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96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六)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期中测试卷(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2古代雅典陶瓶中有一幅画,画面真实地记录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梭伦积极提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C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3“梭伦的改革很受欢迎,但没有完全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取消债务奴隶制公民按照财产分为四个等级设立五百人会议部分公民获得“观剧津贴”ABC D4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5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BC D6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B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C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D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三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7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都加强了中央集权都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都打破了世袭特权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A BC D8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计口授田”。这实际上是 ()A废除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的雏形C实行方田均税法 D均田制已大规模推行9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B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10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2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 B抨击当朝统治C抨击科举制度 D注重经义策论13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A青苗法 B免役法C市易法 D均输法14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7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名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按梭伦之法,材料二中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8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摘编自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3分)(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分)17改革既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社会风气的一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诗经秦风无衣材料二“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所学指出在商鞅变法后这一风气于秦国更盛的主要原因。古代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这一结论。(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历史上成功的两次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最主要相同作用是什么?两者成功又具备了哪些相同因素?(6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6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材料三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民不加税而国用足”时,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6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只找那些急于上进的新人。这些人不仅缺乏经验,而且把变法作为晋身之阶,参与变法动机就不纯。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敦、曾布、蔡卞、吕嘉向、蔡京、李定、邓绾等,都属于人品不正者,其中绝大多数以后进了宋史的奸臣传中,其中蔡京之臭名,大概没人不知道。用一些人品不好、胸怀私心的人进行变法,再好的设想也没用。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载南方周末材料二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材料三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请回答:(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6分)(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的因素还有哪些? (6分)参考答案解析1【解析】选A。雅典民主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可以享有民主的主要是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并不是所有雅典人,故A项说法错误。2【解析】选C。梭伦提倡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雅典商业的发展。3导学号16240040【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设立五百人会议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公民获得“观剧津贴”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故与题意不符。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所以应选A。4【解析】选B。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5导学号1624004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内容,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符合“知利而不知义”。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错误,故本题选B。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商鞅变法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D项错误。7导学号16240042【解析】选B。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并不是中央集权,中国的秦朝和隋唐时期也并不是民主政治,所以排除含、的选项。8【解析】选B。由“413年”“计口授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雏形。A项,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D项是在孝文帝变法后,“大规模”与材料信息不符。9【解析】选D。解题关键在于准确分析题干中的“强制授给露田”之意,符合此意的只有D项。10【解析】选C。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孝文帝想以此来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11导学号16240043【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2导学号1624004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且其学术不一”“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C项“抨击”表述错误。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13【解析】选D。根据王安石的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4【解析】选A。农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被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所以出现“河淤开亿顷”的局面。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同保之人要相互监督、检举。所以出现了“保兵知警守”的局面。本题选A。15(1)社会状况:债务奴隶制下,平民处境悲惨。改变状况: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以严刑峻法为主要手段。16导学号1624004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三个“低下”是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革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措施。第(2)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而联系相关知识点回答。第(3)问,从“愚民、辱民和穷民”等措施分析可知,法家强调集权,实行严刑峻法等,这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答案】(1)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辱民:实行严刑峻法,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二者变法,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可知崇尚武力;第二小问结合当时改革变法中奖励军功政策回答;第三小问答出孝文帝改革中汉化的措施即可。(2)本题第一小问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最主要相同作用,即推动了社会性质的转型;第二小问答出二者改革成功的因素,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政策是否有效、统治者个人因素等方面来考虑。【答案】(1)风气:从军或尚武。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说明: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等。(2)作用:推动了(秦国、北魏)封建制的确立或进程(加速了北魏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18导学号16240046【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概括提炼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同时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1)题难度不大,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第(2)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题结合两次改革的成功原因,从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措施、改革者、最高统治者等方面综合回答即可。【答案】(1)措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1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如青苗之类,皆稽焉”可知,主要涉及的是改革科举和青苗法;前者是取士之法,后者是理财之法。第(2)问,根据要求“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联系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可知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符合这一要求;后一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20导学号16240047【解析】本题以王安石变法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题要依据材料中“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都属于人品不正者,其中绝大多数以后进了宋史的奸臣传中”“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等信息归纳概括。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材料一:用人不当,官员没有严格贯彻新法,政治腐败。材料二: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 甚至导致金兵南下。材料三: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的一面;性格粗暴。(2)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改革是否稳步、有序地进行;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对改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