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981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初步确立2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 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 九起。”由此,贾谊建议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3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4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 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5康熙巡游苏州时感言:“俯瞰虎丘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康熙此言的要旨是A惩戒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 B倡导满汉文化的和谐互补C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 D矫正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6在古希腊世界城邦争霸一直是主旋律,但其中还蕴藏着某种走向更大规模的希腊国家的要求,如 以提洛同盟为基础的“雅典帝国”的建立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使希腊走向统一的尝试,但历史上却最 终没有出现“希腊帝国”,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和商业的发展 B泛希腊主义思想的制约C社会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D城邦本位主义观念的影响7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平民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在于 A更好地调整社会关系 B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C维护平民的利益 D严格依法办事8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 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9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 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10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肯定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11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1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 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 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13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 B C D14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1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 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6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 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7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A遵义会议 B国民大革命 C重庆和谈 D朝鲜战争181928年5月,党中央通过对湖南工作决议案仍然重复3月10日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 规模暴动的指示精神,强调衡阳和郴州是“打通湘粤大道”、“连接广东”举行湖南暴动的中心。 这主要说明 A中国革命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中央存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C土地革命的开展中共得到农民支持 D中国革命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 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 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 工作坚实之基础”。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A迟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以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20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 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 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 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21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 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 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2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 主要是指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C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2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 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 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241950年美国约翰亚当斯说:“只有在实践上重申我们的价值,国内、国外皆然,我们方能保 持自身的完整与正直,而这正是挫败克里母林宫真正的根本。”材料表明美国冷战的目的是 A传播美国价值观彻底改变苏联制度 B公开干涉世界各国内政以称霸全球 C武力颠覆苏联政权以遏制共产主义 D以道德方式确保在欧洲的经济利益25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 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 要指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赞同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D谋求在西方联盟中霸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4分,26题10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结合所学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7分)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 你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4分)(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 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2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3分)(4)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2分)28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努力?(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3分)(4)两个共和国的命运完全不同,试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2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分)(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6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345678910DCCACDDDCD11121314151617181920CBABABABAD2122232425DDDAA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计50分。26 (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1分) 变:皇帝掌握国家大权,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分) 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分)(2)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2分) 论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2分)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举出任意两个朝代的史实就给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7(1)“荣耀的公职”:执政官;五百人议事会成员; 陪审法庭法官。 雅典民主政治打击了贵族特权,提高了公民素质;但伯利克里抹煞了奴隶制民主的阶级性。(4分)(2)抽签选举法。容易导致外行治国。(2分)(3)美国的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2分)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定的独立性,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缓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黑人奴隶按照3/5计算,缓和了南方州和北方州的矛盾。(3分)(4)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分权制衡;公民范围扩大。(2分)28(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努力: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4分)(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3分)(4)原因:建立的前提不同(中华民国建立时资产阶级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中国建立在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基础之上);领导阶级和社会基础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共和国);实行的政治模式不同(前者照搬了美国共和国的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后者根据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政治制度);采取的对外政策不同(前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后者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中华民国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一致反对新中国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4分答出两点即可)29(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 答出两例即可2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