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5071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泗县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泗县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泗县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认识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创建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和巩固统一的诸多举措及其深远影响。【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学生体悟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吞并六国、统一中国。【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大一统的伟业”。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分析了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并通过秦朝疆域图,呈现了秦帝国的地域范围。第二部分叫“大一统的智慧”。通过“假如我是秦始皇”这样的环节,介绍“皇帝”称号的来历,引出中央集权、行政系统、郡县制,以及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内容,让学生认识秦在巩固统一方面对后世的贡献。第三部分叫“大一统的评说”。让学生学会综合、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利用各方面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看本课时标题,学生就会知道本课时讲什么?两方面信息:秦始皇和大一统。指向性十分明确,学生在前面的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依稀了解到秦国的一些信息,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并配有大量图片,所以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的难度应该并不会高。【教材解读】本课时以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为主题,知道秦朝的建立时间及其疆域的四至点;列举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运用史料,评价秦始皇的功过。重点放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上, 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学会利用各方面材料,综合分析历史材料、辩证看待历史人物。【板书设计】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 定都咸阳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在中央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教学札记三、评价秦始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神话兵马俑图片导入,引出秦朝和秦始皇等。学生:欣赏歌曲和图片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行新课】一、“大一统的伟业”(一)秦是如何统一的?1、【出示】战国后期形势图,播放秦灭六国的过程。【提问】1.从秦灭六国的顺序看出什么?从图中学生能提炼相关信息:得出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2.秦朝的建立。观察教材秦朝统一后形式图,提问:请从图中归纳出秦朝的疆域。请根据书本内容,概括秦朝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性质及建立的意义。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秦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二)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它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秦统一的原因:战国以来,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实力中最强的国家。秦王嬴政的“开放进取”政略。秦国军队有精良的武器、勇武善战的军队。让学生快速浏览,寻找关键词,概括秦灭六国的原因,并探究根本原因。二、“大一统的智慧”时光隧道: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众卿家认为朕该如何做,才能与众不同,使朕的帝国更强大呢?学生讨论:略1.废分封、立郡县出示材料: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翻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原来的楚、齐、燕、韩、赵、魏等各国臣民(黔首:围黑头巾的,指臣民、老百姓)终于获得安定,立尊号为皇帝。教师: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了:接替他皇位的子孙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提问:“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回答略。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之后,称秦朝。秦王嬴政是秦国国君,他完成国家统一、建立秦朝之后被称为秦始皇。 提问:皇帝以下,设立哪些机构?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教学札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废分封,立郡县提问: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量补充小结: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提问:想一想: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结: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过渡】中央制度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民间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民生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2. 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攻略出示课件: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土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回答问题:秦朝采用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翻译】称量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措施1: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修建驰道。措施2:统一文字。措施3:统一度量衡措施4:统一货币措施5:统一思想焚书坑儒【过渡】内忧基本解决了,外患也不能留着!措施6:修筑长城(军事)出示材料: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防御匈奴,保卫国家领土提问:秦朝这些措施各有什么影响?秦始皇统一全国: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有效地巩固了国家统一教师:这些开国新政,对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方向!教学札记三、 “大一统的评说”课件出示:秦始皇的一生课件出示历史上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西汉贾谊:过秦论:帝失误、臣失语、不仁义、失民心。唐代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代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明)李贽:史纲评安后秦记因此,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提问】:你眼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略。【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课堂小结】:略【达标测评】课堂精炼一、基础巩固1、某位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李白评价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是( )A秦孝公B秦穆公C秦王嬴政D齐桓公2、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车同轨,书同文C废分封,行郡县D统一度量衡3、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内阁大学士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4、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王朝统治中,其基本的政治体制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等级制5、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D西起陇西,东到大海二、能力提升6、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政治对地方管辖的是( )A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推行郡县制C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实行分封制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和李斯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开创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