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917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综合提升阶段特征_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精要阐释时期侵华阶段特征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上,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反映出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政治上,民主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的高涨。经济上,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主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思想上,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上,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典题借鉴】1(2016江西省鹰潭市一模)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妈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故B项正确。答案:B二、近代民族危机下从农民阶级的“大同理想”社会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探索精要阐释1农民阶级:先后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结果都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具有革命性,说明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蕴含了近代化的新方向。3资产阶级(1)康梁维新派主张改良立宪,开展了戊戌变法,开启了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历史。(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暴力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的革命,成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巨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先后开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和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过渡。以上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改革或革命的失败。【典题借鉴】2“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口号 D民生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据题意“它”即属于农民革命,但同时又具有超出了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的内容,代表前进的方向,故资政新篇符合这一要求,故B项正确。答案:B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抗争与探索精要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经历了由“城市为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重要变化:一是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二是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三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四是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巨变。【典题借鉴】3(2014福建卷)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长征期间”是指1934年1936年。八一宣言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中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故C项正确。A项是1927年;B项遵义会议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D项七大是在1945年。答案:C主流思想_挽救民族危机的不屈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人民探索中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精要阐释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诞生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密切。近代中国百年的抗争、探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自由精神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诸多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如,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典题借鉴】4(2014山东卷)“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北方山岭”“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局面出现,故选C项。A项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活动区域在南方,与题干中“北方山岭”信息不符;B项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民族武装起来”信息不符, D项“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与“民族武装起来”不符。答案:C中外对比_一、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对比精要阐释国别项目中国英国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中英贸易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正当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地位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典题借鉴】5. (2016北京东城联考)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1840年,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工业国,而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故图片中的帆船与铁甲舰象征着落后的农耕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答案为B项。A、C、D三项是中英两国的差异,但显然难以从图片中鲜明反映。答案:B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精要阐释【典题借鉴】6(2016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D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四月提纲”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但中共二大中并未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方式,故A、B项错误;在当时俄国国情下提出和平夺权是符合国情的,而制定最低纲领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二者都为两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通史构建_一、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思想的变化精要阐释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促使晚清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也促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1)从经济折射点看,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武力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从思想文化折射点看,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被迫打开,“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同时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典题借鉴】7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3)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答案:(1)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 (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通商口岸开放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等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和中国原料的输出。(3)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使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列强的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二、20世纪初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精要阐释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爆发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特征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1)从政治折射点看,辛亥革命暴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2)从经济折射点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的出现。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发展;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3)从思想折射点看,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的结果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传播,以致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国民大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多种社会思潮的并存局面等,都体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影响。【典题借鉴】8. (2016四川省成都市一诊,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