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593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单选题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请同学们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第卷 阅读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l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几乎毫无差别。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2、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人人都在受苦,概无例外夏 辰19岁那年,木心,一个西湖边习画的“惨绿少年”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画展。57岁那年,哈佛大学为木心举办了他平生第一次个展。74岁那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了木心作品收藏展。79岁那年,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过世一年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成为两岸畅销书。1984年,倾城之恋被上海收获杂志刊载,张爱玲极其震撼地重返大陆阅读视野,作家阿城还误以为她是躲在上海里弄的高手。而同一年,真正长期隐在上海里弄的木心,却名震了整个台湾和海外文坛。1986年台湾推出第一本木心著作散文一集接着是琼美卡随想录。旅居纽约的几位台湾文人为之举办了认真的座谈会。一张木心的狱中手稿,放大了9倍,辨认起来依旧不容易。“他是在自己的单位里面被囚禁到防空洞,要写思想汇报,要写检查交代,所以可以得到纸,可以得到笔,当然也可以得到小桌子,所以他把省下来的纸,省下来的墨水写了这个手记。”木心文学课的学生之一、画家曹立伟回忆说。木心小说的英译者童明教授曾目睹手稿,并以之为题做过一个木心访问,“它一共是66页,很薄的纸,很小的字。写的两面,就是132页。如果一页按5000字计,有66万字。”这部手稿在1990年代被带到纽约,曾在耶鲁画展上陈列。狱中手稿并未加入木心的文学阵列,但记录着木心的阅读史和精神成长史。“略微阅读几行,你就发现他谈的还是那些人:肖邦、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之类。”陈丹青说。其中的吉光片羽被发散到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和文学课讲述中。台湾作家郭松棻认为:“苦中作乐的作家,面对再苦再惨的事情,他根本不执著。一执著,就过分哀伤,过分去强求它的意义,甚至过分去强求生命了。”回国后的木心,仅仅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再无“新作”,直至过世。但是他的写作从未放手。“他从不端坐在书桌前写,任何地方他都猫着腰写,什么纸都无所谓,一直写到快死的那年。”陈丹青特别展出了木心的最后一本笔记本。从笔迹看,握笔的手已经无力。在联合文学创刊号上,木心就预告了两本大的作品,一本巴比伦语言学,一本瓷国回忆录。他给自己设定的时间是五年。可惜我们至今也未能读到,据陈丹青说:“瓷国回忆录他还是动手过。那天他很严重地给我打电话,声音在发抖。他从来情绪稳定,很沧桑的声音,这次不然,他说丹青啊,回忆录开始写了。我说好啊,他说你有时间吗,我读给你听,然后就很端正地念。真有点像托尔斯泰长篇那样,字句不玩精炼,实打实写细节,好多长句子、形容词写的是什么呢?一上来就是监狱里放风的时刻。”“人人都在受苦。”这是木心的口头禅。在遗稿中,他再次写道:“人人都在受苦,概无例外。” (摘编自南方周末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心早年学习美术,在美术上算是大器晚成,直到57岁后才被世界接纳认可,而其文学创作则开展得更晚,79岁时才出版第一部木心文集。 B.同一年里,海外作家张爱玲在大陆走好,而大陆木心的作品又蜚声海外,可见文学创作邻域也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仆人眼中无英雄”的社会现象。 C.“实打实写细节真有点像托尔斯泰长篇那样,字句不玩精炼”,“字句不玩精炼”含蓄地表现出木心晚年的体弱多病和他对写作的热爱与执着。 D.木心在囚禁岁月里写下的约66万字的手稿,虽然最终也未能成书,但却是他的阅读史和精神成长史,其中不少的精华被吸收到他的文学回忆录中。5.“人人都在受苦,概无例外”表明木心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6.结合全文谈谈木心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5分)3、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7岁,若兰54。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最先能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间,全家齐集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会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滚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恨:“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这口气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是若兰帮她松下的。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在妞儿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大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斤斤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2011年第1期)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B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C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E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亲情与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8.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9.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4、 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 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B.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C.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D.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B.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C.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D.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4分)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4分)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14.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15.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6.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让小船随意飘荡于浩瀚旷远的江面,享受来去自由的快乐的句子是 , 。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哀叹百姓生活多灾多难,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这两句诗是 ,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分。1721题每题2分,2224题每题3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芳菲菲其弥章 D、隰则有泮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A、伏清白以死直兮 B、卿当日胜贵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火尚足以明也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俯察品类之盛 C、凌万顷之茫然 D、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如泣如诉 所以游目骋怀 C、有穴窈然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其声呜呜然 及其所之既倦2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不吾知其亦已兮 B、然力足以至焉 C、当其欣于所遇 D、客有吹洞箫者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对于老师的批评,他不以为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可怜兮兮恳求你高抬贵手的乞讨人员,你千万不要被蒙蔽,这些人很可能是利用你的善良来换取钱财的职业乞丐。时刻牵挂百姓的安危冷暖,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就会多做锦上添花、急人之困的暖心事。小米推出米粉节大促销活动,仅12小时就销售了超过130万台,小米的饥饿营销显然大获成功,其实,这是小米营销屡试不爽的法宝。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高速交警查获了一辆涉嫌套牌的大货车,面对交警的询问,驾驶员竟玩起了沉默的花招,始终缄口不言。A、 B、 C、 D、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习近平强调,6年来,金砖国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一致决定本着合作、开放、共赢的精神,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B、动画产业是给人以梦想、给人以欢乐、激发人创意的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C、过于放松的假期有可能带来一些可怕的后果。很多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变得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严重的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D、中餐在申遗路上屡屡受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提交的美食,虽然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能给人们带来极佳的口感体验,却很难让人体会到文化上的深意。24.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 因为它的自然高度, 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 是语焉不详的传说, 相互矛盾的故事, 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 A、 是 也 最后 或者 或者 仅B、 不仅 更 但 不管 还是 都C、 既 又 / 无论 或是 只D、 不是 就是 然而 不是 也不是 而是5、 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他们是好朋友,马整天在外面拉货运材料,驴不停地在屋里拉磨。后来,马被玄奘大师选中,从京城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直到17年后,这匹马才驮着佛经返回长安。老马向驴谈起这次旅途的见闻:浩瀚无垠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澜壮阔的大海.驴子惊叹道:“你见的可真多啊!那么难行的路,我想都不敢想。”“实际上,”老马说“我和你走过的路程大体是相当的,当我西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不同的是我在玄奘大师的指点下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只围着磨盘打转。”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仿照材料编故事,不要扩写材料中的故事,不得抄袭10高一语文答案1.A 夸大其词,文本第一段末句“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第七段“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也未提及嗅觉“闻”。2.B 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根手指划过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是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之地粗糙的物体。”3. C 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4.C5.表达了木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木心在狱中备受磨难,但是他仍然坚持创作,从不放弃心中的信念与坚持。表达木心坚强无畏的精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尽管病痛折磨,但手中的笔却不停。6.成就有59举办了个人展,74岁在耶鲁大学举办了文学展,其文集畅销两地,原因一,木心豁达乐观的心态,木心无论面临牢狱之灾或是病痛折磨,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因二,坚持不懈的精神,木心在怎么的窘境中都不曾放弃文学创作,原因三,高超的文学修养。小说7. E2分,A2分,B项“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的原因并非“对妞儿的歉疚”,且文中也没有提到若兰对妞儿的娇惯没有原则。 C从全文看,“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的概括不正确。 D项 “以小见大”不够准确。8.年龄的比较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机地联系起了(并贯穿)妞儿与若兰的人生经历;显现了她们生活、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性,表明了她们因年龄差距大而母女感情越发深沉独特的合理性,带动了读者内心由温馨轻松到情味沉重的思想感受,为小说最后“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的请求作了铺垫。(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不同之处:第一次是若兰和妞儿母女二人逛街,第二次是若兰、妞儿和朵朵祖、母、孙三人逛街;第一次是妞儿走得快,在前面等若兰、喊若兰快走;第二次是妞儿搀着年迈的若兰慢慢走,朵朵在前面催姥姥快走。第一次是若兰难为情地分辨并受到妞儿数落,第二次逛街若兰与妞儿没有对话。(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相同之处:都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宽容,都包含着母女之间的亲情,都有着晚辈对长辈的某些不理解和不耐烦。(2分) 10.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分清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庆”指宇文庆,“上”指皇上。宇文庆怕皇上忘了之前说过的话,所以“恐” 后不能断开,“忘”后应断开;皇上看了宇文庆的表章后非常高兴,所以“之”后应断开。另外,“恩顾”是“恩宠眷顾”的意思,不能断开。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11. C 本题考查识记文言常识的能力。“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指京官外放。“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12.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历任丞相”错误,原文是“高祖为丞相”。13.(1)群敌争相向前,宇文庆拉开弓射击,所射中人马一定倒下,敌人这才渐渐退去。 (2)高祖和宇文庆有旧交情,(宇文庆)很被(高祖)亲近优待,(高祖)让他掌管丞相府的军中事务,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3)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4)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译文】宇文庆,字神庆,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宇文金殿是北魏的征南大将军,历任五州刺史、安吉侯。父亲宇文显和是夏州刺史。宇文庆性格深沉,有器 量,年少时以聪明敏捷为人所知。北周初年,就学于东观,广泛涉猎经史典籍。不久,他对人说:“读书能够记个姓名就行了,(我)怎么能长久从事著述之事,从 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在那时文州的少数民族聚集起来叛乱,宇文庆应召入伍,跟随部队打仗。贼兵据守险要的山谷,道路险峻,宇文庆把马蹄裹起来进入,突袭并 打败了贼兵,因为有战功被授为都督。卫王宇文直镇守华山之南,招引宇文庆当近臣。宇文庆擅长射箭,有胆量有勇气,喜欢和猛兽格斗,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不久他被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做柱国府的属官。等到诛杀宇文护时,宇文庆曾参与谋划,升为骠骑大将军,加授开府。后来宇文庆跟从武帝攻打河阴,他率先攀登城上的矮墙,和敌人短兵相接,很长时间后,被石头击中才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武帝慰问他说:“你的多余勇气,可以卖给别人。”宇文庆又跟从武帝攻克晋州。之后北齐大军压境,宇文庆和宇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处于困境之中。宇文宪 引身后退逃跑,宇文庆退守汾桥,群敌争相向前,宇文庆拉开弓射击,所射中人马一定倒下,敌人这才渐渐退去。在攻破高纬、拿下高壁、攻克并州、夺取信都、擒 住高湝这些战斗中,宇文庆都功劳最大。周武帝下诏说:“宇文庆功勋卓著,英名广播,奉行王命的功绩,铭记在朕的心中。战车从西出发,他一直总管行阵,东夏 被平定,确实有丰功伟绩。理当加赐高官厚禄,显荣册命。”于是升官为大将军,封为汝南郡公,封邑一千六百户。不久,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攻打延安反叛的胡人,平定了叛乱,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不久转任宁州总管。高祖当丞相后,宇文庆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向南 征讨江表。驻军白帝,被调回,因有功劳被升为上大将军。高祖和宇文庆有旧交情,(宇文庆)很被(高祖)亲近优待,(高祖)让他掌管丞相府的军中事务,把重 要的事情交给他。不久加官为柱国。开皇初年,被授职为左武卫将军,升任上柱国。几年以后,出京任凉州总管。一年多后被征召还朝,没有任命他官职。当初,高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曾经和宇文庆闲谈天下大事,不久,高祖的话都应验了。等到此时,宇文庆怕高祖忘掉了这些话,再不任用他了,(他)为了 表明过去曾受恩宠眷顾,将高祖以前说的话记下来写成表章呈给皇上。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喜悦。从这以后,皇上常常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后来,宇文庆在家中去世。14. B 感情错误,应该是以乐景衬哀情。15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酒醒却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全词赏析词句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壕:护城河。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咨嗟:叹息、慨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白话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乘年华尚在啊。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16.17.B18.A19.D20.C21.C22.A 解析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可改为“不以为然”。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此处不合语境。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此处应改为“雪中送炭”。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缄口不言,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23.B A.语序不当,“开放、合作、共赢” C.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在“焦虑不安”后加“等问题” 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因为”。24.B25.作文作文立意:不经风雨,难见彩虹;要学会为生活设定目标;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