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3433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本章综合解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章内容首先介绍了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显微镜,从显微镜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规范的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理解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并能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在认识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介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通过有关克隆羊多莉的资料分析,我们认识到了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本章阐明了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从而帮助我们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6)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难点:(1)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4)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5)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本章学法点津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微小,功能抽象,为了更好地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积极动手和观察,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认真做好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2)利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异同,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能量的转化等。(3)善于总结归纳。如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取放盖染。(4)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资料分析等,认识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1600年前后,荷兰的眼镜商詹森最早发明了显微镜,由于此时的显微镜只能放大1030倍,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如图),并且第一次看到了细胞。19世纪30年代后,光学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使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向前迈了一大步。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了,它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你知道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吗?应该如何使用它呢?学习目标导航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关知识链接1生物圈中的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进行科学观察时可以直接用_肉眼_观察,也可以借助_放大镜_、_摄像机_、_录音机_等工具。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36页)观察的材料应放置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目镜与物镜可将材料放大。知识点一 显微镜的构造1各部件的名称(重点)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用来观察比较微小的物体和细胞。我们初中阶段最常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它的整体构造和各部件的名称如图所示。2各部件的作用(重点)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调节部分。(1)支持部分镜座:显微镜最底部,像马蹄一样的结构,有稳定镜身的作用。镜柱:镜座上呈三角形的结构,支持镜身。镜臂:与镜柱上端相连的弯曲部分,作用是支持和固着其他部件,是手把持的地方。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下端连接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物镜。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2)光学部分镜头: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目镜和物镜两种,有放大作用。观察时,接近人眼睛的镜头是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上面标有“5”或“10”等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或10倍。接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上面标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该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或40倍。反光镜:载物台下方的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的镜子,能将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只具有反光作用;另一面是凹面镜,除有反光作用外,还有聚光的作用,可增加反射到镜筒内的光线。规律总结:目镜上没有螺纹,是直接安放在镜筒上的,物镜上有螺纹,是通过旋转拧在转换器上的: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3)调节部分转换器:圆盘状,可以转动,上面有三个圆孔,作用是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把物镜调换到镜筒下面。遮光器:紧贴载物台下方的能转动的圆盘。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为光圈。转动遮光器,可使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两种,可以升降镜筒,调节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例1(2014黑龙江)使用显微镜时,若要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B光圈C反光镜D遮光器【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转换器上安装了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选择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选择A项。注意:选择物镜时不能用手直接掰物镜,而应该用手转动转换器。转动时,当感觉到“咯噔”一下时,表示物镜正对了通光孔的中心。知识点二 显微镜的使用1教材第37页“实验”全解(练习使用显微镜)(重点、难点)(1)目的要求: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2)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3)方法步骤取镜和安放a取镜:取放显微镜时一定要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如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b安放: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合距边缘约7厘米处,镜臂朝向自己,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如图)。对光a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约2厘米的距离(如图)。b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不能是最大的)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如图)。c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所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并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如图)。b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镜筒下降时,头应偏向一侧,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这样可避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而损伤物镜或压碎玻片标本(如图)。c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如图)。规律总结寻找物像调节焦距时主要靠粗准焦螺旋,微调时才使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对光有“四转”一转粗准焦螺旋,先使镜筒缓慢上升;二转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三转遮光器,选择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光线弱时用较大光圈);四转反光镜,找到白亮圆形视野(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观察“三先”:先低后高,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练习a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右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b视野中“上”字玻片标本的物像为“丁”,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整理a要先用纱布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镜头(目镜和物镜)要用柔软的擦镜纸进行擦拭。b转动转换器(两手指握紧其边缘),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反光镜竖立,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c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讨论:(见教材第39页)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只要下降镜筒,就必须用眼睛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发生碰撞。3当我们通过显微镜看清标本时,光线要经过反光镜的反射,通过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最后进入人眼。例2(2015湖南湘潭)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BCD【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选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2)观察时先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4)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体更清晰。所以正确的顺序是。故选择B项。2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注意事项(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实物和物像之间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点拨:显微镜下成倒像,观察写有字母或文字的装片时,将装片平面旋转180后看到的图像就是显微镜下成的像的形状。如字母“b”在显微镜下酷似字母“q”。(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当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即视野中实际物体面积越小,相应观察目标数量越少。规律总结: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并且视野会变得暗一些。(3)视野内光线强弱的调节:使用显微镜时应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当视野内光线太亮时,可以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当视野内光线较暗时,则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注意:若要观察的物体近于透明,或染色比较浅,则需要把光线调稍暗一些,便于观察其结构。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则需要把光线调得稍亮一些。例3 (2014江苏盐城)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操作正确,则看到的图像应是图2-1-11中的( )ABCD【答案】C【解析】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择C项。例4(2015四川资阳)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答案】C【解析】在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应使标本向左上方移动。规律是: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标本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就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故选择C项。典型例题剖析题型一 显微镜的结构例1 (2015山东滨州)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C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答案】D【解析】转换器上有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项不符合题意;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B项不符合题意;反光镜中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凹面镜能反射光线和使光线汇聚,从而增加视野亮度,因此转动反光镜能调节视野亮度C项不符合题意;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D项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题型二 显微镜的使用例2 (2015湖南娄底)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ABCD【答案】C【解析】首先要移动装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因为高倍物镜的视野窄,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不在视野中央,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即。当换上高倍物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即。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物像清晰,即。故选择C项。例3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方括号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能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距离的是图中的 _和 _。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_。(2)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 _。换上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会_,这时可换用_反光,同时转动_,使用大光圈。如果视野还是较暗,就应该寻找较亮的光源。(3)若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酷似字母_,因为与实物相比,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放大的,且_。(4)用下列四个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_显微镜。显微镜编号目镜物镜甲1510乙1016丙1040丁540【答案】(1)10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4物镜(2)3转换器变暗凹面镜遮光器(3)q上下颠倒、左右相反(4)甲【解析】(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升降镜筒的是10粗准焦螺旋和9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能较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4物镜,防止压破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2)物镜镜头安装在转换器上,换用高倍物镜应转动3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凹面反光,同时转动遮光器,换用大光圈。(3)显微镜下成的是放大、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物像,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酷似字母“q”。(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越大,细胞数目越多。四台显微镜所使用的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甲。知识能力提升重点内容总结易误易混警示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实际位置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有污点存在,则污点就可能出现在视野中。判断污点的位置可采取如下方法:转动目镜,若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随着移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污点还是没有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或者换用物镜,污点消失,也说明污点在物镜上。即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动则在,不动则不在。例1 (2015四川自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A移动装片B更换目镜C更换物镜D转动反光镜【答案】D【解析】转动目镜时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可见移动玻片标本、更换目镜、更换物镜,都可以判断污点的来源。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影响光线,不会出现在显微镜视野中,因此转动反光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故选择D项。2物像的移动由于我们从物镜中看到的物像为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物像在什么方向,就把视野中要观察的目标向什么方向移动,这样才能使其位于视野中央。例2 显微镜是初中生物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甲所示),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_。(2)要把显微镜下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乙转为图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方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答案】(1)逆对针(2)左下【解析】(1)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判断物像实际方位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图片平面旋转180,可用下图表示。由此可见,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仍是逆时针。(2)物像“E”位于视野偏左下方,实际物体则偏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综合提升训练1(2015湖南益阳)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B对光时要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C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D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答案】B【解析】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量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A项错误;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故“b”的物像应是“q”,C项错误;光线强时,应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D项错误。故选择B项。2(2015湖北黄石)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看不到的现象是( )A细胞数目减少B细胞物像变大C视野范围变小D视野范围变大【答案】D【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因此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视野范围变小,故通过的光线量减少,因此视野的亮度降低。故选择D项。3(2015山东济宁)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如图)组合是( )A1和4B2和6C3和4D1和6【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但个体越小;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但个体越大。图中没有螺纹,是目镜,有螺纹,是物镜,和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看到的单个细胞最大。故选择C项。4(典型例题剖析例l变式)(2015山东菏泽)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B当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利用直射太阳光作为光源来进行观察C若要把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答案】B【解析】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两者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显微镜可以通过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若外界光线较弱,则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若外界光线较强,则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通常不选用直射的太阳光作为光源。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若要把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故选择B项。5小玲同学要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中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是( )ABCD(2)小玲在对光的过程中,看到视野如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多选)_。A放大倍数太低B光圈没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没对准光源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E玻片标本没在通光孔上(3)小玲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污点如图“”,她移动玻片标本、换目镜都没能使污点消失,怎样才能将这个污点除去呢?_。(4)小玲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但物像的位置如图“”,她怎样移动玻片才能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呢?_。(5)小玲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至物像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她想:“并没有碰到显微镜啊!”请你帮她分析一下原因。_【答案】(1)C(2)BCD(3)用擦镜纸擦拭物镜的镜头(4)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5)同学们遮挡了光线【解析】教材练习解析1(1)(2)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实物和物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应为“”。(3)解析:用一只眼睛观察目镜内的物像,另一只眼睛睁开,以协助手记录所看到的物像或现象。(4)解析:反光镜的凹面除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外,还具有聚光作用。2周围的同学遮挡了照射到反光镜上的光线。3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4小熊的操作有四处错误: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先对光再观察;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各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号200倍,2号400倍,3号40倍,4号125倍。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3号。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6最简便的方法是先转动目镜,若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随着移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污点还是没有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或者换用物镜,污点消失,也说明污点在物镜上。第二节 植物细胞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自然界中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植物:参天的大树、纤细的小草、姹紫嫣红的花卉、香甜美味的水果它们的形态、结构、大小相差很远。可是如果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都是由细胞(如图)构成的。那么怎样观察构成它们的细胞呢?构成它们的细胞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学习目标导航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4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相关知识链接1自然界中的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主要包括_取镜和安放_、_对光_、_观察_、_整理和存放_等。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42页)萌萌没有观察到细胞的原因是菠菜叶太厚,反射的光线无法穿过。解决的方法:制成菠菜叶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再进行观察。知识点一 玻片标本1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的特点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有些被观察的材料需要经过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可以进行观察。2玻片标本(1)玻片标本的构成一般由载玻片、盖玻片以及所要观察的材料构成。盖玻片:盖在材料上,避免因液体和物镜相接触而污染物镜,呈正方形,较薄,透光性较好。载玻片:实验时用来放置实验材料的玻璃片,呈长方形,较厚,逶光性较好。(2)玻片标本的类型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三类a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如叶的横切面切片。认识切片的关键在于“切”和“薄”二字。b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涂片与切片和装片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选取的材料为液体,如人血永久涂片等。c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等。装片与切片相近却又不同,装片在取材上是“撕”“挑”或“刮”,而非“切”。根据保存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两类a永久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b临时玻片标本:不能长期保存。例1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进行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为( )A切片B永久装片C涂片D临时装片【答案】D【解析】根据制作方法不同,玻片标本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根据保存时间长短不同,玻片标本可分为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属于装片,又是用来进行临时观察的,因此称为临时装片。故选择D项。知识点二 观察植物细胞1教材第42页“实验”全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时装片)(重点、难点)(1)目的要求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2)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苦草或黑藻,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3)方法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图示具体内容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以免有灰尘颗粒与所观察的细胞相混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清水的目的是保持材料新鲜,防止干缩,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并利于实验材料的展平)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也可先用小刀在内侧切一个边长为0.5厘米的小正方形,用镊子先挑起一角,然后轻轻撕下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内表皮是否展平很重要,如果出现重叠现象,会影响观察效果)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盖玻片与载玻片大约呈45角),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实验材料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而影响观察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样,临时装片就制作完毕了注意:滴清水时要适量,让水滴自然落在载玻片上。水太多了容易溢出,会污染实验台或显微镜;水太少则容易在盖盖玻片时出现气泡。撕取洋葱鳞叶内表皮时,大小要合适,撕取的薄膜越大越不容易展平,从而导致细胞重叠,不易观察。拓展: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其物像。用碘液染色后,便于看清其物像。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苦草(或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a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样,首先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清水,然后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最后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不需要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b制作苦草(或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苦草(或黑藻)的幼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也不需要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观察临时装片a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让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固定好。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从侧面注视低倍物镜,当低倍物镜快要接触到盖玻片时,停止转动。然后一只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c仔细辨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此时看到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d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苦草(或黑藻)叶片细胞,可清晰地看到细胞内的叶绿体。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清晰的细胞,画出观察到的细胞的各个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a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与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b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3H的绘图铅笔),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教材画),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c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涂阴影来表示暗处,点细点时铅笔要与纸面垂直)。d文字说明一般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在线旁注字。e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讨论:(见教材第44页)1相同的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一般看不到线粒体。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几乎是无色的。碘液是用来使细胞核着色的,以便观察到细胞核。例2(2015安徽亳州)下列关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的实验过程,正确的一组是( )撕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在载玻片中间滴加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一边接触水滴缓慢盖下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水中展平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ABCD【答案】C【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简单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故C项正确。故选择C项。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线粒体,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如图)。(1)细胞壁:细胞最外面一层较薄的壁,对整个细胞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2)细胞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在正常状态下的植物细胞中,这层膜紧贴着细胞壁,因此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3)细胞质:活细胞内的细胞质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细胞质的运动能够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等。因为细胞质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所以细胞质的运动在显微镜下通常不易观察到。(4)细胞核:每个植物细胞通常只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在幼小的细胞中,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中央液泡的形成,细胞核随着细胞质移动,位于液泡外围的细胞质薄层中。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5)液泡:具有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幼小的细胞中,液泡不明显,这时的液泡体积小、数量多。各个小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而扩大,最后彼此联合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液泡内充满了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使花具有不同的颜色,海带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碘,柑橘的细胞液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茶叶的细胞液中富含单宁,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提示:植物细胞中酸、甜、苦、辣等的物质都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6)线粒体:位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叶绿体:一般只有植物体绿色部分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一类绿色的色素叶绿素,绿色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含有这种色素。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例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细胞壁B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切西瓜或削水果时流出的汁液通常来自于D植物细胞中都有【答案】B【解析】图中的是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才有中央大液泡。故选择B项。典型例题剖析题型一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例1(2015福建泉州)如图是小悦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D【答案】D【解析】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净栽玻片和盖玻片滴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中央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果肉均匀涂抹在水滴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一边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故选择D项。注意: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为擦滴挑涂盖。题型二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例2 我们刚刚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少了_结构,因为这一结构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2)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3)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中。(4)夏天,我们吃“沙瓤”西瓜时,若仔细观察,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沙瓤”细胞的特点?( )A细胞较小,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B细胞较小,具有较小的液泡C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D细胞较大,具有较小的液泡【答案】(1)叶绿体(2)细胞核(3)液泡(4)C【解析】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是不含叶绿体的。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使用碘液染色时,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液泡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切洋葱时,有些液泡破裂,细胞液流出,溶解于细胞液中的一些刺激性物质挥发出来会使人流泪。西瓜的“沙瓤”细胞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注意: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一般只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知识能力提升重点内容总结易误易混警示1混淆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如果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视野中的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是一片空白,用镊子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压盖玻片时,一般不会变形或移动。例1(2014广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最可能出错的步骤是( )A取材B展平C盖片D染色【答案】C【解析】视野中圆形且边缘粗黑的是气泡,当盖盖玻片不规范时,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的气泡。故选择C项。方法技巧: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如果加盖盖玻片的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消除气泡的方法有: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气泡就会随水流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流走;还可用镊子轻轻压盖玻片使气泡移动,从而赶出气泡。2误认为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体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结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在植物体的一些非绿色部分细胞中,如植物的根细胞中并不含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也不含叶绿体。例2 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下列能看到叶绿体的有(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洋葱根尖细胞成熟番茄果皮细胞ABCD【答案】A【解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般只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叶绿体内的叶绿素可以使植物细胞呈现绿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洋葱根尖细胞、成熟番茄果肉细胞等都不合叶绿体;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是绿色的,含有叶绿体。故选择A项。综合提升训练1(2015山东泰安)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B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用较大放大倍数的物镜C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细胞【答案】C【解析】光学显微镜适合用于观察薄而透明的材料,在显微镜下,细胞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及材料的性质有关,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中的细胞越大,A项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大,细胞数目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B项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组成它的细胞也几乎是透明的,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就需要用碘液染色,C项正确。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是气泡,D项错误。故选择C项。2(2014安徽淮北)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错误的操作是( )A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用镊子把撕下的内表皮在水滴中展平C取一片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迅速放下D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然后用吸水纸从右侧吸引【答案】C【解析】盖盖玻片时应该把盖玻片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故选择C项。3(2014湖北宜昌)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对吸烟者的呼吸、神经等系统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还会对周固的人造成危害,可谓“害己又害人”。因此,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禁烟,自2011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2015年又提高了烟草的税率,以期达到控烟的目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A液泡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如糖类、水等,酸、甜、苦、辣等的物质都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烟草属于植物,因此烟草中对人体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液泡内。故选择A项。4(典型例题剖析例l变式)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2)图中A所示范的操作方法主要是可以避免_。(3)图中B和D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和_。(4)按照图示方法制作成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的_部分,看不清的是细胞的_部分,看不清的原因是_。【答案】(1)DCAB(2)盖玻片下产生气泡(3)碘液清水(4)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膜极薄,并紧贴于细胞壁内侧【解析】5根据如图所示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_。(2)_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3)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的 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1)细胞壁(2)液泡(3)叶绿体【解析】图中是细胞壁,是细胞膜,是叶绿体,是细胞核,是液泡,是细胞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中有细胞液,其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材练习解析1(1) 解析:观察红细胞时,应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2) 解析: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不是越大越有利于观察。(3) 解析:叶绿体一般只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4) 解析: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用绘图铅笔点细点的方式来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越暗细点越密。 2视野中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且较粗,中央发亮,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3给临时装片染色的染色剂,可分成两大类。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能且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如龙胆紫可将细胞核染成紫色,醋酸洋红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经它们染色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另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能但对细胞的活性无大的影响,称为活体染色剂,如可对线粒体染色的健那绿染液。一般说来,给临时装片中的细胞染色,大都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但对观察有帮助。当需要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所要观察的结构较明显时,可不用染色。 4挤压水果所得到的果汁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第三节 动物细胞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你认识图中这些构成人体的细胞吗?它们具有怎样的结构和功能呢?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不同点?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并研究一下吧!学习目标导航1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3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4认同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相关知识链接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可以概括为6个字,即擦滴撕展盖染。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_清水_。3下图是一个植物细胞结构的模式图,请写出各部分的名称。1_细胞壁_,2_细胞膜_,3_细胞核_,4_细胞质_,5_液泡_,6_叶绿体_,7_线粒体_。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46页)蛙的三种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示意图中看不到线粒体)。与植物细胞相比,蛙的三种细胞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缺少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知识点一 观察动物细胞教材第46页“实验”全解(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重点、难点)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2)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3)方法步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a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以防其上面的杂质影响观察效果。b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d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涂抹开的目的是分散细胞,防止重叠。e盖: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开始时盖玻片与载玻片大约呈45角,这样盖下盖玻片后不易产生气泡)。f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避免滴在盖玻片上面),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规律总结: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如下表所示。项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同点所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取细胞的方法撕取刮取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展平涂抹均匀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a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被观察的人口腔上皮细胞要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装片固定好。b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快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装片)。c眼睛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d移动装片,在视野中寻找一个单独的口腔上皮细胞,重点观察。如果视野中有气泡,可移动装片,将气泡移动到视野之外(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若物像位于视野上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上移动装片,这样物像才逐渐下移)。绘图在显微镜视野内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把它画下来,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注意事项a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一定要先漱口,否则食物残渣会严重地干扰观察效果。b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切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口腔黏膜。c经过刮取,牙签的一端附着很多口腔上皮细胞,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目的是让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来,以免重叠而导致难以观察。 d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很薄,虽然染了色,但在较强的光线下,轮廓仍然不是很分明,所以必须将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调节视野的光线暗一些为宜。e在视野中最好选中一个比较清晰的细胞画图。画图要真实,不要照着教材上的图画。例1(2014江苏苏州)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生理盐水、稀碘液B凉开水、清水、稀碘液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D稀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答案】C【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在载玻片上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漱口时要用凉开水,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并避免感染细菌或寄生虫;染色时用稀碘液,使细胞内不同部位着色深浅不同,便于观察。故选择C项。讨论:(见教材第47页)1不同的动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同。不同的液体环境具有不同的渗透压。生理盐水是指在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其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