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439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B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2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 B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语言区3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D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工具 D教育的物质资源4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 C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积木区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C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6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A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7幼儿园环境是指 D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8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A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9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C 。A教师教学的需要 B幼儿的人数 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D幼儿园的规定10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 B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11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 B 。A语言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积木区二、概念解释1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2环境创设: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3活动材料: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4行为情境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主要观点包括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5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6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7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8精神环境: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三、分析1请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所实习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提示: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包括:(1)活动室外物质环境及空间的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它体育器材、园艺区、种植区、养殖区等。(2)幼儿园活动室内物质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主要包括:活动室内生态环境、活动室的空间布局、活动室的材料与布置、活动室的设备、活动室陈设的变更等。(3)幼儿园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提供。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4)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利用的策略:充分地利用环境,把环境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利用环境,“纪录”儿童的成长。2举例说明如何营造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三大构成要素大众心理(包括幼儿园风气、大众情绪及时尚与教育潮流等)、幼儿园文化、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是决定性要素。就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来说,幼儿园最重要的精神环境要素是师幼关系,其次是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该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包容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支持幼儿自由充分地探索。(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之间的交往有着成人不能替代的作用:同伴交往有益于幼儿个体社会化;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个性等的形成;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相互协商和探索;提供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机会;促进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及交往的规则。3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4举例说明幼儿园户外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5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提示: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利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环境,把环境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要素;加强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利用环境,“记录”儿童的成长。6请结合所阅读的材料,分析森林幼儿园兴起的根源及环境特征。 森林幼儿园的成立并非实践某位知名学前教育家的理念,而是从丹麦的一些妈妈每天带着自己的学龄前孩子到森林中散步中得到灵感。这些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幼童们游戏行为和社会行为已于一般传统幼儿园的幼童,他们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体能较佳。于是一些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此后便受到广泛重视。森林幼儿园基本上都建立在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而且没有围墙。其环境创设较注重两方面特征: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为这类幼儿园首先要考虑的环境问题,国家往往对这类幼儿园设有比较严格的路线和范围;充分利用林地环境:幼儿可以尽情跑跳,可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自由活动,无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炎热的酷暑,孩子们都在这里进行活动。第八章一、选择题1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 B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2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 B 。A家庭学前教育B幼儿园C社区幼儿教育D托幼机构3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 ABC 。A个别谈话 B家园联系手册C电话交流 D家访4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 A 。A个别谈话 B家园联系手册C电话交流 D家访5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 D 。A家庭教育B幼儿园教育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6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 C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7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B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C班杜拉 D巴普洛夫8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 B 。A陶行知 B杜威C卢梭 D洛克9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 D 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A知识 B身体健康C创造力 D能力二、填空题1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和连续性。5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学前教育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计划性。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8幼儿园要以家庭为载体,社区为依托,树立为社区服务的意识,主动与社区沟通,为社区提供居民需要的早教知识。9学前教育与社区衔接的开端是 。10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在生理和心理,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平稳的过渡。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和学习环境的断层。13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1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15幼儿不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身体上不适应, 心理上的不适应以及能力方面的不适应。三、概念解释1教育衔接:2学前教育衔接: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3社区: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4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5幼儿心理适应: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6幼儿能力适应: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7幼小双向衔接:四、分析题1你如何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重要意义? 要点: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儿童营造最佳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家庭资源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促进家长、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2请您谈谈我国家园合作共育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 (1)出现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方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2)解决措施: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1)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2)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4)定期就儿童的家园表现进行交流。5)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6)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1)在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家长要谨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的立场是平等、共育、合作的关系。2)家长要有参与幼儿园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3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的理解。 要点:有助于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真实的园外教育环境;有助于提高社区家长的育儿水平。4你怎样看待学前教育与社区衔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试提出解决的方法。 (1)主要问题:社区大背景不利于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合作。首先,我国社区工作人员往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教育合作和服务的意识;其次,社区服务人员认识不到社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不重视、不愿意向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协助。第三,社区对如何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往往也无所适从。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合作流于形式。(2)解决策略:转变观念,树立社区与家庭、幼儿园合作共育的大教育观;以主题式单元组织幼儿园与社区的活动,使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有目的性;建设学习型社区,共同缔造社区文化;加强行政干预。5你如何认识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和“幼升小考试”? 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和“幼升小考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学科化;幼儿园教育内容不断地超前化;幼儿园教育的去游戏化现象日益明显;幼儿常规管理照搬小学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首先,这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其次,这种顾首不顾尾的衔接也影响到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最后,这也误导了社会民众对儿童教育的正确认识。因此,要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正确看待衔接问题:树立教育衔接的过程观念;树立教育衔接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观;树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大衔接观;树立发展幼儿整体素质、侧重能力的全面衔接观;树立实践中的全程衔接观;树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衔接观。第九章一、选择题1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组成部分包括是学前教育政策和 B 。A教育法B学前教育法规C教师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2发布机关以决议、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意见、复函或重要领导人的谈话、报告、讲话等形式发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是 A 。A学前教育政策 B学前教育规律 C学前教育法规 D学前教育目的3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政党,在一定条件下,专业团体等 D也会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A儿童 B家庭C幼儿园 D非政府组织4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是 A 。A学前教育法规 B学前教育政策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措施5我国学前教育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人大、国务院及其部委以及B 。A民间参与 B地方政府C私人参与 D社会参与6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有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C 。A分割开来 B没有联系C相互转化 D没有关系7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本质是一定的政治权力和 关系的反映。A教育权 B受教育权C利益分配 D办学权8宪法、教育法中的学前教育条款属于 A 层面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A国家 B社会C地方 D集体二、填空1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是从对 的监管开始的。将英国的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案是1918年的费舍法案。1998年,英国开始实施帮助贫困家庭儿童的“确保开端”计划。2最早开始政府管理学前教育的国家是法国。世界上第一份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是法国 1837年颁布的托儿所管理条例。对法国战后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法是1975年的哈比教育法。3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干预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创办。1965年,美国开始实施面向贫困家庭幼儿的“开端计划”。美国在1990年颁布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是 儿童早期教育法。4日本第一份专门的学前教育法规是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分别在1964年、1989年、1991年推出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日本在1989年修订颁布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 表现5个方面。2004年,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提出设立“幼保一体化” 的综合机构构想。5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肇端于清末。中国首份学前教育法规是1904年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末的蒙养院改名为蒙养园。1922年的新学制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中国现代首份幼儿园课程法规是1929年颁布的 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将幼稚园改为幼儿园的是1951年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5我国当代一些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颁布的时间分别是: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于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于 1996 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于2001 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颁布于2003年。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类型。2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引领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调节学前教育领域的权利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秩序。3简述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况。(教材P322-323)4简述我国当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阶段及代表性法规名称。(教材P323-326)5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1)特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始终伴随并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是逐步完善的。(2)意义:经过百余年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大力推进,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庞大、相对完善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体系。四、论述题1试分析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2)教育发展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3)个人因素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2试分析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幼儿园管理条例:共6章32条,全面规范了幼儿园建立及运行各环节的条件标准与要求。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层级最高的幼儿园管理的专门性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推动了我国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2)幼儿园工作规程:共10章62条,对幼儿园各方面的管理作了比幼儿园管理条例更为细致的规定。也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管理中最重要的专门规章之一,对幼儿园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分为“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它以综合的模式,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它彻底改变了新中国以来形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格局,成为指导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规章,推动了我国当代学前教育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4)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共6个部分,15条,在充分肯定我国学前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2003-2007年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六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它提出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对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哪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1)要求在科学保教的基础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明确政府职责。(3)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4)其他教育发展任务中有关学前教育发展任务的规划。(5)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规划。 总之,规划纲要不仅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政府职责的具体任务、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具体要求,而且在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的规划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还从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依法治校和重大项目实施方面,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必将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4分析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1)学前教育法的制定已提上了议事日程。(2)修订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规。(3)更加强调学前教育的公平。(4)关注3周岁前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