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3359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4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2017 年 7 月 . .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 1.1 项目概况 .- 1 - 1.2 结论与建议 .- 2 -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 4 - 2.1 背景 .- 4 - 2.2 必要性 .- 5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7 - 3.1 产品市场需求 .- 7 - 3.2 产品市场供给 .- 7 - 3.3 产品目标市场及价格预测 .- 7 - 3.4 竞争优势及营销策略 .- 8 -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9 - 4.1 建设规模 .- 9 - 4.2 产品方案 .- 9 - 第五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 10 - 5.1 厂址选择 .- 10 - 5.2 建设条件 .- 11 -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 17 - 6.1 技术方案 .- 17 - 6.2 设备方案 .- 21 - 6.3 工程方案 .- 23 - 第七章 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 .- 27 - 7.1 总图布置 .- 27 - 7.2 给排水工程 .- 28 - 7.3 供电 .- 30 - 7.4 地震设防选型 .- 32 - 7.5 生活福利设施 .- 32 - 第八章 原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 33 - 8.1 原材料、燃料消耗 .- 33 - 8.2 来源分析 .- 33 - 第九章 项目节能 .- 35 - 9.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 35 - 9.2 原则与要求 .- 36 - 9.3 资源供需状况 .- 37 - 9.4 项目节能降耗措施 .- 37 - . . 9.5 能源供应状况 .- 41 - 9.6 项目能耗评价 .- 41 - 9.7 能源消耗分析 .- 42 - 9.8 节能管理 .- 43 - 9.9 结论 .- 44 -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 46 - 10.1 项目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46 - 10.2 项目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 46 - 10.3 污染物和污染源治理措施 .- 47 - 10.4 环保投资 .- 52 - 10.5 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建议 .- 52 -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56 - 11.1 工厂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 .- 56 - 11.2 设计中采取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 57 - 11.3 消防 .- 59 - 第十二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 .- 61 - 12.1 项目管理 .- 61 - 12.2 人力资源配置 .- 62 - 12.3 项目实施安排 .- 63 - 12.4 工程招标方案 .- 63 -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5 - 13.1 投资估算范围 .- 65 - 13.2 估算编制依据 .- 65 - 13.3 建设投资 .- 65 - 13.4 建设期利息 .- 66 - 13.5 流动资估算 .- 66 - 976.32 项目总投资 .- 66 - 13.7 项目筹资 .- 66 -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 67 - 14.1 财务评价依据、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 67 - 14.2 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 .- 67 - 14.3 成本估算 .- 67 - 14.4 财务效益分析 .- 68 - 14.5 不确定性分析 .- 68 - 14.6 财务评价结论 .- 68 - 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分析 .- 69 -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 70 - 16.1 结论 .- 70 - 16.2 建议 .- 70 - . .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及类别 项目名称:4 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 项目类别:C4220 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 1.1.2 项目承办单位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1.1.3 拟建地点 *乡工业集聚区内,具体位于横山公路西侧地块, *赛驰机械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占地约 12 亩。 1.1.4 建设规模与目标 项目拟建规模为年回收处理 4 万吨废润滑油,实现资源再生循 环利用。 达产后年生产出 40000 吨润滑油基础油料及 2200 吨重质燃料油。 1.1.5 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位于*乡横山公路西侧地块,现有基础设 施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满足项目要求。本地区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 企业多家,施工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接该项目的施工。本地区 人、材、物等资源供应条件较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项目建成后, 可以减少废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建设能够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 . 项目建设地地质条件好,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可以满足项目 要求。 因此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设条件是具备的。 1.1.6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 2846.80 万元,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22000 万元,年新增净利 润 1240 万元,新增税金 1210 万元。 1.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29 号) ; 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GB/T 17145-1997) (国 家技术监督局 1997 年 12 月 12 日批准 1998 年 7 月 1 日实施)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 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的工程设计基础资料。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通过对 4 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加工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的 全面研究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 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和稳定的原料来源,并可通过实施该项 目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项目技术工艺成熟,生产工艺组合了成熟可靠的传统润滑油 精制工艺技术和自创的废润滑油脱水脱杂质的独特技术,既保证了 生产过程得以连续稳定进行并使得到的产品的质量达到相应的产品 . . 标准。 项目选址交通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良好,具备开工条 件。 项目的财务分析表明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的设计、建设,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工厂的三废治理 措施。工厂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无不良影响。 本项目不论从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来看,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来看,是必要的、可能的和可行的。项目在技术上可行,经 济上合理。 1.2.2 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项目规模较大, 时间较紧,开发过程中各方面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建议强化项目进 程中的投资、质量、进度计划,注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及变化 因素的预测与防范对策,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 .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每年换下来 的废旧润滑油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废油如丢弃到环境中去,将造 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 益增多。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 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上,废润滑油的组成中,除了含有 2%-10%的变质物外,其 余的 90%98都是好的成分,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选择合理的 工艺,规模化专业化进行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可以解决废润滑油 再生技术上难于脱水脱杂质、难于分馏、加工单位费用大等一系列 的问题。 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 是节约能源的需要。同时,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 也是废润滑油加工生产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需要。只有规模化、专 业化地再生利用废润滑油才能获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良好统一。 *可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投资方多年来一直从事润 滑油经营,近年来开始研究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并同国内知名专 家,以及国外相关的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企业进行接触,对国内润 . . 滑油市场,国内、国外的废润滑油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调查研究,并一直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组成的废润滑油 进行再生利用不断的试验。 公司决定新建 4 万吨/年的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利用好省内 以及周边山东、河南、安徽的废润滑油资源,以赢得更好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必要性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 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资源综 合利用,是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 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 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521 号)和国 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22 号)制 定,在分析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 2010 年资源综合利 用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十一五”资源综 合利用指导意见重点领域中明确指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领域, 以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再 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鼓励生产具 有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淘汰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 工艺。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 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 . . 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属于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范畴, 因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 项目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效益显著 废润滑油会损坏机械设备,随意丢弃或简单处理对环境的破坏 性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每年换 下来的废旧润滑油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废油如丢弃到环境中去, 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油不论是倒入下水道,或倒在空地地面, 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入下水道中的废油,会随着污水流 入河流,进入江湖河海;丢弃在陆地上的废油,渗透在土壤中,一 小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而多数部分则会由于雨水的冲洗最后也进 入江湖河海中,造成对环境中土壤及水系的污染。进入水系的油对 水有很强的污染力,一桶(200L)废油流入湖海,能污染近 35 平 方公里的水域。在污染的水域,由于油膜覆盖在水面上,阻止了水 中的溶解气体与大气的交换,将引起水生动植物的大量死亡,甚至 还可以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可见,废弃的废润滑油对环境所造成破 坏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国内年消耗润滑油 550 万吨,已被回 收再生利用的废油约为 150 万吨左右,回收潜力有 400 万吨之多。 目前废润滑油现金回收价格为每吨 3300 元左右。而普通成品润滑油 的销售价在每吨 65009000 元之间,特种润滑油品价格可达 9500 元以上。 对废旧润滑油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实现产业化,将变废为宝,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实施项目优势条件 原料收集和产品销售网络成熟。项目承担单位目前已与中石 . . 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建立起了资源与市场协作互补机制,具备稳 定的润滑油产品销售渠道,并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快捷有效的废润 滑油收集网络。 技术领先。项目承担单位在废旧润滑油处理技术方面在国内 处于领先地位,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在技术开发方面建立起了广泛 的合作关系。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产品市场需求 2016 年,中国国内润滑油消费量为 850 万吨。2017 年超过 900 万吨。相对比较,全球需求呈二位数下降,降幅为 12%13%。2017 年召开的 ICIS 基础油和润滑油会议报道显示,尽管遭遇全球经济衰 退,中国润滑油需求仍呈增长态势,20162017 年中国润滑油需求 增长超过 6%,达到 900 万吨。据中国石油预计,中国润滑油需求在 2018 年将提高到近 1000 万吨,每年将需进口超过 300 万吨基础油 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3.2 产品市场供给 2016 中国润滑油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 2014 年 10 月润滑油实现产量 60.6 万吨,2013 年 10 月实现产量 45.1 万吨,同比增长 34.4%。至此,2014 年 110 月累计产量 608.6 万 吨,去年同期累计产量 589.8 万吨,同比增长 3.2%。2015 年中国润 滑油进口量 236497.819 吨,进口总金额 445,809,415 美元,出口量 100551.137 吨,出口金额 153,108,085 美元。 随着工业和汽车行业对润滑油的需求,未来润滑油生产量还会 . . 进一步增加。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润滑油市场将有以下 发展趋势:高端润滑油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国产品牌润滑油 将掀起树立品牌的热潮,比如目前国内的三家主要润滑油企业:中 石油、中石化、统一的形象已经初步建立;国内的润滑油市场将逐 步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 3.3 产品目标市场及价格预测 本项目目标市场是基础油料市场。其市场价格约为 5500 元/吨。 3.4 竞争优势及营销策略 3.4.1 竞争优势 本项目将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回收利用,而且利用价值和应用市 场都非常大。废润滑油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环境,而且能很 大程度改变我国润滑油供应短缺状态。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项目主要原料是回收的废润滑油,成本较 低,在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 3.4.2 营销策略 本项目建成后,针对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及公司所具有的竞争 优势,公司制定市场营销的主导方案是:首先占领苏鲁市场,在此 基础上逐步向全国市场拓展。公司顺应市场潮流,坚持两手抓:一 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销售,在服务上采取优质服务策略。具体的 营销策略: 建立良好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人 员从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建立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上宣传,通过建立全新的 企业信息发布和技术交流平台,使人们更方便的了解公司和产品。 . .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 建设规模 项目计划建成一套年处理 4 万吨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设施及其 配套系统。 建 4 万吨/年预处理装置,脱去废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和部分 水分。 建 4 万吨/年蒸馏装置,减压切割分馏。将脱除机械杂质及水 分的废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基础油料及重质燃料油。 增建储运设施,装卸、储存回收的废润滑油、中间原料、产 品等。 配套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 4.2 产品方案 本项目的产品主要是基础油料及重质燃料油。 表 4-1 主要产品一览表 序 号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产品标准 产品产量 7 基础油料 40000吨 8 重质燃料油 2200吨 . . 第五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5.1 厂址选择 5.1.1 厂址选择原则 项目厂址选择所确定的原则如下: 1.节约用地。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利用现有厂区土地和设施,尽 可能减少土地占有,力求节约用地; 2.尽量减少场地平整或回填; 3.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 4.厂址选择需尽量靠近便捷交通中心; 5.尽量减少和防止项目所排放的废渣、废水、废气、粉尘及噪声 对城区环境的污染。 5.1.2 厂址条件 依据以上原则和选址方案,结合企业实际,该项目厂址所在地 区地形规则,地势平坦,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并且在原材料和人 力资源、运输等各方面都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实施,完全符合项目选 址的原则要求。 1.建设条件的确定 建筑材料和设备可直接通过已建道路进入厂区;地块为净地, . . 无拆迁、青苗补偿等;基岩较好,取水、排水方便。 2.建设投资的确定 建设投资主要为建设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和一些辅助设施 的建设来确定。 3.运营费用的确定 厂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劳动力便宜; 采用公路直接运输,减少路损;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出率。 4.该项目选择的厂址有如下优点: 项目周边建筑材料资源丰富,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 园 区 内 水 电 等 公 用 设 施 配 套 齐 全 , 接 入 即 可 用 ; 项目靠近省道以及高速公路,连接铁路,交通非常便利,有 利于产品的输出; 靠近原材料采购市场,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 5.2 建设条件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 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 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 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 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 . . 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 性。 5.2.1 自然条件 1.地理概况 *地处经度 118.7618纬度 33.123。总面积 2040.9 平方 千米,总人口 108.8 万人,东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 ,位于 江苏省北部,邻接山东省。*行政区域面积 2040.9 平方千米, 人口 108.8 万人,辖 13 个镇、8 个乡。东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 放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山青水秀,历史悠久,交通便捷。建县已愈两千年,人文荟萃,古 迹众多,已形成水陆空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东陇海铁路贯境内, 境内有 5 个火车站、4 条铁路专用线,开往徐州、济南、广州等一 些城市。全县道路总里程 1769.4 公里,310 国道、204 国道以及正 在建设的连霍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等东西南北大动脉均在县境 交汇,境内县乡村道路全面畅通。*民航机场坐落境内,有京、 穗、沪等直达航班,将陆续开通香港、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班。内 河航运可抵长江、运河。海、陆、空交通便利,水、电、通信设施 完备,是投资和合作开发的理想场所。 2.地形地貌 *土地总面积 2037 平方公里,耕地 193.82 万亩,地属黄淮 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 离 70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 54 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平原丘 . . 陵、起伏连绵,东部地势平坦、湖荡连海。 项目所在区域所在区域土为软弱场地土,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纪 的海相沉积为主,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属海积平原。该区域无 大的断裂带通过,场地稳定,淤泥层厚,均无大的不良工程地质作 用。 3.气象 *地处北纬 34113444,东经 11823119 10,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 沛。其相关气象条件如下: 历年平均气压:101.68Pa 历年平均降雨量:913mm 历年最大降雨量:1448.9mm 历年平均气温:14.2 历年平均日照:2394hr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平均风速:3.3mg/s 常年主导风向:SE(东南) 历年最大冻土深:23cm 4.地表水系、水文 *地处淮沭下游,境内河流均属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拥 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蔷薇河、鲁兰河、石安河、龙梁河等 16 条干 支河流。除石安河、龙梁河南北流向外,其余河流大都由西向东, . . 汇流蔷薇河入海。 新沭河:为沭河在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的向东分 支,是沂沭泗流域的主要排洪河道之一,也是沂、沭河洪水东调的 关键工程。大官庄以下、石梁河水库以上区间汇水面积 976km2。自 大官庄起至入海口全长 80km,其中江苏境内由石梁河水库至入海口 长 45km,河道内滩地面积 5 万亩。1974 年石梁河水库溢洪闸最大泄 洪流量 3490m3/s。 蔷薇河:蔷薇河是*唯一的饮用水源。 鲁兰河“鲁兰河是*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经全县近一半乡 镇,也是一条重要的灌溉渠。 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全年无霜期达 225 天,年平均日照 2394 小时,年平均降水 913 毫米。 5.2.2 经济状况 据统计 2016 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 效益增长趋势上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52.4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7.7%;实现利税总额 47.86 亿元, 同比增长 56.8%,其中实现利润 32.44 亿元,同比增长 55.3%。 1.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提高 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334.9%,同比增加 49.32 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相对指标普遍提升。其中总资产贡献率 33.21%,同比增加 10.72 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为 7.8%,同比增加 1.5 个百分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240560 元/人,同比增加 20120 元/人。资本保值 . . 增值率为 114.01%,同比减少 9.37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 为 44.85%,同比减少 2.26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此数 5.8 次, 同比增加 1.28 次;产销率为 97.6%,同比增加 0.5 个百分点。 2.利税增速提高 全年是实现利润 32.44 亿元,增长 55.3%。从乡镇、部门看, 利润增速较高的部门有平明镇(142.9%) 、石梁河镇(134.5%) 、山 左口乡(110.4%) 、石湖乡(108.9%) 、曲阳乡(104.4%) 、东海开发 区(100.5%) 、青湖镇(90.1%) 、牛山镇(76.8%) 、黄川镇(66.8%) 。 从行业板块看,建材行业、硅工业增速高于整体规模工业利润增速, 分别达到 60.8%、58.9%。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对规模工业利 润增长贡献较大,其利润增速达到 79.1%。2012 年全县规模工业实 现税金 14.12 亿元,同比增长 60.1%。其中牛山镇、黄川镇、青湖 镇、桃林镇、平明镇、横沟乡、山左口乡、石湖乡对全县税金增长 的贡献率较高。利税增长速度提高一是经济形势企稳回暖,企业产 销同时增长;二是工业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企业利润空间增大。 3.企业职工人数及人均工资稳步增长。 201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36818 人,比同 期增加 2536 人,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 92.59 亿元,同比增长 21.8%。 5.2.3 交通运输情况 *历 史 悠 久 , 交 通 便 捷 。 建 县 已 愈 两 千 年 , 人 文 荟 萃 , 古 迹 众 多 , 已 形 成 水 陆 空 兼 备 的 立 体 交 通 网 络 。 东 陇 海 铁 路 贯 境 内 , . . 境 内 有 5 个 火 车 站 、 4 条 铁 路 专 用 线 。 开 往 徐 州 、 济 南 、 广 州 、 等 一 些 城 市 。 全 县 道 路 总 里 程 1769.4 公 里 , 310 国 道 、 204 国 道 以 及 正 在 建 设 的 连 霍 高 速 公 路 、 同 三 高 速 公 路 等 东 西 南 北 大 动 脉 均 在 县 境 交 汇 , 境 内 县 乡 村 道 路 全 面 畅 通 。 *民 航 机 场 坐 落 境 内 , 有 京 、 穗 、 沪 等 直 达 航 班 , 将 陆 续 开 通 香 港 、 日 本 、 韩 国 等 国 际 航 班 。 内 河 航 运 可 抵 长 江 、 运 河 。 5.2.4 基础设施 1.供水情况 项目所在区域给水是由附近水厂供水管引入,引入管为 DN600,并在区内道路上敷设给水支管形成环状管网,保证供水的可 靠性。 给水管网布局, 规划区内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管网。区内主要 道路上为 DN600 给水干管,其余道路上规划布置 DN300-DN200 的支管。 给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为路西或路北,给水管的埋设深度控制在 1.00 米左右。结合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 120 米。 2.排水情况 项目所在区域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排水沟, 最终进入周边河道。污水收集后经污水管网进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 处理。 项目所在区域排水根据地形、分片排水。污水管道在道路下的 管位,根据道路走向分别在路东、路南,管径在 DN25-DN800 之间, . . 管道铺设已随着道路建设完成。 3.供电情况 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有完善的市政电网线路,能够保障项目供电。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6.1 技术方案 6.1.1 工艺流程 废润滑油预处理蒸馏切割基础油料。 废润滑油收集回厂,经过滤脱机械杂质、沉降脱水脱杂质,然后 进入蒸馏装置进行减压切割分馏,减压各侧线馏份油就可以作为不 同的润滑油原料,减底渣油和减顶轻组分可调和成燃料油供工厂作 为燃料自用和外销。 6.1.2 工艺流程环节说明 预处理 外购的废润滑油通过化验室化验进行品位分析,然后通过格栅 进入卸油池内,接着通过油泵送入储油罐,在储油罐内同时通过蒸 . . 汽换热加温至 50左右,自然沉淀 4h 左右,进行油、水及杂质的 初步分离。根据类比同类型的润滑油生产厂家,该过程分离出的油、 水及杂质约为 0.2%左右。经沉淀处理后的润滑油进入原料油罐以备 下一步处理。 脱水 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油用油泵送入脱水塔内进行脱水,进入脱水 塔前废油通过换热器与减压蒸馏得到的馏分基础油进行换热至 90 左右,再利用真空泵抽真空使脱水塔内保持一定的负压,然后根据 油、水沸点差异进行蒸馏脱水,经过脱水后进入下一流程进行处理。 初馏 经脱水塔处理后的废油由管道输送至换热器进行余热换热,达 到 200左右进入初馏塔,由真空泵保持塔内负压,利用油水物理 性质差异彻底去除废油水分及其他杂质,油料中的极少量低碳组分 随水分一起带出。 减压蒸馏 初馏塔塔底油经塔底泵升压后再次经加热炉间接加热到 390 进入减压塔。控制减压塔内各馏分的馏出温度,分别得到一线馏分、 二线馏分、三线馏分、减顶轻质油组分和塔底重油组分。减顶轻质 油和减压塔三条侧线产品分别换热、冷却后出装置得到基础油,作 为产品进行外卖。减压塔底部重组分换热、冷却后进入重油罐内储 存外卖。 6.1.3 工艺流程图及物料平衡图 本项目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平衡图详见图 6- 1、6-2。 . . . . 390 真空 预处理格栅外购废旧 润滑油 换热器 脱水塔 加热炉初馏塔 减压蒸馏塔 三线馏分 塔底重油 塔顶轻组分 一线馏分 二线馏分 含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