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888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2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购买蔬菜、水果 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某国议员竞选A B C D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但当时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并且形成了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文化圈。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发展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 3.1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39%。2013年国内电影票房为217.69亿元人民币,2014年1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137.43亿元。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国内电影市场迅速扩大说明:A 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C公益性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D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4.“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文化产业园项目被确定为拉萨市“十二五”规划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全部建设完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达100万至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达1.48亿元。兴建文化产业园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6.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城”的企业精神,这说明: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7.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9.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10.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11.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 B C D12.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的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3.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 B C D14.2015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天津市第五届国学文化节在天津文庙举行。国学文化节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次文化节强调,弘扬国学文化,要充分发挥天津文庙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材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文化能够对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A B C D15.研究表明,2015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总出货量达到246万台,同时销售额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文化发展16.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17.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文化。材料说明:健康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决定人的终身发展 优秀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的物质力量A B C D 18.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下列名言俗语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特点的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A B C D19.讲诚实诚信源自心灵美,看财丰财茂只因名声高,这副横额为“信用是金”的春联道出了东营市许多农民的心声。近年来,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信用城镇、村”和文明新用户。人们认为“信用是金”,近70%的农村文明信用户靠诚信致了富。这一事实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20.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从文化角度来看,“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布置墙壁,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品德往往更深刻,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A B C D 21.“喜大普奔” “且行且珍惜” “MH370” 等新词是2014年以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22.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A B C D 23.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 的是:文化附属于经济,其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做民族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A B C D 24.2016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 B C D 25.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青岛世园会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会徽“七彩花艺”的设计运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元素。其中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 艺” 字的字体,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同时运用汉字的设计还突出中国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0分)26.(10分)材料一:在当今社会,作为文化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提高;而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的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材料二:建设世界性城市,可以“跨越”经济增长阶段,绝不能“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时候,不能只重视综合经济力、综合服务功能,而轻视文化力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支撑意义脱离文化力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将是残缺的。综观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综合文化力不仅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且有日渐成为核心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包含的文化生活的道理。27.(10分)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28.(15分)近年来,西安市某中学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德育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营造高质量的文化育人环境,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29.(15分)德国民歌的淳朴、严谨,反映出的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了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他们的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应如何对待这种现象?为什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科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CDABA 6-10 DBDAC 11-15 CCBAC 16-20 BAACA 21-25 BDDCD 二、非选择题26.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材料中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的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就明确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融合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综合文化力不仅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且有日渐成为核心的趋势”等就体现了这一点。27.(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8.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是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些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9. (1)材料体现的现象是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2)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非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