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4646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教案学科 心理学 任课教师 龚晓慧 上课班级 14级3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社会性概念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了解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2、过程与方法:理解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特点与表现、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学习重、难点】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学法指导】讨论法,谈话法【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 导入新课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 授课内容二、什么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什么是社会交往 交往又叫传播或沟通,它指人们利用一定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送给他人的过程。交往过程包括信息、信道、传送者、接受者四个要素。人类的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联系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协调相互间行为,以及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同伴之间关系的能力上。 三、 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三)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三)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四)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三、 课后作业1社会性概念2社会性发展的意义附:板书设计一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 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3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三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2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3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4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教学反思】第二节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导入新课复习社会性概念,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哪些?二授课内容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对其各方面心理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不同父母在教养儿童的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影响不同。 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在两方面表现着差异,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并对每种类型对应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亲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着来自亲子双方及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运动,观察发现,父子一起进行的游戏活动往往比母子游戏活动具有更大的刺激性,运动量更大,且更具有新异性。 正是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独特特征,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 课后作业1亲子关系2依恋3依恋类型附:板书设计 一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导入新课 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一方面是在他们与成人的交往中进行的,另一方面是在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中进行的二授课内容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三、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研究方法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可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这样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二)同伴交往的类型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三课后作业1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附:板书设计一同伴交往作用二同伴交往的类型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教学反思】第四节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与道德发展一导入新课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二授课内容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特点:不存在性别差异: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中,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现实差别不大指向同伴,较少指向教师:与同伴地位、能力一致,与教师有地位上差异指向同性与异性伙伴的次数有差异:小班差异不大,中大班指向同性大于异性的合作第一;分享与助人其次;安慰与公德较少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第一类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性行为。第二类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发现: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中班多于小班与大班 以身体动作为主攻击性言语 工具性的攻击为主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二)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n 当别人抢你的东西时,该怎么办?n 武力推开。喊“讨厌”并拒绝。找老师解决。放弃。“别抢,一块玩”n 游戏:5个孩子分3个苹果,学会分享和谦让(二) 善用精神奖励口头表扬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别人,通过故事讲道理,不要频繁使用“红花”三 课后作业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附:板书设计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二)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