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135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l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但这样一种被利玛窦赞美的科举制,却在1905年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废科举后才四个月,深谙社会进化和世事变迁的严复,便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中说:“结果如何,非吾辈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科举制才废除五年,曾以废除它而自豪的梁启超就后悔了,转而称赞“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说废除科举是因噎废食、大错特错的一件事。他甚至主张恢复科举:“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国学大师钱穆也认为废科举是件昏头大错事。1955年,他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一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直是一件可诧怪的事。”自隋朝开始,经过整个唐朝的补充和完善,中国建立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科举制度的创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平民社会向豪门社会争取平等权利的成功实践。隋唐科举的创新意义和价值,是可以与西方的汉穆拉比法典、英国的大宪章、欧洲文艺复兴比肩的伟大创造。“科举政治”造就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格特点。他们把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看作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并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心忧天下、以天下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之一正是遴选人才的国家考试制度。“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时代与科举制度一起消亡了。有论者认为,只有把旧制度的魂招回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祖上并不是那么的落后,才知道我们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一文不值,才知道我们也可以为人类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做出相当贡献。其实,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据考证,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现在关键是,1905年废除了科举以后,我们举了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经与过去一刀两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B. 1905年以前中国的科举制大致相当于1861年前沙俄的农奴制和1868年前日本的藩国制 C.在形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的过程中。科举制功不可没。D.作为遴选人才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的科举制为人类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做出过相当贡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废除科举引起了很多学者不满,后来严复、梁启超、钱穆等都对废除科举的一事进行了批评。B.被利玛窦赞美的科举制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C.科举制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其意义和价值可比肩汉穆拉比法典、英国的大宪章和欧洲文艺复兴。D.科举制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成功地使平民社会有了向豪门社会争取平等权利的机会和实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身贫寒的欧阳修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并成为文坛领袖,说明科举在人才选拔上确实是公平、有效的。B.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C.大批中华民族的英才们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了出来,从而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D.科举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不应被否定,在现代仍值得借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不怎样。”“眼见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明天我找蒋天贵去。”“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闹着借牛的是你,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她懂得的。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咯咯地叫着。后天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几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农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他开始赶牛,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杂种畜牲!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是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展示出禄兴家没有了牛后的贫困窘迫,也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了铺垫。B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禄兴在空空的牛栏里,“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经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D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E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5.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为什么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完全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的时代已经永久地过去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这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时代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这一点,在充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充和出生于合肥一个大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到了充和父亲张武龄这一代,已经“弃武从文”,他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个叔祖母收养。叔祖母把还只有八个多月的充和带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高薪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国学知识。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苏州生活让充和从此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在文章中写道:“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抗战年代,她凭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照”。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她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谈到女子,总绕不过一个情字。充和最初为大众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诗人为充和所作。1948年,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这段婚姻对充和最大的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渡重洋。这个最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去国离乡。她离开的时候还预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她所着迷的文化在故国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从文被迫去扫女厕所,二姐夫周有光下放到农场。而孤悬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传统文化的小天地。天地虽小,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干净的灵魂,已经足矣。充和一生醉心艺术,但始终保持着老派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写了就写了,没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和,也是这样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相关链接:2015年6月17日,“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102岁。她自幼学习古文及书法,十六岁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辗转重庆,研习古乐,并师从沈尹默习书法。1948年,与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结婚,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京华时报)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张充和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留在自己的时代里。B. 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尤其张充和,读大学、嫁洋人,与时俱进。C. 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卞之琳为她写了断章,并在艺术史上占了一席之地。D.张充和自撰的“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两句诗,概括了她的一生并表达了她对现实的反叛。8. 张充和为何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请简要分析。(4分) 9. 为什么说张充和是一个大家闺秀、传统仕女?当下社会还需要这样的人吗?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三部分,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 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 ,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C遵摄省事,此中的“摄”意思为代理。明代千古奇才张居正曾说过:“吾非相,乃摄也。”此中的“摄”也是代理的意思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 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5分) (2)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4-15题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注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乘障:登城守卫。玉靶:镶玉柄的剑,借指宝剑。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14.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B.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C.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D.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这里是用籍贯来称呼人,此处借指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E. 律诗首尾两联,必须对仗,平仄可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律诗首联可押韵、也可不押韵。15. 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5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3)让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经常在瓜田李下劳作。王羲之写字时,总是笔走龙蛇,当时的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正处于豆蔻年华的TFboys中的王俊凯,赢得了很多中学生的青睐。鄱阳县的渔民捕鱼用的网往往疏而不漏,渔民每天都能满载而归。有些赌徒在澳门赌博时,最后一把往往孤注一掷而使自己血本无归。方苞在狱中杂记中记载,猾吏与狱卒上下其手,往往可以使人犯起死回生。A. B.C. D.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过的好朋友见了一面。B.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C. 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的侵犯或粗暴的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用个人行为私自解决。D. 专家认为,不断丰富的免费“文化大餐”,不但还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公共精神和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而且能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精神需求。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众人物, , , 。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 , 。”“ 。”这个建议稿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商法前沿上。在此之前,曾经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条文草案,详细地说明了公众人物的界定,就是“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可以披露社会公众人物的有关隐私同时也是新闻学的概念其实是人格权及其保护中的一个概念是民法的概念被监督人不得就此主张侵害隐私权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A. B. C. D. 20.阅读下列图表,按要求作答。(5分)图表 2015年全国及主要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地区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全年全国6.46.36.26.1广东7.47.47.37.2山东7.57.47.47.5江苏8.28.38.38.3浙江5.154.24.4上海0.71-1.30.2根据图表信息,写出你对全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15年,习近平提出当代年轻人应该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这十六字。“情理兼修”通俗地说,通达人情, ;明晓事理,则反映了一个人的情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曾经提出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之学问,养成健全之人格。一个人智商再高, ,不懂人情,违背人情,那么如何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呢?同样,一个人只懂得蝇营狗苟,不明事理,不讲原则,没有底线,也不行。习近平提出这一期许,就是 。六、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如今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于是,大学的很多教室里便出现了老师在讲课,学生在玩手机的情景。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己听课的效果,也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某高校采取措施,在教室安装信号屏蔽仪,一到上课就开启。这使得手机无法上网,从而达到遏制上课玩手机的目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赞成者认为,这能让自制力不够的同学被迫放下手机,专注听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让他们自行控制和选择。而且,上课用手机上网并不等于玩儿,很多时候是在及时查阅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你的意见是什么,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1. 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B.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沙俄废奴和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是说废科举的意义相当于废奴和废藩,但不是说科举制相当于农奴制和藩国制。2. A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写:“废科举后才四个月,深谙社会进货和世事变迁的严复,便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中说: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据此可知,严复没有对废除科举事件持批评态度。】3.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把握的能力。B.以部分代全体。原文倒数第二段写:“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时间段为隋唐以后。】文学类文本阅读4.答A给2分,答C给2分;答B、D、E不给分。【D,“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它,从而激怒了它”有误,鞭打牛是因为牛“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而牛“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看着其他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他开始变得焦躁才鞭打牛的。E.“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错,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如“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B.对此处细节描写的分析不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5.禄兴娘子是旧中国分项农民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坚忍,忍冻忍饿也要养鸡,失去耕牛却仍然谋划着春种过日子;她善良柔顺,她为了能够耕田忍痛顺从丈夫卖鸡的决定;她命运悲惨,无论怎样挣扎,还逃不脱悲惨的结局,最终连丈夫也死了,成为一个绝望者、孤苦者。6. 第一次描写农人唱歌来衬托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表现禄兴对生活充满希望。第二次用农人愉悦唱歌反衬禄兴焦急、无奈,表现她焦躁的情绪。推动情节发展,农人的歌声让禄兴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每点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A【B项“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分析有误,原文是“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C项,“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并在艺术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D项“对现实的反叛”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8. 张充和16岁前,叔祖母收养她并为她高薪聘请了朱谟钦老师,朱老师教她学古文、练字,使她具有了深厚的国学知识;后来还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16岁回到苏州后她痴迷昆曲,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抗战年代,她的演唱曾惊艳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她回国与大姐的演唱,仍赢得满堂喝彩。出国前她的书法和昆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9. 第一问:出身豪门;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又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深厚;从小研习书法并坚持终生;热爱中国传统戏曲并痴迷一生。第二问:社会发展自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隔绝;但在这个追逐利益的现实社会里,也依然需要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否则就成了无根的群体。10. B【先由“夺其敇”“还其粟”“著为令”的句子结构可知是并列式的句子,中间需停顿,排除A和C;再根据“卖鬻爵/已非盛典”和“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后面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因此“况”字放在后一句里更能表达句意。答案选B】11. D【“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12. A【“后因受县尹杨惠常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13.(1)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关键词:狱,按,僚,其,当)(2)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关键词:诬枉,诏,复,授,宣赦)14. DE【D中“嫖姚”不是用籍贯,而是用官职来称呼人。E中律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中间两联才必须对仗】15. 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作具体描写,只描述了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了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伤亡惨重。(3分)16.(5分)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谈笑有鸿儒 17. A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笔走龙蛇,比喻书法矫健有力;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疏而不漏,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孤注一掷,原指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做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也比喻在危机时刻,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18. B 【A,在“和”字后面加一个“跟”字;C,去掉“于”字,诸=之于;D,不但而且”是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引导的分句顺序调换一下】19.A【“公众人物”是什么?做了界定。从“是”“同时也是”“其实是”三个词看,“同时也是”不能开头;再看“人格权”“民法”两个词,“人格权”它属于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应该放在开头,“民法”“新闻学”是进一步解释。对公众人物“人格权”做了具体说明,“为可以不得就此”意思连贯。】20. (示例)全国主要城市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不平衡,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21. (示例)体现一个人的情商 如果缺乏对基本人的认识和遵守 希望当代年轻人做到“情理兼修”解析:本题从补写角度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从前后文语意对应的角度看,处应填写与“情商”有关的内容;由后文的“明晓事理,则反映一个人的智商”可类比推出此句。处应填写与缺乏人情认识有关的内容,后文有“那么”,据此可知该处应从假设(“如果”)角度填写内容;从前文看,处在结尾,应填写总结性的内容照应前文,从文段开头看,可知该处应填写“当代年轻人”“情理兼修”等内容。22.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包括的主题是由“手机”引发的,学生要选好角度进行写作。立意参考:自我约束与管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尊重等,均被视为符合题意。无论选择哪种角度,构思立意,均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叙事、说理应准确、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范文】提高自我控制力听于丹老师讲课,我知道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孩子都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而乱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她说:“从前有一个小男孩,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旁边,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他钉了三十多颗钉子,他感到很惊讶。爸爸说:你看你每天都发这么多次脾气,让多少人不痛快。让我们来试试能不能减少自己发脾气的次数直至消失。这孩子就开始学着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终于有一天,他一次脾气也没发。他高兴地告诉爸爸。爸爸又让他把钉子都拔光。钉子拔光了,爸爸指着钉子洞对他说:这钉子洞就和你发脾气一样,是对人心灵的创伤,钉子虽然拔光了,但是这创伤却永远无法修补。”听完这个故事,我感慨颇深。虽然这个小男孩开始无法自我控制,但是他听了爸爸的一番话后改正了。虽然这个小男孩之前给别人造成的创伤无法再修补了,但是他学会了自我控制,以后不会再给别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了。我们都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把别人的心灵钉得千疮百孔。在自我控制这一方面,我觉得我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有一次美术课上,我们要做飞机模型。我很快就做好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小飞机。这个飞机机翼是银色的,上面贴着我用红彩纸剪下来的“白泽中制作”五个大字,字的旁边还有一些我用绿彩纸剪下来的小星星。我对这个飞机模型爱不释手。正玩着,我不小心把飞机摔到了地上。飞机正好落在一个正跑着的同学脚边,他来不及停下来,一下子把我飞机模型的机翼足踩断了。我顿时勃然大怒,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做好的呀!那个同学急忙向我道歉。我正想发脾气,又转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罢了,于是我说:“没事,再做一个就行了。”要是我没有进行自我控制的话,就会让他快乐的心情变得不痛快,就会跟这个朋友的关系闹僵。若是我发了脾气,就像在他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我也许就会失去这个朋友。所以说,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记得有一个案件(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说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去参加工作,由于他的上司对他说话很严厉,他气不过,就拿刀捅向了他的上司。最后这个大学生坐了牢。这个大学生就是因为太冲动了,无法自我控制,才丧失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要是他不那么冲动,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可见在关键时刻的自我控制是多么重要。让我们都懂得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做一个能自我控制的人吧!【点评】文章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文章开篇,选用名人讲的故事,娓娓道来,激发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二是因事析理,文章第五、六段,每段均是先叙事,后用简洁的话语点明其包含的道理,叙议结合,相得益彰;三是首尾照应,开头用“听于丹老师讲课”,意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结尾用祈使句发出号召,呼应开头,点明题旨;如同“凤头豹尾”,简洁有力。【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授任监察御史。随从(顺帝)到上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言论非常急切,顺帝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至正十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命令交纳粮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官府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当时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