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89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涟漪(lin)(y)拯救(zhn)窗棂(ln)欺侮(w) 渲染(xun) 奔忙不迭(di)裸体(l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蒙(2)丧(3)弄 (4)通2语境辨析法(5)鸿门宴是汉代传(zhu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n)奇。(6)荷(h)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枪实弹的战士。(7)我说她涨(zhn)了工资,她就涨(zhn)红着脸摇头否认。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2)(3) (4)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世面市面“世面”,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市面”,街上商店或摊点多的地方,城市工商业活动的一般状况。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一方出产品,一方出用户,至少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并不复杂,主要卖的还是获取手段的“便利”,而不是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是对现有市面(世面/市面)上理财产品的再包装。(2)拯救解救都有“从困境中把人等救出来的意思”。“拯救”,程度深,强调难度大。“解救”,指脱离危险或困难,使用的范围较具体。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全能神”极力鼓吹世界末日论,鼓吹只有他们才能够拯救(拯救/解救)人类,用恐怖言论威胁和恐吓群众,以致一些被解救(拯救/解救)出来的信徒,因害怕受迫害而重返邪教。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近日,记者在兰州市静宁路与秦安路的十字路口调查时看到,在络绎不绝的车流中,不时有人闯红灯过马路。()理由:“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行人很多,往来不断。此处应改为“川流不息”。虽然两个词都指“行人、车马、船舶”很多,但侧重点不同:“络绎不绝”是直接描述,“川流不息”用的是比喻义;“络绎不绝”表示往同一方向,“川流不息”可以表示不同的方向。(2)备受关注的汽车三包规定实施已满月,出人意料的是,市场反响波澜不惊,消费者要求退换车的维权事件并未明显增加。()理由:“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面不改色。常识速览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走上写作之路。萧红的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1942年病逝在香港。她的作品如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牛车上小城三月生死场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饿回忆鲁迅先生桥节选前:小团圆媳妇是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又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最终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节选后:“我”家的屋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叫东大桥,据说小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了东大桥下,变成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岔五来到桥下哭。整体感知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对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在愚昧和迷信观念下“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给旧礼教的祭坛的叙说,向世人发出了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无须卫道士甚至无须男子来实施的呐喊;作为同性不仅不怜悯同性,反而主动组成“杀人团”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把一个个像“人”的女性剿灭虐杀了。这是对令人战栗的悲剧的控诉和呐喊。文脉梳理烧“替身”诬为妖怪文本层析一、阅读从“天一黄昏”至“(若是有气,她自己就会活转来的。若是断了气,那就赶快施救,不然怕她真的死了。)”并完成后面的题。1小团圆媳妇拿着碗碟在眼睛前照,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从这些内容来看,她是一个怎样的人?_【答案】她是一个仍具有孩童天真烂漫、贪玩特点而未脱稚气的小姑娘。2小团圆媳妇说“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时,为什么“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_【答案】尚还幼小的小团圆媳妇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挣扎与反抗也是徒劳的,这反映出她无可奈何的悲哀心理。3“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_【答案】这秘密便是小团圆媳妇死亡的可能,可是看客们不愿细想,不愿点破,正是这看似无意识的期待,扼杀了小团圆媳妇十二岁的生命。二、阅读全文,回答后面的题。4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_【答案】情节作用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对老胡家的影响后面写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总之,作者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5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结合课文乃至全文,抓住关键语言作简要叙述。_【答案】(1)她是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2)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6试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_【答案】手法作用第一人称视角文中的“我”以一个儿童的眼光,洞彻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及其可笑可悲的荒谬:没病的被认定为有病,既害人又救人的热心看客,视别人的生命如鸡狗又对自己的卑贱生命充满信心与珍惜,害人者下场同样凄凉,种种荒谬弥漫成一片一片浓重的悲凉,以儿童的眼光看来,更显示出其不正常以及清醒者的无力和无助。对比有活力的被扼杀,思想僵腐的人在维持着秩序,掌握着别人的命运;冷漠围观、助纣为虐的人又是救人的人;孩子的一眼看穿与成人的愚昧可笑。多处对比极有力地突出了国民的丑陋。渲染对重点内容(洗澡)的渲染极深刻地表现了人性被扭曲、异化的程度,对环境的渲染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社会的特征。话题互动话题:有人认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是封建陋习惯例的自觉维护者、受害者,也有人认为她是帮凶、害人者,还有人认为她是男权文化的帮凶,你怎么看?学生甲:她是封建陋习惯例的自觉维护者、受害者,她的性格是在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下形成的,是传统愚昧文化同化的产物,但她同样将所受的浸染再次传递下去,不知不觉中成了不良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到头来却落得人财两空。文化传统在她心底形成的思想很难根除。我的观点:_【答案】她是帮凶、害人者。她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更可悲的是,她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场面描写在小团圆媳妇洗澡时,作者的场面描写很成功。一是人多,主要表现为看客多,有“我”在看,“看客”在看;二是每人“看”的心情也不一样,“我”是观察者,客观叙述者,“看客”则有东家的婶子,她亲自去身上摸,“婆婆”是操作者,她亲自浇水,“大神”是谋划者,他亲自指挥等等。这些人物团团围住小团圆媳妇,把一个悲剧展示在人们面前。2写法指导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写作时,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应该有重点,对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3)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等。(4)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3迁移应用请你写一个课外活动的场面,字数不超过200字。_【参考示例】你们看,双杠那边男同学和女同学正在赛杠,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男同学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战斗”了。快看,第一组的同学已经开始比赛了,男同学犹如一个个猛虎,一开始就想给女同学来一个“下马威”,女同学也不示弱,一个个如同灵巧的燕子。男同学怎么也追赶不上她们,她们却越来越快,一会儿就把男同学“打败了”。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苦情才女”铸就传奇女性不凡一生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同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并且一次次与命运搏击。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萧红到了香港,在这里她写出了她最有分量的作品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的束缚和戕害。 茅盾在序言中称其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应用角度】“苦难”“坎坷”“命运”“抗争”等。2精彩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洪流不可遏止,一排排巨浪挺起又沉下,从激起的细碎泡沫中,我们依稀可见先人们不屈的斗志和抗争的精神。淹没在浊秽中的屈原,不愿“其糟而啜其”,不甘“随其流而扬其波”,最终怀石赴水,这是无言的抗争;曾经锋芒毕露的苏东坡,在“泥潭”中“突围”成功,走向成熟,这是理性的抗争;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雷电大作的海上高傲地飞翔,丝毫不畏暴风雨的淫威,这是自信的抗争;贝多芬虽双耳失聪,但仍勤勉不辍,命运交响曲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这是辉煌的抗争。向命运抗争让人敬佩,让人振奋。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难以抗争,不会领略到拼搏的艰辛与荣耀,无法感知生命的博大与神奇。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看热闹的人,前赴后继的来看。我和祖父也来了。B处理任何问题都允许通权达变,但应以不违反党的政策,有利于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C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D他家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为着那团圆媳妇瞎了一只眼睛。因为她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倾家荡产的五千多吊钱。【解析】A项,“前赴后继”为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此处应为“络绎不绝”。B项,“通权达变”指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方法。C项,“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D项,“倾家荡产”指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她的家人不但不愿意和妖怪在一起,就是同院住的人也都觉得太不好。B给纸人缝起布袋来穿上,穿布衣裳为的是绝对的像真人擦脂抹粉,手里提着花手巾,很是好看,穿了满身花洋布的衣裳,打扮成十七八岁的一个大姑娘。C大神一看这场面不大好,怕是看热闹的人都要走了,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D前半夜那跳神打鼓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留下痕迹。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她的家人”前面。B项,语序不当,“十七八岁的一个大姑娘”应改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C项,不合逻辑,“就卖一点力气叫一叫座”应在“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前面。【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动物的快感只是它整个种族的特征,而不是个体动物的特性,而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_。与此相类似的,人的美感也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制造第一件工具到制造现代化工具以此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从使用天然的工具到自己制造第一件工具这个过程是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同步的ABCD【解析】句承上启下,应放在最前面;句中的“这个过程”承接句中的“过程”;句中的“这个过程”承接句中的“过程”;句中的“第一件工具”承接句中的“第一件工具;句是对的总结,句是对的总结。【答案】B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概括呼兰河传的语言特点。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感人的叙事诗,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比喻手法,还要注意结合呼兰河传的风格特点。【答案】(示例)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5以下是某校“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回答问题。选书的信息渠道认同率所读书的内容认同率自己逛书店、图书馆68%时事政治17.4%老师、朋友推荐12.1%文学历史15%媒体广告、书评17.7%娱乐休闲32.5%家长要求2.2%武侠言情35.1%【注】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上表反映出的某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两个心理特点是:(1) _(2) _【答案】(1)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喜欢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行选择书籍。 (2)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放松和消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马房之夜萧红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被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馆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来啦!来啦!黑骑马”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C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解析】B项,“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并不能反映天气转暖。C项,“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错。D项,“他越说越没力量”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是谈起往事,心中难受。 【答案】AE7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_【解析】作答本题,主要根据文本提的情节进行归纳。作答第一问,要突出孤寂和英雄迟暮。作答第二问,一要突出与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相见的急切,二要突出对打猎情景和年轻时候的伙伴的怀念。【答案】形象:冯山是一个孤独、寂寞和感慨英雄迟暮的老猎人形象。心态:对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充满了一种渴望相聚的急切;对当年打猎的情景,年轻时候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8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_【解析】作答本题,可以从线索、视角、详略、语言等方面展开分析。线索方面,不但要交代以时间为线索,还要点明见面前、见面时、见面后的顺序。视角方面,要强调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展示。详略方面,详写等待,略写见面,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寂。在语言方面,要突出描写及其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答案】以时间为线索,按照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见面前的孤独,回到见面后的孤独)来组织故事情节,使得叙事浑然一体;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的视角来叙事,使得冯山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的展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对人物的理解与同情;以冯山对与五东家见面的渴盼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详写冯山的等待过程,略写相聚时候的场景,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独;从叙事语言上来说,小说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为辅,通过对冯山期待见到五东家的行为、语言、神情的描写,真实表现人物的心理,外化人物的情感,使得作品弥漫着一种感伤的情绪和氛围。9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作答本题,可从结构安排、情感表现、形象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与见面前等待、见面时欢乐形成对比;从情感表现上进行分析时,要点明相聚结束,重回孤寂之中;从形象塑造方面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便于表现人物的孤寂和对旧情谊的不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要突出重温旧梦的幻灭,对人生的思考。【答案】从艺术结构上,通过冯山送走五东家后重感寂寞的情节,与前面冯山对相聚的期盼、相聚时的欢乐形成对比,耐人寻味;从情感表现上,以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寞的泪水再现冯山常态的生活,强化了表现寂寞的力度;从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冯山作为长工无家无室的孤苦,又表现了冯山对东家割舍不下的旧情谊;从思想内容上,以与五东家重见后的,重温人生旧梦的幻灭,表现人到垂暮之年从灵魂深处生发出来的荒寒之感,深化了作品对生命的思考的这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