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758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国高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十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7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下面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收回王国官吏控制权C夺去王侯爵位 D削减王国封地9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0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在此强调的是: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 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1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15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 试二 试三 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1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17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8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察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9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20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2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22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23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24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2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21题18分,22题20分,23题12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四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又是周礼的根本原则。(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6分)(4)周天子常称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结合材料解释原因。(4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应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8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这两种选官制度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在宰相制度废除之前,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6分)高一年级十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DBDCCADABCBD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DCDADDDCABCC二、 材料题(50分)26.(18分)(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4分)(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4分)(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6分)(4)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生他子及庶子被封为诸侯。对异姓有功的贵族,则进行联姻并封为诸侯。(4分)27.(20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分)。 选官标准: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 选官方式:由推荐到考试。(2分)(2)不同作用: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4分)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2分)(3)问题:科举制存在弊端。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品德。(2分)启示:用人制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选拔人才要注意公平、公正,德才兼备。(4分)28.(12分)(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2)方式和作用: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或分割宰相权力),以削弱相权。(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