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3686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的情况是( )AW1 10W2 BW1 5 W2 CW1 10W2 DW1 5W2 2生物圈稳态维持的原因之一是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物之间的食物网C、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的适应性3下面关于退耕还林条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本条例于2003年1月20日起实施B本条例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这项浩大的生物工程有望使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D这是针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牺牲环境的垦殖活动提出的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比如在一个密闭的瓶子内加入适量的河水(含微生物),植物(生产者),小鱼等水生动物(消费者),将瓶子密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能较长期的保持稳定。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子应放置在强烈的阳光下,以便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D应将瓶密闭而不能向内通气5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P元素的重要来源(常含有三聚磷酸钠),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控制P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其原因是( )A使水体酸度大增加,腐蚀桥梁等设备B磷酸根进入水体形成不溶性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造成水患C浮游植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后腐败耗尽水中氧气D磷酸盐有毒、致癌不能进入人体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如果庚的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 B C D8如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二、综合题(题型注释)9绿色奥运使北京市民选择了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节能减排,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人们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后奥运时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请分析下面与绿色生活方式有关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所示)的布局,它的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垃圾收集点的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 (2)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处理流程如下图。请将下图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10(11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2)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填“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11(7分)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饲料养猪,)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作用最突出的是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3)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利用率。(4)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图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5)此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原因是 。(6)苍蝇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苍蝇的成虫可以根据食物的气味取食,此时其感受气味的细胞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12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1)请写出图1 中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B ,C ,E ,其中表示 。(2)图1中产生B 物质的器官是 ,若甲状腺激素增多时,B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该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3)若图2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 电位,b点时Na+ (内、外)流。(4)中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的种类以色泽分,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中(细胞器名称)。若将茶树叶经过揉捻、发酵,在揉捻作用下,叶子的_结构被破坏,使其通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氧化,茶叶变为红褐色,即红茶。科学研究表明,乌龙茶对型糖尿病有明显的辅助降糖作用,但血糖正常者饮用并不会发生低血糖,这说明乌龙茶的降糖机理与胰岛素_(相同或不同)。“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思”,说明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茶引学士思”所涉及的主要是人体大脑皮层中的_神经中枢。1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有。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14(8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其关键是_.(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_结构。(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升高。(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_。15(9分)某河流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为解决该河流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3)有人认为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物质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混匀。如此重复3次;再添加蒸馏水至l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分别取水样标号甲、乙、丙、丁,用抽样调查法分别测定藻类数量,并做相应数据处理。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 ”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b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试卷第7页,总7页文章来自南京家教网 网址:www.jinlingjiajiao.com 南京家教参考答案1D【解析】略2C【解析】3C【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退耕还林条例已经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退耕还林应当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本条例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退耕还林是针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牺牲环境的垦殖活动提出的,但不可能使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C【解析】5C【解析】略6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有6条食物链,丁占有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营养级,A错误;庚的数量大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减少,乙的数量大量减少,B错误;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而丙又以丁和乙为食,所以丙可利用的能量少于乙和丁可利用的能量之和,C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食物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7C【解析】试题分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故正确;“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故错;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能超过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故正确;热带雨林结构非常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故错。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B【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故A正确,B错误。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反比,故C正确。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成反比,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9(1) 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河设置污染水源 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等(合理即可) (2) 垃圾(分类)收集点 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 回收利用有用部分(或制砖、制肥、制造建筑材料等)【解析】(1)垃圾收集点是居民投放垃圾的地方,它的分布原则:一是便于人们投放,一般设在居民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且分布要均匀;二是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对人们生活区域的景观不造成破坏。(2)居民点产生的生活垃圾比较分散,要焚烧或回收利用,首先要进行汇集,因此处应填写垃圾收集点,垃圾焚烧产生,又回到居民住宅,则说明又可被居民利用,因此为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焚烧后的残液和残渣一部分可回收利用,一部分难以利用,便填埋,因此应填回收利用有用部分。10(1)甲 随机取样 (2)大于 S (3)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4) 次生演替 抵抗力 (5) 1.96【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图中甲是生产者。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2)该生物第二十年是年增长率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和以前比增长率是下降的,生物增长曲线呈S型。(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相对稳定,其基础是存在负反馈调节。(4)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降低。(5)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某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维持存活的该生物的个体数量就会越多。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a,将人(草食)动 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11 调整为 14 时(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人获得的能量将由a/55 变为a/28,则是原来的55/28=1.96倍。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1(1)人(2)使能量最大限度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物质和能量的利用(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5)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6) 分解者 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12(1)促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胰岛素 水的重吸收加强 (2)垂体 反馈 (3)静息 内流 (4)液泡 细胞膜(或液泡膜、生物膜) 不同 语言(或言语区)【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1,信息分子A作用于下丘脑使骨骼肌战栗,A应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神经递质;B作用于甲状腺,所以B为促甲状腺激素;C作用于肾小管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C是抗利尿激素,通过对水的重吸收加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作用于B淋巴细胞,应是淋巴因子;E作用于组织细胞使血糖浓度下降,应是胰岛素。图1中B为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产生的,若甲状腺激素增多,B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该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接受A物质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Na+ 内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在揉捻作用下,叶子的膜结构被破坏,使其通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释放出来,根据题意,乌龙茶对型糖尿病有明显的辅助降糖作用,但血糖正常者饮用并不会发生低血糖,这说明乌龙茶的降糖机理与胰岛素不同,文人创作激情主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3(1)生物群落(1分); 竞争(1分)(2)降低(1分); 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降低(1分); 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分)【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称;浮游藻类和水草同为生产者,要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阳光、无机盐等),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2)B瓶无光照,所以浮游藻类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使得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不足,所以其种群数量会减少,即种群密度降低;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浮游藻类种群数量减少,食物供应不足,所以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也会减少,即种群密度也会降低。(3)考查分解者的作用。【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4(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导致多样性降低 水平 (3)小 死亡率 (4)次生演替 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试题分析:(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注意随机取样。(2)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水平结构。(3)引入田野菟丝子后,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5(1)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加03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g蒸馏水) a除去水样中原有的N、P b丙 满足藻类生长所需的N、P 【解析】试题分析:(1)水体发绿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而链鱼以浮游植物为食,故应投放鲢鱼;(2)增加生物多样性,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以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3)根据对照原则,最后一组应为空白对照,应加等量蒸馏水或不加任何物质,实验组第二组应加0.3g尿素;中操作目的是排除原有水样中的N、P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题意尿素只能提供N,而洗衣粉主要提供P,故丙组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大量必需元素,更有利于藻类的繁殖。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1)最充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农作物 (3)分解者的分解 硝化细菌的硝化 硝酸盐(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本题属于识记水平的试题,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硝化细菌在氮循环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其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3猪粪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转变为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氨经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可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第5页,总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