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012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填涂答题卡上的“考号、姓名、考试科目”。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第I卷(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 B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来源:学.科.网Z.X.X.K2、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来源:Z-x-x-k.Com3、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4、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5、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私营手工业 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8、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白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9、“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10、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1、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12、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来源:Z-x-x-k.Com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13、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14、竹枝词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生活面貌。大公报1913年6月15日,粤女学生之来源:Z-x-x-k.Com怪状记载“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颈,后拖长尾辫,招摇过闹市”,材料中报纸记载的竹枝词反映出当时A追新求异成为时髦之风 B国人思想完全受到西化C伦理道德已经不复存在 D个性解放思潮占据主流15、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时,陈独秀认为“以群众力量扫荡国民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到”。中央则答复:“说某地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时机已到,固然是错的,但是简单的说,以群众扫荡国民党而夺取政权的时机还未到,则亦有语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无意改变当前形成的革命道路 B坚持苏俄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无力控制中共内部的矛盾分歧 D在民主革命初期极为保守的政治策略16、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17、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19、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给祖国统一大业提供较好契机C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砝码20、1992年11月,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针织企业重庆针织总厂,连续6年亏损后,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成为大型国企破产第一家。此举说明了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C私营经济冲击了国有经济 D国企破产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21、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B民主制度的科学完善 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D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22、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维护法官的权威C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D对后世影响较远23、“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在信仰主义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全新的反省”指的是 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C.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D法兰西的启蒙思想24、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A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C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25、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责任内阁体制出现 B行政制衡立法的机制形成 C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D国王开始丧失对立法权的控制26、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 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 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 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27、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据此,可知A美国民主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精英阶层的特权受到制约C公民基本权利没有受到保障 D“天赋人权”思想没有实现28、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先生们”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29、下图是1919-1938年苏德英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比例图。导致图示中苏联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C斯大林模式中发展重工业 D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繁荣30、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我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共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这样做主要是基于A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C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31、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32、“黑体处于不同的温度下,辐射曲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辐射强度波长会逐渐往短波长方向移动。”这一科学观点的提出有助于下列哪一理论的研究?A. 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 量子假说 D. 自由落体定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题-第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14分)(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3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35、36、37、3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后面的方框涂黑。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6分)3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中国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引自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1931 年)材料二 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建设上,应力避过右和过左的倾向,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忽视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左”的倾向。引自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1)概括材料一、二指出中共在政权建设上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变化的原因。(9分)3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衰读之词”,美国作家和老兵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丹尼斯舍曼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被“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9分)3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四校”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评分标准第I卷(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DDCBCAACAABCBAAC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DBBDACBDBCBCCABC33、(25分)(1)特点: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任意四点得8分)(2)差异:中国: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任意三点得6分) 西欧: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任意二点得4分) 根源: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4分)(3)认识: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4(12分)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促进作用。(3分) 示例一 契约观念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有利于经济复苏;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调的建立,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二 经济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时期工会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解决经济纠纷,促进经济复苏;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世贸组织等建立促进了区域经济、世界贸易的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三 经济制度工业革命期间,近代工厂制度、专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期间,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复苏;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29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末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说明: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如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阻碍作用)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新变化:由新旧书院并存到一律改为新式学堂;新书院聘请西方学者,中西兼学;教学面向现实,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分门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2)影响:冲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实用性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等。(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3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性质不同: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权力归属不同:前者权力归属工农及贫苦大众,后者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但保证共产党员的领导地位。(6分)(2)原因:族危机加深,日本加紧侵华,革命阶级有抗日的可能;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9分)3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他们受国家舆论鼓动和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战场,在目睹一战的血腥残酷,深感被“民主”、“光荣”、“牺牲”等口号欺骗,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惘、仿徨、失落。(6分)(2)改变:战争毁灭和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任答三点即可,3分)原因:战胜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战败国对巴黎和会的处置充满仇恨;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抗议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6分)3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法治思想:为民立法;必须坚持实行法治;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司法独立。(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2)民主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3分)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