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曙光的剧照中,她一袭青衣,伴随着微微春风,眉清目秀却又器宇轩昂,仙气十足。B电信诈骗是大伙深恶痛疾的犯罪行为,今天,如东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电信诈骗案。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D希望学生通过采访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让儒雅在待人接物中得到实践。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B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C“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棍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栏目,使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有了浓厚兴趣。B身处网络时代,是否拥有健全的判断力,是一件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的事。C有的同学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写作时出现了思路不清,叙述不具体,甚至无话可说。D在当前形势下,谁也不能否认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4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禁锢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眼花撩乱B吹嘘旁逸斜出重峦叠障无动于衷C狼藉黯然失色长途跋涉春寒料峭D躁热巧妙绝伦诚惶诚恐锐不可当5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核舟记采用的就是空间顺序,说明了核舟的特点;又如恐龙无处不在,采用的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佐证了“板块构造”理论。C鲁迅的社戏一文,回忆了“我”童年时在外婆家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淳朴友爱的农家孩子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D大雁归来的作者是利奥波德,德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同时又是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的代表作。二、字词书写6 . 根据拼音、汉字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冬,它浓缩了一春一夏的欢乐与热情,抒写着一串串秋的盈盈豪情,它用你对大自然殷( )切的期待而凝结成亮丽剔( )透的六角形,洒向空kung( )的大地,预示着来年的喜xn( )。三、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协管何大拿贺敬涛何大拿五短身材,胖,脖子几乎与脑袋粗细,四颗门牙特大,嗓门也高,面凶。何大拿原在一家机械工厂做大修钳工,人很牛,遇事连厂长也让着他。大拿牛,是因为他有绝活。车间里的机床,大大小小几十台,何大拿像了解自己孩子那样熟悉。坐在车间一角,大拿端着茶缸子正喝水,忽地站起来,一把推开小徒弟:“三心二意干啥呢?传动齿轮松了都不知道?”关了车床,打开盖子,果然。人家修机器,都要打开检查判断,可大拿却不,他只消用耳朵听,小毛病一听就知,中医上叫“闻”。更绝的是“悬丝诊脉”,大拿取一把螺丝刀,刀头放车床上,刀把儿放耳朵旁,机器最低速运转,这时厂长、调度都站在一边,大拿眼睛微闭,只有四颗大牙露在外边,像一个海狸先生。只一刻,大拿站起来拍拍手,大声说:“变速箱顶丝松动,造成齿轮窜动。”打开,一点不差。风光的日子说话间就到头了,车间数控化改造,大床子清一色的计算机控制,几个文文弱弱的眼镜后生成了专家。何大拿很落寞、很抑郁。恰好到了退休年龄,大拿于是光荣退休。闲下来,大拿很不适应,老发脾气。儿子去找镇综治办的朋友,正好小镇上要招个协管员,大拿一听,立刻乐了。第二天,大拿上岗了,戴个红袖标,拿个小红旗,很神气。大拿的管理地界是小镇丁字路口,临着路口的是菜市场,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很严重。小商小贩大都是龇牙人,看到何大拿,不怀好意地笑:“瞧,一个胡汉三呀,呵呵。”大拿装没听见,腆着肚子:“那个谁,说你呢,占道了!往后退!”占道的是个老大娘,车子往后退了退。可几个年轻后生笑嘻嘻地不买账,一个后生声音挺高:“街道宽得很哩!快赶上长安街了,退什么退?”说完,还拿把明亮亮的西瓜刀在眼前比比画画。何大拿不含糊:“小伙子,这西瓜刀利吗?”“利呀!杀人都唰唰的。”大拿哗地把上衣一扯,瞪着眼睛:“我不信!你用大爷的脖子试试!”龇牙后生知道今天碰上真正的龇牙人了,嘟囔着退回去了。夏天一个周六的中午,人都昏昏欲睡的,一个小男孩手里拿根冰棍一边吃一边过马路,一辆轿车飞奔而来,何大拿大叫一声冲了过去,一把推开男孩男孩得救了,可何大拿的肋骨却断了两根。男孩是那个龇牙后生的独苗。那辆肇事车一溜烟地跑了,案子陷入了困境。躺在医院的何大拿对派出所的同志说:“那是辆奥迪2.4,我值班的时候听过它路过小镇的声音几次,应该是本县的车,三年车龄。”小县城就七辆奥迪2.4,派出所的同志很快就找齐了。大拿被担架抬着来到派出所,帮助抬担架的有龇牙后生, _。民警说:“大爷,你咋识别肇事车辆呢?”大拿静静地说:“让他们发动车!”大拿停了一下,又说:“不用单车发动,麻烦!一起吧!”七辆车轰轰隆隆响起,大拿微微闭上眼睛,只有四颗大龅牙露在外面,像个可笑的海狸先生。只10秒钟,大拿睁开眼:“停吧,第五辆!发动机传送皮带刚换过,有点紧。”(21)司机当即就招认了:“凭听机器声音就能知道什么车,车里有什么毛病,大爷神人呀,服了!”(22)大拿再上岗时,已是秋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光普照,洒下道道金光。当戴着红袖标、拿个小红旗、龇着牙的何大拿刚一出现,小商小贩就齐齐站立,一起鼓掌致敬。(23)大拿很受用,背着手,脸仰得很高,龅牙显得更大了。(24)一位大姐正在龇牙后生摊上买香蕉:“哎,那大龅牙老头,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舍身救小孩的神奇老人吗?看着咋那样凶相哩!”(25)龇牙后生当时就不干了:“说什么呢?你满世界找找,还有这么慈祥的老头没!我的香蕉你放下,给再高价也不卖给你了,感情!”7 . 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商贩们对何大拿的情感、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请根据第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与何大拿相关的事件小商贩的行为表现小商贩对何大拿的态度不买账,比画西瓜刀抵触,不服管救小孩后,辨认肇事车辆关切身体恢复,回到协管员岗位敬佩买香蕉的大姐说他“凶相”当即反驳,中止生意8 .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段为什么要写何大拿的“绝活”。9 . 请分析文章第(22)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0 . 请概括文中何大拿形象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把“何大拿”这一人物形象写得生动而令人难忘,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阅读都是英雄,完成小题。都是英雄那天晚上,钟仁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老人,被一辆疾驰的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钟仁一夜之间成了英雄,可妈妈却老泪纵横:“你还不到30岁,为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值吗?”虽然失去一条腿让钟仁痛不欲生,他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跑销售,可钟仁认为救下一命还是值得的。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目击者说,那个老人60多岁,可是当时天黑,谁也没看清他的模样,再加上大家都忙着救钟仁,他就不声不响地从众人眼前消失了。一个月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露面。妈妈气愤地说:“要想道谢早就谢了,估计他再也不会站出来了!”可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我姓程,我就是你救下的那个人谢谢你,孩子,让你受委屈了!我担心太多一直不敢来看你。”钟仁理解程大爷的苦衷:程大爷有他的顾虑,今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钟仁需要的只是那声感谢。不想,妈妈却一下哭了出来:“这么年轻就没了一条腿,以后日子可怎么过?要是你儿子,你心不心疼?”程大爷低下了头,钟仁看到两颗大大的水滴落到了老人的手背上,心里一暖。“孩子,都是我的错。”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这是我所有的积蓄,6万元,给你。”钟仁心里又是一暖,妈妈的脸色也明显缓和多了。钟仁没有接钱,一个老人攒钱不容易,况且社会捐款已经不少。争执中,还是妈妈把银行卡放进程大爷的兜里:“今天您能来,我们就知足了。如果有空,就常来看看钟仁吧。”从此,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在他的帮助下,钟仁做起了网购,身体也康复得很好。当记者再来采访时,善良的钟仁让记者只报道了被救老人知恩图报的新闻,隐去了姓名。一切很圆满,直到有一天,门铃再次响起。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钟仁和妈妈彻底愣住了:开始没人承认,现在却又多出了一个。老人见状,便讲起了当日的情形。他姓杜,刚刚退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那天晚上过马路时分了神,多亏钟仁出手相救才躲过一劫。本来杜大爷想一起去医院,可他怕钟仁就此讹他的钱,便趁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溜回了家。其实他的心一直悬着,可又鼓不足勇气去承认,直到看到那篇报道。他不知道程大爷是出于什么目的,可程大爷的行为却让杜大爷最终下定决心来到钟仁家道歉。疑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程大爷身上:“您到底是谁?”程大爷思考良久,说:“孩子,你能陪我下盘棋吗?”当钟仁吃了程大爷手里最后一颗棋子时,程大爷已泪流满面: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一天晚上,他刚和程大爷杀了一盘棋,接到同学电话便出了门。路上,当他看到三名男子劫持一个女孩便出手相救,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程大爷没想到那是他和儿子的最后一盘棋。虽说后来儿子被授予了“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可程大爷始终不能释怀,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其实,只要她打来一个电话我就安慰了,就算是给地下的儿子一个交代。”可这个电话成了程大爷最漫长的等待。“我确实骗了你,你救的不是我,我也根本不认识你,但我懂得你的感受。你那么年轻,我想让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当你释然的时候,我也一样。”11 . 文章标题为“都是英雄”,你认为文中哪些人是英雄?请分别写出他们的英雄事迹。12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程大爷和钟仁是“最熟悉的陌生人”。13 . 请就文中人物的描写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帮助。问题:说明: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洪武二年诏修元史,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选自明史 宋濂传14 . 解释下列语中加点词的意思。(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2)尝趋百里外(_)(3)是年八月史成(_)(4)皆擢编修(_)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16 .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说明了求学过程的什么困难?从中可以看了求学者的什么心态?(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17 . 甲 文中的求学者和乙文中的太子在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什么相同的品质?请结合原文分析。五、名著阅读18 . (题文)朝廷中是_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_最后破了“连环马”。六、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摘自报纸和网络的资料片段,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新闻现场)本报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摘自每周文摘)材料二:(各方声音)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开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说:“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当前,有些人为钱、为房子、为地产而疯狂,“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网友评论: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综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大象文摘)材料三:(调查数据)一项“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诗词”的网络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有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有认为不妨背些,以消磨时间的。但也有27.3%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不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是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还有人说,有背诵诗词的那个时间还不如去赚钱。(摘自互联网)19 . 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得空前好,它深入人心,完美无憾。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带来查找文献资料的便利,已没有背诵诗词的必要了。D“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意思是人们从武亦姝身上感受到了古代才女的才情。20 . 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21 . 从材料二中,概括诵读中国经典诗词的意义。七、作文22 . 有家真好,它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有朋友真好,他(她)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有音乐真好,它是我们精神的乐园;有梦想真好,它是我们生活的动力请将“有_真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写真事,抒真情。字数不少于600。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