)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_,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研究的重点。21 . 2014年1月10日,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程开甲院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也是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奋斗了28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英雄模范人物是22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的_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2)北宋初年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从而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4)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产量出现连续多年增长趋势,主要是在农村实行了制度。23 . 写出对应的人名和荣誉称号(1)铁人_(2)_邓稼先 (3)县委书记的好榜样_24 . _年10月,_、_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了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25 . 老照片承载着历史,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的是A B C D26 . 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三、综合题27 . 小明在“图说中国外交”活动中展示了下列图片,请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识读以上图片,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图一和图二选配合适的标题。(并将序号写在对应的方框内)A屈辱外交无主权B求同存异显风范C五项原则睦邻处D大国外交展新颜(2)图三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指的是哪一外交成就?(3)图四展示的事件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为什么称为历史性握手”?(4)请列举出21世纪初我国取得的两项重大外交成就。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辉煌远去】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如下表 (1)依据上表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巨浪西来】 材料二 铁甲舰冒着滚滚黑烟而来,朽木布帆撑起的水师怎能相对。乾隆爷的威武大将军炮在西洋小炮前竟不堪一击,高举的大刀长矛未照敌面就已断折。割地、赔款、开埠似乎成了必须的选择,帝国大厦在西来的巨浪下摇摇欲坠。 (2)“铁甲舰”的动力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哪项成果? “割地、赔款、开埠”起始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惊涛拍岸】 材料三 19纪末20世纪初,爱迪生、贝尔、西门子、本茨等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的危机。 (3)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请举两例说明。 【追波逐浪】 材料四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4)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9 . 请以建国初期的几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线索,回答问题。(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2中发起反击的是我国哪支部队?这支部队被誉为什么? (3)依据图 3 及所学知识回答,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有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文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材料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分别指什么?(2)依据所学指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严重曲折?(3)根据材料二,概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31 . 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的范围?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北魏书咸阳王禧传(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年增长率 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人民的人均收入从 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3)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这次改革发生的地点? 材料四: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4)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材料五: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设计师是谁?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