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686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 辛亥革命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案:B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A总统 B议会C内阁 D全体国民解析: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答案:D3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城市革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4我国一位史学家曾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满清政府垮台 B皇帝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实现了近代化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并未实现近代化。答案:D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犹未改革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建立民主共和体制之后出现了复辟的现象,说明只在制度层面进行了变革,并没有深入到人的思想当中。B、C属于现象,不属于原因,D项属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措施。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注意从材料一、二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第(2)题,从辛亥革命的功绩方面归纳。第(3)题,从思想条件、物质基础等方面分析。答案:(1)不矛盾。这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有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3)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的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解析: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兴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答案:A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 D皖浙起义解析:这是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联。1910 年,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联表达了死难烈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国内同胞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答案:C3“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解析:从材料中“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可以看出孙中山革命的核心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C4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A大总统令禁烟文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慎重农事令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解析:剪辫正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答案:B5下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根据所学,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根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各种权利;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联系本题“失去辫子”等情况出现,应在辛亥革命时期,本题选B项。答案:B6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清末“新政”的推行解析:抓住题干中的“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的时间信息,结合题干政治团体占公开团体近一半的比重、政治团体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的现象,这种公开性质的政治团体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答案:A7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条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要求民族独立;第二条是主张政治民主。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8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很宽的范畴,包括其性质地位、历史局限、历史功绩等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也有很多方面,选项中“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大”的功绩。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并不是“完善的民主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A项。答案:A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认为:“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A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解析:“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共和政体在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搞成功了,所以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失败的是一代人是因为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失败的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所以正确答案为D。答案:D10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B任何局部变革从长远看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写于1923年,由“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本段材料讲的就是梁启超对辛亥革命失败之后的反思。答案:C1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依据所学知识,“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政体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和责任内阁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软弱性、妥协性;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第(2)题,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意义是为了限制专制(为限制袁世凯而匆忙确立)。第(3)题,“最坏的时期”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根据材料三,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主要有中国地域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等。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2)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制约专制。(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12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解析:第(1)题,“民国”带来的变化要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第(2)题,结合材料内容很容易得出评价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原因即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第(3)题要明确题意,首先要肯定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然后再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救国道路探索失败的原因。答案:(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约法;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不同。(3)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