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环境污染教案鲁教版选修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997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环境污染教案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环境污染教案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1节 环境污染教案鲁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环境污染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课标解读1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2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3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4利用报纸或网络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新课导入建议:以某地环境污染的实例来导入新课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类型的划分。2.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污染的途径。3.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重点)2.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重点)环境污染及其类型1.概念: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形成:(1)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2)废弃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有害。3类型划分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应产生环境问题。此观点正确与否?【提示】错误。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承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危害1.环境污染危害的表现(1)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2)破坏建筑物。(3)改变地球气候环境。(4)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危害:通过人体器官直接进入人体。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富集或环境积累。2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1.我国环境污染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十分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现,但污染范围仍主要局限在城市地区,危害程度也有限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污染问题加剧2.典型案例水污染(1)类型:江河水和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等。(2)影响:水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2为什么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提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质型缺水,使供需矛盾激化。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危害【问题导思】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按什么来划分的?【提示】按环境要素来划分的。2酸雨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提示】酸雨是由于人类过度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从而导致降水的pH值较低。包括酸雨、酸雪、酸雾等,危害极大。类型概念原因危害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舒适和健康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对各种材料产生危害,对大气产生影响,如改变大气的成分、性质和气候等水污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水污染物主要有三大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其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赤潮(1)发生的原因气候条件: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易发生赤潮。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甲藻、硅藻大量繁殖。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N和P,通常工业废水中都含有有机物、营养盐。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中N和P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2)危害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3)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治理赤潮的措施是: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赤潮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生物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使赤潮生物分离出来。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图1图2(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和_。(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4)酸雨的危害有_。【思路点拨】通过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和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获取必要信息,得出大气中的硫和二氧化硫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酸雨危害即可。【解析】第(1)题,从图1中找寻答案。第(2)题,根据图2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消费。第(3)题,酸雨的形成因素包括污染物和降水,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第(4)题,本题为记忆内容。【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2)煤炭消费量(3)降水(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问题导思】1我国环境污染什么时候开始突显,其范围包括哪些?【提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突显,但此时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2有人说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市,农村不存在环境污染,对吗?【提示】不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向农村蔓延,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我国的环境污染,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粉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汽车和摩托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许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排入环境中,引起江河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海洋污染。在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3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数量增多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4噪声污染严重工业生产、交通、建筑等产生的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苏州河黄浦江中、下游黄浦江中、上游青草沙。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河流的水量从苏州河黄浦江青草沙(长江口)是逐渐变大的。上海市不同时期水源地的空间地理位置不同,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黄浦江都流经上海市;长江青草沙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解析】第(1)题,从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可以看出有两个特点:一是水源地远离上海市,二是水源地的水量是变大的。远离上海城区说明越靠近城区水污染越严重,水源地水量变大说明上海市用水量大增。第(2)题,保护城市水源地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染源、制定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管理、公众参与保护水源地生态等方面分析。【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教材P54图315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图表展示解图精要本图主要展示了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由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中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大气污染物、农药、化肥、灌溉污水和固体废物等。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人类通过食用有污染的食品、饮用水和食用被污染的水生生物等。图表应用1图中污染物是怎样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提示】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污染物的浓度微小。然而,有些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成千倍、万倍地在生物体中富集;另一些污染物则通过不断积累来危害环境,短时间内往往不一定看得出影响,但经长期积累后,对人类的危害便表现出来。2由图分析污染物在土壤、农作物、水生生物、人体中浓度会有何变化?【提示】由于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会不断富集,所以其浓度会不断加大。3该图所示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属于何种损害?【提示】间接损害。1下列环境污染属于同一类的是()A大气污染、废液污染、光污染、农业污染B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污染C废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D全球性污染、废气污染、光污染、物理污染【解析】环境污染可分为不同类型,按污染物的形态划分,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答案】C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称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温室效应赤潮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潮汐大脖子病水体富营养化A BCD【解析】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属于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即甲状腺肿大是碘缺乏病,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原生环境问题。【答案】B3(2016全国乙卷)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几十年来,大气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下图示意某地两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形成过程。(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大气污染事件,并描述图中有毒烟雾的形成过程。(2)结合图示,谈谈如何防治大气污染。【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大气污染事件主要为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其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图中得出。第(2)题,防治大气污染可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等角度寻求对策。【答案】(1)光化学烟雾、酸雨。汽车尾气中的碳化氢和一氧化氮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烟雾。(2)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倡清洁生产,减少工厂的废气(二氧化硫)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加强政府执法力度;提高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一、选择题(2016唐山高二检测)2016年5月,安徽省7个酸雨监测站共进行了55次酸雨监测,共出现28次酸雨,除了阜阳站外,其余各站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酸雨。据此回答13题。1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A乱扔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2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B提高能源利用率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第1题,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但不会形成酸雨;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但不会形成酸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但与酸雨无关;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第2题,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工业用煤较多,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因此酸雨严重。第3题,限制工业生产的做法太绝对,应实行清洁生产。【答案】1.D2.B3.D(2016武汉高二检测)该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45题。污染物密度以粒子 mg/m34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是()A BCD5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 B乙C丙D丁【解析】第4题,污染源处应为污染物质的密度最大,且根据污染物随风向飘向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判断该地区的污染源应位于处。第5题,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规律:越往上气温越低,故而对流运动旺盛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而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是近地面出现逆温,它会抑制对流运动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四图中只有甲图的气温垂直分布没有出现逆温现象,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答案】4.A5.A(2016南平高二检测)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完成67题。6该资料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被破坏B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升温C酸雨D水旱灾害7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臭氧B二氧化碳、甲烷C甲烷、氮氧化物D氮氧化物、氯氟烃【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资料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第7题,图中二氧化碳、臭氧的比重较高,并且都是温室气体,因此选A项。【答案】6.B7.A(2013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810题。8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9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0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解析】第8题,能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是营养物,不会是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石油。第9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风力小的海域,营养物质扩散慢,集聚多,浮游生物多。第10题,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近海地区,污染物多,海水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慢,因此容易发生赤潮。【答案】8.B9.C10.C二、综合题11(2016连云港高二检测)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解析】第(1)题,图a揭示了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移。第(2)题,图b反映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方向;第(3)题,从图c中可以分析出,污染工业发生迁移是由于同等污染物排放量前提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污染控制费用高。第(4)题,从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分析。【答案】(1)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2)由城市指向农村(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的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4)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12(2016长春模拟)读我国华北地区M城市 2003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 SO2年均浓度值和 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从小到大按1至8顺序排序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SO286754231PM1067854213(1)据表判断M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并推测导致其变化的可能原因。(2)分析M市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最高时一般出现的季节及其原因。(3)试分析酸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解析】第(1)题,数据基本呈由大变小的趋势,反映环境趋好。原因主要从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角度分析。第(2)题,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浓度一般与降水成反相关,即降水利于可吸入悬浮颗粒物的沉降,故判断春季较严重。第(3)题,酸雨的危害主要从其具有酸性和腐蚀性对农业、渔业、建筑和人类健康等角度分析。【答案】(1)M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好,原因:科学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排放量,加强绿化等(至少写出四点)。(2)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降水少浓度最高。(3)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 林木成片死亡;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