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699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说出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通过学习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简述自然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 常见灾种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1)概念: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2)危害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成因(1) 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思考1发生洪水一定会形成洪灾,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洪水不等同于洪灾。洪灾一定是由洪水形成的,但发生洪水不一定就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四、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2采取相应防洪措施(1) 工程措施(2) 非工程措施思考2植树造林的防洪功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延缓洪水的形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森林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河道的通畅。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影响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案例,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14年4月8日报道:去年11月20日,日本发现小笠原诸岛附近的海底火山喷发喷出了一个新岛。该小岛随后不断扩大,并与小笠原诸岛连接。中新网2013年4月17日电:当地时间4月16日,在巴基斯坦与伊朗边界地区发生7.8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新华社孟买2010年3月29日电:印度警方29日说,当天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的火灾现场又发现8具遗体,至此遇难总人数已升至42人。此外,仍有一些人失踪。(1)试辨析以上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2)荒无人烟的地区会发生自然灾害吗?(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经济和人口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1)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是自然灾害,以地震为诱因,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情。是自然灾害,以雨雹为诱因,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2)不会。因为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无人区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也就不会形成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条件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危害程度越大;经济、人口密度相当条件下,自然灾害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一般经济越发达,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造成的人口伤亡数量少而经济损失大。反思归纳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及影响(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影响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致灾因子可将自然灾害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下图:探究点二洪涝灾害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如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答案(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致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反思归纳1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气象因素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2.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暴雨时常发生6、7月份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江淮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对点训练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成因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成为灾害。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台风A BC D答案1.D2.A解析第1题,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但不能完全制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第2题,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不属于自然灾害,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对点训练二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回答34题。3防洪减灾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B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C我国人多力量大,没有必要过多投入,哪里出现灾情,全国人民一起支援D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4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围湖造田,抵制洪水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A BC D答案3.C4.B解析第3题,我国洪灾多发,损失较大,必须增加投入,加大防洪减灾的力度。第4题,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因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而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综合提升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原因。(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答案(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解析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第(2)题,针对洪灾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材P86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1)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左右。(2)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年际变化大。(3)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5)大量河道、湖泊被淤、被填,缺乏蓄洪、滞洪场所。面对频发的洪水灾害,我们要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意识、制止乱砍滥伐、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系、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等)以减轻洪灾所造成的损失。教材P89活动(1)气象灾害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江河决堤、山洪暴发、内涝积水不退、淹没田地、人员伤亡等水灾。在我国,每年的6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汛期,包括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黄河、淮河、长江、辽河和松花江等。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下游地区疏浚、拓宽河道,加固堤坝,能起到较好的防洪效果。干旱主要是指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春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蒸发作用越来越强烈,而此时雨带还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故在北方地区形成较为严重的旱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推广节水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旱情。热带气旋在我国主要是指威胁东南沿海的台风,它由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低压演变而来。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及完善的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台风灾害。低温冷害主要指发生在我国冬半年的寒潮,影响范围较大,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目前主要是加强预报,做好农作物越冬工作,以降低寒潮造成的损失。干热风,亦称“干旱风”,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足,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现象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时有发生。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防御措施有营造防护林带,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以便灌溉等。(2)地质灾害地震。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相交部位,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完善预警机制等。滑坡和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多地震、多山、多暴雨,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防御措施:加强监测,植树造林等。基础过关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各支流来洪时间基本相同,使长江干流容易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降低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A BC D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加强长江上中游造林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A BC D答案1.C2.D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支流众多,且干支流来洪时间集中,加上围湖造田、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第2题,根治长江水患,一方面要有加固堤防等工程措施,另一方面要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多方并举,共同治理。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答案3.A4.B解析第3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56题。5. 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6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 BC D答案5.A6.D解析第5题,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第6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江西抚河唱凯堤雨季易发生决堤,给当地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读“唱凯堤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a、b、c、d四处堤坝容易发生决堤的是 ()Aa Bb Cc Dd8唱凯堤决堤后,当地政府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围堵缺口,加固堤坝在抚河流域植树造林退耕还湖,河道清淤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A BC D答案7.A8.D解析第7题,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江西地处北半球,故流水易冲刷右岸堤坝,而a处所在的堤坝向内弯曲,易受河水的偏转冲刷,故a处更容易决堤。第8题,属于应急措施,以人为本,将损失减至最低;属于长远措施,是根本措施。9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 mm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解析第(1)题,可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直接总结分布规律。第(2)题,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沉积,导致河湖阻塞,易致洪水泛滥,加上受灾体密度大,灾情严重。能力提升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1011题。10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地下水位升高11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洪水频率的建议,合理的有 ()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道路排水系统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减缓城市交通压力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分的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对现有水面的保护治理A BC D答案10.D11.C解析洪水的形成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无直接关系,而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往往会引发洪水;疏通河道,完善道路排水系统或增加城市绿地,涵蓄水源,可有效防洪。2013年末,浙江省重拳出击,提出“五水共治”。据此回答1213题。12浙江省提出“防洪水”的主要依据是()A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量大B夏季受冷空气的影响,产生暴雨C夏秋季受锋面气旋控制,长期大雨D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台风13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常将城市天然河道取直、河堤和河底硬化、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即河道渠化。该措施的负面影响是()A改变河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B阻断与土壤联系,水体净化能力减弱C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致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扩大答案12.A13.B解析第12题,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受锋面的影响,夏季冷空气势力弱;夏季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东南沿海夏秋季受台风活动影响可带来大量降水。第13题,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 ,生物多样性减少;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就阻断了地下水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面减少,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缩小。 14.读图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为2 110 km2,夏季平均为3 900 km2,秋季平均为3 450 km2,冬季平均为1 290 km2,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了1 090 km2,容积减少了57亿m3。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决,损失惨重。(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 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 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 。(2)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在山区应以治理 为重点,实施 工程;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 ;在湖区实施 工程。答案(1)亚热带季风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梅雨期涵养的地下水位在长江枯水期大量补给长江水,使其水位仍高于湖水水位而致(2)水土流失封山育林梯级开发退耕还林,退耕还湖解析由轮廓图的信息可以看出是江西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降水量图可以看出降水多集中在5、6月份,是“梅雨”季节,7、8月份降水少,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降水较5、6月份少一些,但仍处于雨季,并且5、6月份的“梅雨”在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下会在“枯水期”继续补给长江水。所以,在治理水旱灾害时,应先以治山为主,提高植被覆盖率,并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