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3327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经常使用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2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A. B. C. D.3“名人效应真好,滚滚飞来钞票。称为行者故里,石头立马变宝。”下面悟空故里的漫画警示我们A传统文化已成为地方名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C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以我为主C.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 D.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5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时,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浓厚兴趣,这个被称为“航母Style”手势随即通过网络成为网民模仿的对象。这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的影响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 B. C. D.6感动中国从开播以来每年评选一次,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推动形成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主要说明A优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B优秀文化来自于实践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7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这段优美的话语发挥了首创精神,肯定了主观能动性在人们成功道路上的积极作用陶冶了人的情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似春雨般润物,激励人们塑造美好人生A B C D8“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 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 “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A. B. C. D.9圆明园可通过数字重建、敦煌壁画有其无损分析体系、唐代公主李倕的冠饰可利用虚拟技术呈现 当前,专业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已被广泛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资源传递和储存方式的变革 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更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A. B. C. D.10有专家指出,现在一些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却很冷淡,缺少应有的感情。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与自尊。这一观点强调了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民族节日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11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传统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不少观众看得口水滴答,看得思乡情起。传统美味刺激了大家的味蕾,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它附着文化的元素,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人思乡情起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A. B. C. D.13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自从中央提出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反对浪费的号召以来,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通过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 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要对传统文化发起“移风易俗”的彻底革命 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A B C. D14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一位餐厅负责人称:“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中外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A. B. C. D. 15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秀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B. C. D. 16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先后确定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保留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A B C D17今年春节,一些城市的烟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热闹”了,烟花和爆竹声变得越来越稀疏了。而新年习俗不断涌现: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春节长假人们觉得,少放点烟花爆竹,年味儿也不会变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却没减的原因是传统的“年”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变淡传统的“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出现了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传统的“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年味儿不会减少传统的“年”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CD18成都开展“百姓故事会”,以身边真实感人故事为核心内容,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凸显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传递了正能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192012 年为双闰年,长达384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四再次立春(2013年2月4日),民间素有“两头春,宜嫁娶”的习俗,选择在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从而带旺了各地的婚庆市场。由此可见A传统习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B对待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D传统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20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本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21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22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A B C D2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趣味,一个政权的视野远见在于官员群体的阅读水平。”这共同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阅读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A B C D24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共52分)25.(12分)材料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西门子、奔驰、宝马、博世这些德国“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那就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一枝独秀。“慢”是德国工匠精神第一个特点,强调“慢功出细活”;“专”是德国工匠精神第二个特点,强调练好内功,注重专业、专注;“新”是德国工匠精神第三个特点,注重研发和创新,形成技术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要补的“精神之钙”。当前,实施 “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培育工匠精神对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重要意义?(12分)26.(12分)材料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推进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12分)27. (14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保持春节的传统风俗的同时,也给节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形成了新民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春节红包在很多地方俗称“压岁钱”,寄寓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关怀,表达的是长者“爱幼”之情,春节“红包文化”也逐渐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春节,网络红包全面进入“2.0时代”,各种产品百花齐放:支付宝“咻一咻”、“集齐五福平分两亿现金”,微信“朋友圈红包照片”,百度“福袋”对此,不同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甲(25岁,某网络公司职员):网络红包一方面省去了到超市买红包的麻烦,另外,春节时间有限,很多亲戚家都不能到访,给他们发网络红包,能让自己的晚辈们高兴,也向长辈们表达自己的孝心。乙(55岁,某大学副教授):过年就应该用传统的红包来表达年味,送到亲戚朋友的手上,传达的不仅仅是祝福,更是对文化的坚守和回味。丙(45岁,某中学教师):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好不容易过年回家团聚,却天天抱着手机抢红包,朋友发的、电视上的、支付宝的就没有断过。对于学生而言,若热衷于网络红包活动,无形中会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助涨一些学生 “摆阔”、“炫富”、“攀比”的风气。(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你对网络红包的认识。(10分)(2)结合材料,请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红包活动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28.(14分)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G省某市积极构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现有市、镇(区)、村(社区) 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村(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割成更细化的网格。要求来自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的网格文化员,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实施送戏、送影、送书、送展、送报等工程,实现由流动向固定、室外向室内、“我送你看”向“你需我送”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向群众传递文化信息,引导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组织群众自办文化,建设群众文艺团队。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效落实了政府的“送文化”和以群众为主体、政府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建文化”。(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上述举措是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10分)材料二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不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当前,G省仍然有很多公共文化资源未能充分释放活力,如工会、妇联、科协、高校和共青团等组织管辖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还未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2)结合材料三,请你为实现全国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2015级高二(上)半期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48分)1-5:BCCDD 6-10:DCCAB 11-15:DBACD 16-20:BACAD 21-24:BBCA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共52分)25.(12分)【答案】(1)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工匠精神能引导工匠在生产中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执着坚持和追求精品,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4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工匠精神能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3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能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3分)26.(12分)【答案】要立足于当今全球治理实践创新全球治理理念。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创新全球治理理念。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发掘中华文化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中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加强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构建全球治理思想理论体系,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27. (14分)(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春节送红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活动形式,网络红包保留了“红包文化”的基本特征。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网络红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形式,增添了新内容。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网络红包的盛行。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发扬传统红包那份真挚祝福和祝愿,避免为了抢红包而疏远了与亲人交流的情况。(2)示例:家长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其正确对待网络红包,自觉抵制不良的攀比心理和行为。学校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现代通讯工具,更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学生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能沉溺网络红包活动,不能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业。28.(14分) (1)(10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通过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发展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公共文化创建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将送文化和建文化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实现文化“输血”到文化“造血”功能转换。(2)(4分)向社会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力度不断加大; 依托网络技术,推行“文化+电商”模式,加强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