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025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分岐嘹亮迫不及待高枕而卧B绝别酬劳精益求精麻木不仁C禁锢张扬一丝不苟截然不同D怅然哺乳刨根问底温故智新2 .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o)惬意韬光养晦(hu)黯然失色B瞥见(pi)舷窗浮想联翩(pin)兵慌马乱C执拗(ni)恻隐颓垣断壁(yun)才蔬学浅D狼藉(j)摈弃步覆蹒跚(l)不可名状3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B你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了,这项活动你不适宜参加。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D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拐”斗争,抓捕了很多犯罪分子。4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5 . 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最恰当的是(2分)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一些吧,。”A放了手中的栗子,你的手就能拿出来了。B松开手,别贪这栗子了。C心里不再想占有,手就松开了。D只要少拿一些,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二、现代文阅读茶花赋杨朔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难调。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后来他攀着一棵茶树的小干枝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我就问:“古语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普之仁答道:“不很难,也不容易。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水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顶讨厌的是虫子。有一种钻心虫,钻进一条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我又问道:“一棵茶花活不长吧?”普之仁说:“活的可长啦。华庭寺有棵松子鳞,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开花,能开一千多朵。”我不觉噢了一声: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赶紧说:“你不信么?大理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听老人讲,上千年了,开起花来,满树数不清数,都叫万朵茶。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6 . 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的脉络结构补充完整。思念祖国,设置悬念_引出对象,赞美劳动_。7 . 作者写山茶花,为何先写梅花、白玉兰、迎春?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8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9 . 结合上下文说说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10 . 联系文章主旨,试分析普之仁这一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李大柱去哪儿了 张军霞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路口有家牛肉面馆,雪白的墙壁上,用粉笔写着一行字:“李大柱去哪儿了?”偶然,顾客中正好有叫李大柱的,就会半开玩笑地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呀?”服务员会反问: “你真的叫李大柱?”顾客就较7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 “绝无假冒!”服务员见状,就会毫不含糊地说:“好,今天您在我们店里吃饭,免单!”正当顾客不知所以时,牛肉馆的老板,胖胖的王师傅,就会笑眯眯地迎上来:“欢迎您光临!现在不是流行去哪儿了吗?时间去哪儿了,爱情去哪儿了,我们小店也跟着时尚一把。不过,凡是名字叫李大柱的人来吃饭一律免费,这可是我这里的老规矩了。”说话间,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已经上桌,还搭配着精美的小菜,名字叫李大柱的顾客继续追问:“这规矩真奇怪,为什么呀?”老王一笑:“说来话长呀!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骑着三轮车去买菜,走到路口,忽然有辆摩托车冲过来,我摔倒在地上,头上顿时血流如注,骑摩托车的人却一下子跑远了。我疼痛难忍,连连呼救。当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行人很多,可他们谁也不肯停。就在我快要昏过去时,有位开着货车的小伙子,快速跑过来,扶起我,还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我被送到了医院,等我清醒过来时,小伙子却没了踪影。我问遍了所有的医生扣护士,他们只记得,有一个人和小伙子一起来的,他们只听到同伴叫他李大柱出院之后,我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好心人李大柱,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无法报答这份恩情让我十分过意不去。一次偶然,我想到这个主意,就是凡是来店里吃饭的顾客,只要名字叫李大柱,我就不收费。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遇到真正的恩人,向他当面说一声谢谢”老王的故事讲完了,顾客在恍然大悟之余,往往也会竖起拇指称赞他的创意。慢慢地,很多老顾客都熟悉了这个故事,他们时常问老王: “找到李大柱了吗?”一天晚上,面馆打烊了,服务员在收拾餐桌时,发现了一个装着钱的纸袋,还有一封信,上面这样写着:“老王你好,一年多以来,我时常到你的面馆吃饭,每次看到墙上面的字,内心都很煎熬。本来,我在老家当快递员,一天上班时,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突发心脏病,我在赶往医院的途中,撞倒了一位刚刚走出菜市场的老大妈。由于恐慌,我没有停留。等到父亲痊愈,出院,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撞人的那一幕。最终,我逃离家乡,来这里打工,偶然在你的面馆里听到了李大柱的故事。我又来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也叫李大柱。现在,我决心回老家去弥补欠下的良心债。在离开之前,我想留下这些钱,就算为今后在这里吃饭的李大柱们买单吧!”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1 . 小说写了关于“李大柱”们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事件一:顾客李大柱凭借其姓名免费享用牛肉面。事件二:_事件三:_12 . 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顾客就较了真,掏出身份证,往桌子上一拍:“绝无假冒!”(根据加点词语,结合上文,在“较了真”后进行神态描写,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和本文语言风格,不超过15个字。) (2)老王看完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粉笔,郑重地将墙上的字又描写了一遍。(老王为什么如此“郑重”?)13 . 小说首尾都写到“老十街路口,人来人往”,有什么作用?14 . 小说为什么以“李大柱去哪儿了”为标题?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5 . 本文作者是_(朝代)文学家_。16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7 .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卖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特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18 . 用“/”为下面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少 时 一 狼 径 去 其 一 犬 坐 于 前。1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弛担持刀(2)目似瞑,意暇甚 (3)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若屈伸呼吸20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1 . 甲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2 . 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哪一类人?五、句子默写23 . 用诗文原句填空。(1)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3)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4),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5),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7),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8)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前依依不舍,唐果就用 海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六、语言表达24 . 用下面例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不少于18个字)例句: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七、名著阅读25 .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讲究“用事实说话”,结合原著,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的?八、作文26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专注地欣赏,让我们更好地与自然相融、与历史相拥;专注地阅读,让我们充分地 品评人物、领悟主题;专注地学习,让我们收获新知、提升能力请将“专注让我”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题目二:加盖印章的汉字、字母数字的组合、生物特征的识别密码不断发展演变,走向无限可能。它依托科技,见证历史,承载文化,关联生活。围绕密码,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请以“密码的故事”为题目,发挥想象,完成一篇记叙 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