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浙美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92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浙美版六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浙美版六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浙美版六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六年级浙美版下册教案第 47 页 共 47 页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外国的传世名作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教具学具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 (2)感悟式欣赏。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 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比较。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5)教师: “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他们是不是英雄? 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他们是不是英雄? 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他们是不是英雄? 小结。(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组雕表演。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2欣赏油画人物。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 (出示蒙娜丽莎。)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 (出示椅中圣母。)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 (珍珠。)。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 (局部分解。)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介绍材料(出示实物)。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介绍作者。 (4)小结。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1)欣赏干草车。 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带给你什么感觉? 师生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介绍作者。(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做补充,一句话介绍作者。 (3)小结:用油画颜料表现风景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4欣赏油画静物。 (1)欣赏铜质给水器。 油画表现静物会怎么样呢?静物就是平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花果蔬菜等。画的是什么?请你看一看是什么材质?请你“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你“敲一敲” “听一听”有什么声音?画家描绘的是农民生活还是贵族生活?(他画的静物好像有生命一样,使你看了有一种朴素的亲切之感。) 介绍作者。 (2)欣赏蓝色的花瓶。 最后要隆重推出的一位画家是塞尚。德加和他的一位画家朋友都说过一句话: “如果谁家的孩子像塞尚那样画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将他按在腿上揍他的屁股。” (出示图片o)你看苹果画得像不像,鲜花画得像不像?(不像。)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法国19世纪末期最伟大的画家呢?要知道里面的奥秘,当你拿起笔开始学画,一切就清楚了。(本教案设计有两条暗线索:一条是不断呈现绘画工具,让学生了解一r具的同时激发画画的欲望;另一条线索是像与不像的问题,前面所有的作品都像,最后一张不像,为以后学习:现代绘画设置了一个悬念。)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用线画人物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速写画,掌握线描的相关知识和表现方法。 2欣赏优秀的线描人物作品,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 3开拓艺术欣赏视野,激发对人物画写生的兴趣,并乐于尝试。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 难点: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教具学具 (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 (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各自有什么特点? (3)提示课题:用线画人物。 2探究启发。 (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 (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 (3)小提示: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创作表现。(1)学习建议: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展评。5拓展延伸。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色彩风景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尝试用色彩画一幅风景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的活动,感知色彩风景的画面效果,初步掌握用色彩表现风景的方法。 3积累色彩知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充分利用色彩知识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难点:探究色彩风景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色彩丰富且具有美好情感的风景作品。教具学具 (学生)水粉(彩)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小水桶等水粉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粉(彩)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与法国毕沙罗的红房子油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区别?以及西方色彩风景作品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深入探究。 (1)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提示:因为光影的变化,才有不同的色彩,了解色彩知识。 (2)欣赏感受色彩。 对比欣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学生说一说不同的光线下色彩有什么样的变化,谈一谈自己的色彩感觉。 提示: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谈自已的色彩感受,适当引导。 赏析莫奈的干草垛系列作品,对比欣赏中,学生找一找颜色,强调色彩的丰富性。 提示:寻找丰富的色彩过程中,要强调画面的冷暖色调知识。 赏析荷兰凡,高普罗旺斯的干草垛,强调色彩风景中的笔触表达。 提示:让学生在画面中找一找不同的笔触表达,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绘画时的用笔。 (3)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 课件出示莫奈的干草垛色彩风景作品,学生找一找近景、中景、远景。进行课堂小练笔:用速写形式概括地画出干草垛的近中远三个景。 提示:按先找近景,再找中景,最后找远景的方式来寻找,并用简单概括的速写形式概括。 回顾风景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色彩风景画的绘画步骤。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 写生照片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色彩表现心中最美的草垛风景。 也可以临摹一幅名家的色彩风景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向大师学画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色彩变化是否丰富、笔触技法细部点缀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欣赏油画、水彩、色粉等不同色彩材料表现的风景画,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奇妙的新画笔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电脑美术,认识及初步运用不同的电脑绘画工具。 2在欣赏、游戏、探访等基础上,学会图层、特效工具的使用,并尝试使用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3在电脑绘画创作的经历中,发展数字美术创作的持续兴趣和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电脑美术,学习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 难点:电脑绘画工具及图层等的熟练运用与画面特效的合理化、个性化表现。教具学具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保存在自己的邮箱或U盘中,为用电脑软件进行特效处理学习做好图像资源个性搜集的准备。 (教师)课件、学件等。教学过程1比较找不同,走近电脑绘画。 (1)创设“让我们和数字娃一起遨游神奇的电脑绘画世界”这一学习情境,直奔学习主题。 (2)引导学生辨析:电脑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何不同?(如表现工具、作品的质感、保存方式等存在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出学习主题:奇妙的新画笔。 2层层闯关,探索电脑绘画。 在基于Photoshop电脑软件和电子绘画板环境的学习情境里,结合带有操作步骤指令的美术学习卡,引导学生经历“玩转工具” “揭开图层” “特效实验”等不同层次的闯关学习,通过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会电脑绘画。 (1)闯关No.l:玩转工具,体验笔触变化。 引导打开Photoshop电脑软件界面,用铅笔、油画笔、马克笔等不同绘画工具画线条,比一比:谁画的线条多、变化多,以此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工具带来的笔触变化。 打开PPT,请学生欣赏作品: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电脑绘画工具表现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工具,表现具象或抽象的画面,并谈谈这样绘画的感受。 (2)闯关No.2:揭开图层,探寻表现方式。 打开Photoshop制作的源文件1.2,探究一下图层的好处有哪些?如图层可以帮助我们分别处理不同的元素,便于修改。图层还可以用于不同表现风格画面时的图片合成。 (3)闯关No.3:特效实验,感受创意魅力。 打开PPT,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思考:这两幅电脑画分别表现了哪些不同的绘画效果?分别是采用了哪些特效工具制作而成的?小结:利用复制粘贴、拉推变形、浮雕等特效工具,可以轻松地创作出奇妙的效果。4个性表现,创作电脑绘画。选择你喜欢的电脑软件特效,对自己创作的电脑画或现成的图片进行处理。 5赏评延伸,引向数字美术。 (1)说说自己的电脑画是采用什么工具表现的,选出特效处理效果最好的作品并说说理由。(2)电脑绘画获得的图形,除了开辟全新的数字绘画艺术之外,它还有什么用处呢?听取学生回答之后,呈现一系列电脑图形运用的画面和本课小结,从而将学生引向数字美术创意学习的崭新时代。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奇思妙想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设计形象,利用电脑进行表达。 2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等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绘画拼贴或者电脑制作的方法来设计表现出具有奇妙意味的图像。 3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地联想和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教具学具 (学生)铅画纸、颜料、有彩图的杂志或有精彩图画的广告纸等、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教师)课件、铅画纸、颜料、剪好的彩色图片、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教学过程1认识达利,导人新课。(课件出示达利的照片。) 教师:你认识他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对!他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有人称他是疯子。他常常会做一些让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疯狂的事情,而且他自己也承认说“我和正常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我是一个疯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一位“疯子”的作品。 欣赏雕塑作品蜗牛、油画作品永恒的记忆和装置作品玛丽莲梦露。 教师:这些作品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奇特、创意无限。) 教师: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是疯子吗?为什么? 他叫达利。有人称他是疯子,有人称他是天才。他和毕加索、马蒂斯被并称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疯狂地挚爱艺术,疯狂地表现艺术,他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给我们打开了超现实主义的大门,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奇思妙想”的艺术世界。(出示课题o) 2自主研究,寻找“奇思妙想”的思路和方法。 (1)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叫“奇思妙想”?谈谈你见到过的“奇思妙想”。 (2)妙想小游戏。 出示一枚别针,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老师用简笔把它画成一只小狗。 在看了几个有趣的小图片之后,问:你身边有这样的小东西吗?看看你能把它变成什么,越多越好! (学生进行游戏体验,教师可以把有意思的作品拍下来。) 小结:通过小游戏,可以看出大家的思维都非常活跃。现在让我们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创意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猜一猜!我是啥样的? 课件展示三个头像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我的脑袋上有什么?这三个奇思妙想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得出思路一:隐性的东西显性化。所采用的方法是:分解加粘贴。 猜一猜!这是什么?通过对花菜家园和斑马两组图片的分析比较,得出思路二:根据形状的相似性展开联想。方法:夸张加添加。猜一猜!女孩、婴儿、建筑、帆船、蛋壳、犀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欣赏图片,得出思路三:巧妙重构,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组合、重构。 思路四:同类组合。 方法:替换。 思路五:深化内涵,表达多层含义。 方法:叠加变形。 思路六:各种双关、巧合。 方法:结合。 思路七:逆向思维。方法:变形、并置。 思路八:根据音、形、义的相关性进行联想。 方法:置换和添加。 3. “异想天开”思维训练营。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根据上面讨论所得的各种思路对老师提供的实物展开丰富的联想,互相交流、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创意思维。 异想天开一:一个灯泡的联想; 异想天开二:一本书本的联想; 异想天开三:一个苹果的联想。 欣赏灯泡、书本、苹果的创意作品,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 4作业的表现形式方法介绍。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都非常大胆,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表现出来呢? (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作业表现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剪贴式制作和电脑绘画式制作。) (1)剪贴式制作法步骤及注意点: 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好相应的图片,并认真仔细地剪下。 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 多角度进行拼摆,比较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法。 确定后将图稍加粘贴,只是为了固定,不要把图片周围粘死。 用画笔添加相关的内容,使作品更有创意。 最后把图片周围粘贴平整。(2)电脑绘画式制作法步骤。打开绘画软件,选中所需图片。点击图像,找到“色相饱和度”进行着色。(3)复制并排列成一串葡萄的造型。从文件中找出锵笔的图片复制粘贴到相应位置。确定保存。5学生作业欣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认真完成一幅“奇思妙想”的作业。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7作业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从同学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教师点评。对优秀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策划一个“奇思妙想”作品展。8拓展。说一说“奇思妙想”在生活设计中的运用。继续欣赏有趣的“奇思妙想”的各种作品。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会动的“画”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教具学具 (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教学过程1欣赏会动的“画”,谈话引入。 (1)欣赏课件:会动的“画”。 教师:“有趣吗?这是一个简单的动画(连续的动作),接下来展示复杂有趣的动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 “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 (2)欣赏道具:会动的“画”手翻书。 教师:示范道具手翻书。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跟变魔术似的。” 学生思考、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 教师(边操作边说): “它好像是一本连环画,你们看,快速地翻动页面,会有什么感觉?” “原本一张张不会动的画面,现在为什么会动呢?” “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画面,视觉上造成画面会动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2深入探究,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 (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连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 “连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教师: “这一格格画面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联系?整体上接下去有什么规律?” 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不同,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 “这个原理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播放的。 (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 教师指导分析: “每张图片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微妙的变化。每张图片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细微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低,它们虽有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画面的大部分是有联系的,小部分是不同的。” (4)示范教具:翻看两张不连贯的步骤图,PPT展示体操少年不连贯的两张步骤图。教师: “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提醒:教师在演示时,可以来回反复播放,使学生感受动作的效果更强烈一些。)3进一步深入探究会动的“画”的展示方式有哪些。教师: “刚才老师所示范的会动的画,叫手翻书式。”“想一想,除了老师展示的方法,你还有其他办法让纸上的画动起来吗?”小组讨论,探究会动的“画”还有哪些展示方式。小结: “抽拉式”“转轮式”。4学习制作会动的“画”。(1)展示会动的“画”的制作步骤图。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的动作。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2)欣赏会动的“画”:鸭子下蛋。教师: “看一看,找一找,有什么难点?”“怎样才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同桌讨论、思考如何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3)拷贝的方法。教师: “可以通过摹的方法,利用一张薄的纸,将相同的部分摹在纸上,再放在第二张纸上面刻一刻,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拷贝纸的作用),第二张纸上就会有一浅浅的印子,再根据印子描出形体,需不同的部分留出再画。”小结: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法),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5提出作业要求。(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面(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2)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地动起来(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6学生进行会动的“画”的创作。建议:动作快的学生,鼓励可将手翻书做得厚一点。7展示、交流。出示评价要素:形象是否连贯?动作是否自然?制作是否精良?操作是否方便?(1)学生根据评画要素,边玩边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会动的“画”。(2)教师小结。8拓展。(1)启发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教师:“今天我们是用手绘的形式制作会动的画,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制作呢?”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小结:如“拍照所形成的连续画面”“微电影”(2)展示照片形成的连续画面。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会动的画,都是利用视觉暂留这一原理而产生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学生:欣赏、感受。(3)展示微电影快乐周末。学生欣赏、感受。(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多角度思考,联系生活继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制作会动的“画”。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巧妙的包装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包装的设计功能和原则,掌握包装盒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对比和自主探索学习,明确包装纸盒与平面展开图的相关性,在进行包装设计制作和实践中,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3提高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合理规划设计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进行包装盒制作。 难点:包装盒平面展开图的设计。教具学具(学生)彩色卡纸、彩色纸张、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教师)商品包装若干个、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自主选择,初步感知。 (1)周末如果带礼物去朋友家做客,你觉得我可以这样拿去吗?(引出课题。) (2)怎样做会更好?请你来选择最佳方案。 (学习单。) (3)小结:适当的包装,可以表达我们的诚意。而商家对产品进行包装不仅仅是为了容纳物品,还有保护商品的安全、便于运输、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功能。 2引导欣赏,主动发现。 (1)你能发现这些包装设计的巧妙之处吗?(2)你还见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3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我们要怎样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呢?(量体裁农、平面图设计、装饰、立体制作,) (2)比较立方体平面图与实物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 设疑:是否可以做成包装盒? (3)修改与选择,完成学习单2。 4合理没计,鼓励实践。 (1)明确作业要求和建议。 作业:选择一张8K彩卡纸,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 建议:可以独立创意设计平面展开图,也可以模仿或者放火示范平面图,注意方法。 (2)欣赏与交流:我要为哪种物品设计包装盒?是什么样式的? 5实际操作,内化提升。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盒时的小发现、小窍门;评一评,哪个包装盒制作得最结实、完整、细致。 6欣赏迁移,明确任务。 思考:包装盒上还可以用什么装饰会使其更美观有趣?下节课继续进行包装盒的设计与装饰。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彩色纸张、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教师)商品包装若干个、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过程 1多维欣赏,强调人文。 观察思考:这些包装的外部装饰有什么特点?(醒目、自然、科学、人文、理解、好感。) 教师总结:一个好的包装在注意个性化设计的同时,还要针对适用人群作人性化考虑,要环保低碳,要自然相融,其实这是一切设计的理念。 2学生制作,关注方法。 说一说,你想怎样让你的设计更完美,更人性化一些?(图案、工具、材料、方法。) 3展示评价,鼓励参与。 说说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巧妙之处。这个包装盒你准备怎么用呢? 4拓展视野,迁移结束。没计无处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科技航空,做有心人,让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愉悦生活。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展示设计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展览策划、布置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画展。 2在布置展览、参观展览等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有条理地开展画展策划与布置实践,互相学习。 3培养整体设计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成功,拓展艺术视野。重点难点 重点:合理分工,有系统、有条理地进行画展策划与布置。 难点:展览设计得整体且有创意。教具学具 (学生)搜集美术馆、博物馆相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画展设计范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谈话导人。 (1)你知道哪些展览活动?说说自己参观展览的收获。 (2)教师介绍著名的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法国卢浮宫画展。(3)欣赏展览图片。 2画展赏析。 (1)欣赏展示设计图片,思考:你发现展示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2)欣赏建筑设计作品展,思考:建筑设计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展示形式?(分析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3)欣赏古代文物展示设计,思考:为什么古代文物展示运用了低调的灯光来渲染环境?(分析展示设计中灯光的作用。) (4)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思考:展览设计还应考虑什么?(作品的高度、观众休息区、合理的参观路线等。) (5)教师示范讲解画框与墙面的角度等画展布置细节处理。 (6)欣赏画展标签纸设计、画展海报设计、画展宣传彩旗设计等,了解展览设计中需要的系列设计。 (7)欣赏展览中的作品装裱形式,启发创意装裱,但要符合整体风格,突出表现内容。 3创作提示。 ( 1)欣赏校园画展,提出作业建议:全班合作,策划并举办班级画展。 (2)成立画展布置委员会,成立各小分队,撰写画展策划书。 4学生讨论,教师巡视。5预告下节课的工具材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准备。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画笔、装裱好的作品、胶带纸、钉子、粗棉线、塑料泡沫板。 (教师)辅助材料。教学过程 1讨论方案。 ( 1)确定展示设计的主题与形式。如主题为“秋之韵”,作品形式为葫芦画、草帽画、簸箕画,画的内容以表现秋天和丰收为主。 (2)欣赏优秀的班级画展范例。 2分工合作,筹备画展。 (1)各小组分工合作,同步开始布展工作。 第一小组:作品装裱组。任务:将准备好的作品进行装裱,卡纸衬裱、纸框衬裱均可。 第二小组:背景设计组。任务:布置作品背景,选择合适的材料,凸显主题,体现创意。 第三小组:海报创作组。任务:设计画展宣传海报,并张贴于校园。 第四小组:邀请卡制作组。任务:设计若干张邀请卡,并发放邀请卡。 第五小组:留言册制作组。任务:制作留言册,布展留言地点。 第六小组:礼仪服务组。任务:培训画展讲解员,布展画展休息区。 (2)学生分工协作,教师巡视指导。3画展参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或校园艺术活动时间。)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纸塑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雕塑的艺术特点。 2感受纸材的质感,尝试以纸为材料创作一件雕塑作品。 3加深对纸塑的认识和喜爱,进一步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纸雕塑的方法。 难点:巧妙利用纸材进行艺术创造,作品有新意。教具学具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双面胶)。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纸材的特性。 2欣赏一组优秀的雕塑作品,说说各自的感受。3想一想:这些雕塑作品的表面肌理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怎样用纸来表现这些肌理吗?4课题揭示:纸塑。5欣赏不同纸材制作的雕塑,说说感受。6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锡纸雕塑的方法。7引导学生用报纸作为基本材料,尝试以不同的方法塑造物体。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9展示评价。10.拓展延伸。 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竹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掌握水墨画竹及简单的竹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的竹文化。 2欣赏与竹相关的名作、竹制工艺品,探索竹文化,在临摹、制作与竹相关的作品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3领会传统文化中将植物人格化的内涵,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具有的优秀品格。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能合理利用技法制作竹子工艺品。教具学具 (学生)毛笔、墨、宣纸、水、临摹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材料。 (教师)毛笔、墨、宣纸、水、临摹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材料。教学过程1提问导人。 (1)如果让你选择成为一种植物,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2)揭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出竹子。教师: “老师也想-为竹子,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竹子吧。 板书课题:竹。 2深入感知。 (1)举行“咏竹大会”,让学生说说关于竹子的诗句、词语及故事等。 引导学生谈论竹子的品格并作一个总结,依次分组板书。 (2)引一引。 文人用诗词来歌颂竹子,抒发心志,历代画家们也喜欢表现竹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竹子不仅具有优秀品格的寓意,也是中国花鸟画基础练习方法之一,所以中国画画家都会来几笔墨竹。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画竹的名家,孙导学生进行欣赏。 (3)看一看。老师出示历代墨竹精品,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感受。教师总结并讲解。(4)比一比。 以文同墨竹图为切人点,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出示竹叶与柳叶,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 3技法体验。 (1)学一学。 出示真实的竹子,引导学生观察。并以吴镇墨竹图册为例,边示范边讲解竹子的画法。 中锋淡墨画竹竿。(中锋用笔,一波三折篆书法,稳中求圆。) 浓墨中锋画竹节。 (上抱“乙”字,下抱“八”字。) 中锋用笔画竹枝o(用笔参照竹竿,可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画。) 浓墨中锋画竹叶。(藏锋起笔,速度稍快,有大有小有转折,与柳叶有别。) (2)教师提示注意的要点:画多根竹时要注意每根竹子的竹节位置要错落有别。忌三根竹竿或竹节相交于一点。 画多根竹竿时要注意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3)临-临。 发下墨竹范本,学生临摹,并提上诗句。 (4)评一评。 让学生根据对竹子品格的理解或喜好,将自己的作品贴到板书中的竹子品格分组上(再次感悟竹子品格,见第2步)并相互点评。 4课后拓展。竹子浑身是宝,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搜集竹篾、竹枝、竹竿、竹叶等原材料及手工所需的其他工具。教学过程 1实物导入。 笛声或笛箫实物导入,讲述丝竹之音的概念。竹音,泛指中国传统的管制乐器。如果没有竹子,我们中国的音乐史便不会那么灿烂了。上节课我们从精神文化层面去了解了竹子,这节课我们再从生活应用方面去更全面地了解一下竹子吧。揭题板书:竹。 2加深认知。 (1)说一说。 教师介绍竹子的相关知识:竹子的种类、生长周期等。 (2)问一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竹子做的物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为“衣、食、住、行、用”,分组板书。 (3)忆一忆。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竹子有关的趣事,深切体会竹子对自己生活有过的影响。 (4)比一比。 竹子与木头的不同之处。 总结:竹子可再生的速度很快,而且竹子韧性好,易于加工塑造成各种用品,所以可以被大量地运用于生活中,这是竹子的优势。而树木则至少十年才能成材,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应倡导人们多用竹而少用木。 3创作体验。 (1)想一想。 出示竹篮子,问学生足用竹子的什么部位做的、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竹签、竹皮等制作方法。 (2)赏一赏。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竹制品,进一步扩散学生思维。了解竹子的基本加工方法。 (3)做一做。 以竹子的竿、枝、叶、根为原材料,通过拼、贴、剪、刻、穿、粘、插、编、画等方法创作一件平面或立体的竹制品。教师巡回指导。 (4)评一评。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法评价学生的作品。 4课后拓展。课后搜集些竹制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方便自己的生活。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青花瓷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传统制作工艺,掌握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感受其典雅之美。 2欣赏青花瓷,探索青花瓷色彩、纹饰等特点,尝试用水墨表现形式表现青花花纹或绘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花瓷。 3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工艺。难点:用水墨表现出青花瓷的纹饰色彩等艺术特点。教具学具 (学生)国画颜料(花青、酞青蓝)、勾线笔、国画毛笔。 (教师)课件、宣纸等。教学过程1欣赏认知。(1)教师出示PPT,导入并提问:观察这三幅图,其中哪个是青花瓷?为什么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呢?(青花瓷是以蓝白两色为主。)(2)教师介绍青花瓷的知识。 (3)学生观察青花瓷的造型、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风韵,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赏析青花瓷,谈谈感受。 (4)了解青花瓷的传统制作。 (5)赏析思考:青花花瓶的结构、纹饰的题材及组合特点有哪些?青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水墨表现青花瓷。 学生选择适合的纹样用花青等国画颜料在剪成器型的宣纸上作画,使之成为一件有自己风格的青花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评价。 5拓展欣赏。 欣赏青花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例。 6教学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青花瓷,进而增进学生对瓷器艺术的喜爱之情。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xx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美无处不在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 教 案个 性 教 案教学目标 1了解微距摄影的相关知识,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 2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熟知的景物,表现其独特的美感特征。 3感受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增强愉悦的审美体验,养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微距摄影,感受美无处不在。 难点:微距摄影的方法及取景构图。教具学具 (学生)数码相机。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教学过程1激趣导人。 (1)欣赏微距摄影作品,猜猜拍的是什么? (2)教师: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就用照相机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3)出示课题:美无处不在。2探究学习。(1)比较欣赏,初步感知微距摄影。出示四张照片进行对比(两张为平时普通的摄影,两张为微距摄影)。教师:拍摄同一景物,每组照片中两张照片的拍摄距离有什么不同?哪两张更为有趣、更吸引你呢?你知道这种摄影方式叫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