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第3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导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61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第3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第3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第3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4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考试说明课程标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命题规律】纵观近3年江苏高考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高考命题考查重点之一。如2013、2015年江苏高考第24题都对日本明治维新作了考查。【命题趋势】复习时,一要注意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二要注意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三要注意戊戌变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文教等方面分类整合,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四要注意比较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从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分析三次改革对本国近代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理解近代化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考点过关】 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基础梳理】1.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4)军事上:1855年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5)危机面前沙皇选择实行的改革。2. 改革具体内容改革领域改革内容改革影响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农民获得 ;可通过获得一份土地农奴获得了解放;同时农民负担沉重,引发严重暴动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仍保留农奴制的烙印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局;城市建立城市保证资产阶级在地方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促进发展3.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4. 评价(1)进步性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局限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要点突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在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 经济近代化(1)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 政治近代化: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1)政治体制: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2)司法制度: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3.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同西方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典题演示1】(2015南通一模)(10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3)在农奴解放对农民和国家的影响上,历史学家观点不一。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科学评价重大历史改革的方法。(2分)审题指导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中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城市”、“最大的食品出口国”等来概括;第(3)问材料一侧重于改革的局限性、材料二指出改革的积极性,都不够全面。由此概括提炼出科学评价改革的方法即可。 考点二明治维新【基础梳理】1. 明治维新的背景(1)政治: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2)经济: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3)外部因素: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 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领域内容措施作用政治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制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经济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促进了的发展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地税改革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稳步提高,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殖产兴业。先是大办官营工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纷纷建立;日本的工业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文化倡导“文明开化”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的教育原则为日本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封建色彩十分浓厚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军队仿照西欧国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建立起一支现代军队,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所有军人都要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封建色彩浓厚大力改进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3. 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进而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外交上: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发展成为强国。(2)消极影响: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日本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失。【要点突破】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是什么?1. 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在:(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2)利用政府力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2. 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所致,并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3. 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近代大部分工业。【典题演示2】(2015江苏卷)(10分)“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审题指导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第(1)问从材料一中“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概括“文明开化”自上而下推行;从“穿西洋”“食牛肉”“饮用葡萄酒”“英语谈论时事”概括“文明开化”涉及范围广;从“士农工商、男女老少”概括“文明开化”国民竞相效仿;从“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概括“文明开化”仅是学习西方表面化。第(2)问前一小问变化指日本对待西方文明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后一小问分别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时间“1872年”明治维新展开的背景和“1888年”文明开化中出现了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来加以分析。第(3)问实质上是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西方文明。 考点三戊戌变法【基础梳理】1. 背景(1)政治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3)阶级基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5)组织基础:、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2. 过程(1)兴起:“”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变法实践。(3)高潮:百日维新。3. 内容领域措施作用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裁汰冗员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裁撤驿站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有利于西方科技与思想的传播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4. 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主观上: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5. 意义(1)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思想解放潮流。(2)爱国性:维新变法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是爱国的。(3)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4)启蒙性: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要点突破】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1. 商品经济发展,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迫切需要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2.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基础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和部分大名支持,武装推翻幕府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仅仅是一些知识分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改革进程推翻德川幕府后,明治新政又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变法者手中无实权,而且是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了列强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典题演示3】(2015苏锡常镇调研二)(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1848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1898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四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方面举例说明“我朝有识之士”是如何“废旧制,立新政”的。(4分)(2)材料二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2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审题指导第(1)问依据教材内容概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第(2)问评价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属于开放式设问。如果同意,从百日维新改革内容看,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如果不同意,则列举百日维新的局限性,即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改革的内容;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三作者认为明治维新的成败表现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同时也保留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走上扩张之路。第二小问,材料四作者认为百日维新的成败表现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未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目标。【考点过关答案】第3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基础梳理答案】一、 1. (1)资本主义经济(2)社会矛盾(3)新思潮(4)克里米亚战争(5)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2. 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赎买公开陪审制地方自治杜马4. (1)自由劳动力俄国农业封建生产关系(2)不彻底性村社掠夺性欺骗性二、 1. (1)倒幕派(2)资本主义(3)黑船事件2. 废藩置县商品经济和魂洋才3. (2)军国主义三、 1. (1)民族危机(2)初步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5)强学会2. (1)公车上书3. 精简机构邮政京师【典题演示答案】【典题演示1】(1)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分)原因: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2分)(2)影响: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扩大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成为最大粮食出口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3)方法:实事求是;全面辩证地分析。(2分)【典题演示2】(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4分)(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2分)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1分)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2分)(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1分)【典题演示3】(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废除幕府体制,建立近代天皇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任答2点,2分)经济方面: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2分)(2)一:同意。因为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推行的改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二:不同意。因为光绪帝没有采纳“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设议院、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同意与否不得分,理由2分)(3)说明: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崛起为东亚强国;但保留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扩张之路。(2分)百日维新的失败,未能确立君主立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在思想领域起到启蒙的作用。(2分)【随堂验收】1. (2015苏北四市一模)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2. (2015苏锡常镇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3. (2015南通、泰州、扬州、淮安三模)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已有很明确的认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戊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从1895189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销量逾万,“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人士的教育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主要政治背景。(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维新变法为例,简要说说文化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4. (2015苏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随堂验收答案】【随堂验收答案】1. (1)根源:农奴制问题。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理由: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3)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理由:经济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源;第二小问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来分析,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第(2)问本问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的控制与掠夺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是正确的”可以看出着眼点是国家结构的变化;第二小问回答从经济、政治角度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作用。2. (1)特点:以巩固天皇政权为目的;以“实用”为原则来引进西方文化;善于引进而不能很好地同传统文化融合;采用极端态度。(2)表现:极端崇拜:殖产兴业(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或提倡西方文明,发展近代教育);建立近代军队。极端排斥:保留封建残余(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等)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推动日本现代化发展。封建残余影响其现代化发展进程;军国主义思想使其走上向外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 得出实用原则,“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得出目的,据材料二“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得出极端态度,据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得出不能很好地同传统文化融合;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所学从极端崇拜、极端排斥两个角度选择史实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3. (1)教育观念:全民教育。背景:面临瓜分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举措:兴学堂;办报刊;立学会。作用:制造舆论,宣传维新思想;孕育民主革命力量;启发民智,扩大政治参与。(3)关系:文化教育举措推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前一问从材料一中教育应当“下达于民”“ 遍及于乡”来概括;后一问戊戌变法的政治背景是帝国主义抓起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第(2)问举措可从材料一、二中关键词“学堂”“新报刊”“学会”来概括;作用可从宣传维新思想、启发民智、扩大政治参与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围绕“文化教育”“政治变革”两个主题词辩证说明即可。4. (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或农奴制。(2)依据:提倡君主立宪,推进政治民主化;宣扬民主思想(民权、平等、进化论),促进思想启蒙,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表现: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4)启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即时改革;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和克里米亚战争时代背景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有关戊戌变法影响来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明治维新相关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分析即可;第(4)问结合材料一中俄国克里木战争失败以及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做法,归纳总结即可。-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