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2946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1903B、1913C、1914D、1900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则两情境的变化程度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二、填空题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_和调节策略。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的交叉学科。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_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_ _。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_。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_和目标。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三、名词解释:26、学习准备:27、心理发展:28、创造性:29、知识:30、学习策略:四、简答题: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五、论述题:36、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37、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38、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A5、B6、B7、B8、D9、B 10、A 11、C 12、C 13、B 14、B 15、D二、填空题16、原有认知结构17、监视策略18、心理学与教育学19、理解问题20、教学过程21、知识学习22、11、12-14、15岁23、接受学习24、障碍25、倒“U”关系三、名词解释2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7、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8、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2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30、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四、简答题3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3、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3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3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五、论述题36、提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包括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37、提示: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38、提示: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教育学_心理学_考试试题及答案题一、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教育对经济制度的影响。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4、教学的一般任务。5、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四、论述题(10分论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002年教育心理学试题中等学校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怎样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组织教学?42、奥苏博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三个构成部分是什么?影响他们在动机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有哪些?43、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4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哪些?4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6、标准化测验的优缺点有哪些?四、论述题(10分47、谈谈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2003年教育学试题中等学校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有效地开展教学,就必须明确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第二,教学原则的确定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第三,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规律是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在教学过程中是自然而然发生作用的。教学原则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刻意遵循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实施原则的有意性和自觉性。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一一对应关系。从一条教学规律可能引发出一个或多个教学原则,一条教学原则也可能建立在一个或多个教学规律之上。一、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一基本含义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时间长,而且影响面广,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良好传统。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除了教学问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等。实践证明,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有利于知识的教学,又使思想教育充满活力,二者相得益彰。(二基本要求1.教好书是育人的基础教书育人的特点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教书,就谈不上育人。为此,教好书是育人的基础,是育人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的教书不被学生欣赏,那么,教师就不能被学生认可、信服,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不仅如此,教书育人中一定离不开书,教师唯有真正吃透教材这本书,找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才能同学科知识本身融为一体,而不至于牵强附会。2. 教师要有在教书中育人的自觉性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教师只有自觉意识到“教学的教育性”原理时,才能真正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科目和活动中,有一类是直接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的,另一类是起潜教育作用的,并不那么直接,却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应当:(1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除教学生知识外,还应教学生做人,每一位教师对此都负有责任;(2把教学中育人的责任落实到教学目标上;(3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情感的激励和教育作用。3. 教师要言传身教统一,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所谓言传,就是教师通过有声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和影响。所谓身教,则是教师以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和感染作用。没有身教的言传是缺乏力量的,其效果也不会持久,甚至会起反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教学态度、教学作风、待人方式乃至思想品质、工作方法,都明显包含思想、品德等教育内容。为此,教师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要求学生遵循的,教师决不能违反。只有这样,才能以身教来支持言传,以身教来落实言传。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心理品质、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敏于求学的态度等,、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一基本含义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提出的要求、选择的内容等,既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现状,又要使学生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和掌握,促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教学与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教学的适应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基本要素。一方面,教学的适应性是发展性的基础。“陵节而施”、“揠苗助长”必将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发展成为空话。另一方面,教学的发展性可以扩大教学的适应性。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且处于不断发展中,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且要尽最大可能来促进学生发展。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把眼睛看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看着儿童发展的明天”,并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头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一个良好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目前业已完成的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14.发展进程,业已获得的成熟程度,而且还要考虑其正处于形成状态的过程,刚刚开始成熟的、刚刚开始发展的过程,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可能性的教学才有畜、0(二基本要求1. 掌握并使教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使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学生从出生到成年,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从整体上看,教学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在局部上,教学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恰如其分并具有相对完整性,还应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非一切知识都是可被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吸收的。为此,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的拟订必须合理,必须考虑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殊需要和兴趣。此外,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还要求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个别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 教学既要适应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了解是教学的基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一般指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师可通过观察、提问、访谈、作业、测查等多种途径、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教学只有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这个难度又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3.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要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各个方面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学生不断遇到逐步加深的、新的难度,处于动态发展中。另外,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学生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现在的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上都更为提前,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潜力未被挖掘。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一基本含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是教学与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包括智力在内的一个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是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稳定的个性特征的总和。除了认识能力外,还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调节能力、创造能力等。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常言道,无知便无能。知识本身是人类智力和能力的结晶,知识的内核中凝结着发展人的因素。另一方面,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能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二者互为重要条件,必须同时并进,不可厚此薄彼。(二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并非是自发的结果,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觉努力。1.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形成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结构是知识和智力统一发展的中介和产物。如果教师提供的知识内容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那无益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进而影响智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网络清晰、融会贯通的整体知识结构。第一,应把学科知识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突出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在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以及人类认识科学知识的序列之中,教学内容必须以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再现这种联系。在静态方面,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网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片”,不但有助于记忆(在信息的任何组织中,如果信息嵌进了一个业已组成的认知结构中,而减少了材料的极度复杂性,那就会使那类材料易于恢复布鲁纳約,而且也使学习变得容易。在动态方面,学科知识应该形成一个自我再生力强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教材教法应当使前后内容互相蕴含、自然推演,在思想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通路。第二,应使学科知识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以突出学科中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学科知识要素间不仅具有平行相连的并列关系,而且具有上下纵横交错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依照各概念自身的抽象性、包摄性和概括性程度,把学科知识要素组成一个具有等级性和层次性的金字塔的结构。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即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即主干知识,这是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这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越抽象,它的包摄性、概括性就越强,它所起的统帅、整合和组织辅助知识(处于金字塔下端的知识的作用就越大。教师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布鲁纳.教育过程G/邵瑞珍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6.应反复回到这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的概念去同化和扩展知识,实现学习的迁移。2. 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由于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特征,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蹈前人生产新知识所走过的老路。但是,凝结在知识内的那些智力却是和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付出同样性质的智力劳动。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那样:学生应该像历史学家那样学习研究历史,像数学家那样学习思考数学。为了获得真知,学生的思维必须卷入知识的原生产过程。它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第二,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第三,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3.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独立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独立而积极地从事学习活动的技能技巧,除了理解学过的材料外,还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一般方式和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志和习惯。4. 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要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还必须注重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非认知因素是指认知因素以外的影响认知活动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意志、气质以及个性特征。非认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热情关怀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的统一。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一基本含义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居主体地位,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的主体地位两者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即学是以教为主导作用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地位的教。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反映。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做是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10.识接受者。儿童中心主义又走向另一极端,在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永远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二基本要求1.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学生永远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的,教师的影响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具体说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反映在:能动性。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就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性。但能动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的能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培养。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展。独立性。学习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学活动中凡属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自我活动。创造性。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为学生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创造始于模仿,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思维和风格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模仿,这就要求教师的教首先具有创造性,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从模仿创造走向自我创造。教师要十分珍惜、保护、鼓励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2. 坚持和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和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自身素养优良,有能力、有水平、有方法、有热情去组织实施每一个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做到:发挥教学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差异来说,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闻道在先,在知识、能力、经验、思想观念和个性发展方面都比学生更成熟更丰富。而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身心发展还不稳定,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既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承担组织和领导的责任,即教师要科学而合理地设计、组织和实施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与环境,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掌握教学活动的进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是主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扬教学民主。首先,教师应树立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绝不讽刺、挖苦、辱骂学生。其次,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影响的选择权,具体来说,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要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插话、提问题,对于学生的独立见解,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实施启发教学。启发教学的精髓在于“启”和“导”。一是启动,即教师要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二是导法,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本学科、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同时要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解剖给学生,从而把教法转化为学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一基本含义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研究创造,把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教学实践出“题目”,教学研究作“文章”,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同步反馈效应,实现高层次的教学相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是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研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对教师而言,教是输出,研是输入,研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学习。教而不研则浅,教师一味埋头教书,只输出而没有输入,教学水平就会停滞不前,这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平庸或低劣的根本原因;反之,研而不教则空,研而不教是指教师脱离教学需要,为研究而研究,这种研究由于理论脱离实际而显得空洞,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毫无益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教与研有机结合起来。(二基本要求1. 增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把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支撑点教学研究是一个学习、反思、钻研、探索、创造的过程,它有助于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总之,教学研究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是教师高层次的业务进修。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研究意识,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做研究,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看法。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的实践活动仅仅限于完成教材任务,忙忙碌碌地应付繁杂的日常琐事,那么即使他从青丝努力到白发,其个人教学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2. 强化结合教学选择课题的观念,把教学作为研究的有为领域对教师来说,教学是科研的源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教师科研选题的源泉。不仅课题的提出要立足于实践,而且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应该立足于实践并紧紧追踪实践过程进行。对教师来说,脱离实践的“纯思辨”或面壁虚构的所谓研究,绝不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身处教学实践的优势,努力做到把教学过程科研化。3. 强化教学与研究的互反馈,善于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要把教学与研究结合得好,还要自觉强化二者之间的互反馈。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科学研究的议程上来,这是教学对研究的反馈;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是研究对教学的反馈。第一个反馈是教对研的促进,第二个反馈是研对教的促进。总之,教学和研究必须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教师既要把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又要把教学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有为领域,更要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循环。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认识过程具有简约性规律的反映。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是人类已知的真理。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联系实践活动的实际,用丰富的实际事例,论证书本知识,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领会科学知识,用以指导实践d(二基本要求1. 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有深刻的理论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赞科夫把“重视理论知识在认识中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学原则之一。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切实抓好基础理论的教学,切不可主次颠倒,片面强调联系实际而削弱了理论知识的教学。2. 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联系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科学上的最新成就等。教师要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恰当地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联系实际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举例和演示;二是组织学生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等,增强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三是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这些活动蕴含的书本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3. 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遗产、风俗习惯、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为此,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所谓乡土教材,就是以本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和民族状况等材料为内容的自编教材。在使用统编教材时,以自编教学材料作为补充,能更好地结合各地方的实际。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 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 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 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 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教学方法 (1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三是学生特点,四是教学 时间、设备、条件,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