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总结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1740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概算总投资3491.12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补助资金500万元,市、县级财政配套13.4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237.05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1740.67万元。一、项目区基本情况及贫困程度(一)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项目区属县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建设前,已建成水利工程蓄水能力仅为5.05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为787亩;农业机械拥有量仅为26台,机耕面积1388亩;年施化肥60.25吨;仅建成沼气池133口;仍有1776人处于饮水不安全状态。二是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项目区共有通村公路29.68公里,仅硬化0.8公里;通社公路16公里,均未硬化;入户路仅有59公里,大多数农户仍存在出行难的问题;所有农户均通电,年人均用电量34.33度;654户通电话。三是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项目区共有村小2所,小学教师5人,学生304人,入学率仅为96%;村卫生所2所,医务人员3人,结核病患者2人;有村务活动室3个。(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项目区是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贫困面较大的区域。农户居住分散,贫困程度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远低于同类地区水平。项目区内现有贫困户144户,贫困人口578人,分别占项目区农户及农业人口的19.54%和20.58%。项目区内“无房户、危房户”户达44户(其中:无房户25户、危房户19户),生活较为困难,占项目区总户数的5.97%;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欠发达。因此,贫困人口急需从各方面给予帮扶。只有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二、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一)主要成效长期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特别是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作为我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市县的关心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实施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以来,全乡共实施区连片扶贫开发3个村,其中省级贫困村1个,市级贫困村2个。通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饮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农村贫困现状得到进一步缓解。2175人和2.27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得到改善,2809人通路困难得到解决,44户156人告别了危房,85户318人基本生存环境条件得到解决,新增灌溉面积885亩,改善灌溉面积3520亩。3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由实施前的4260元增加到xx年的6301元。(二)主要工作经验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村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乡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村、户,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报账制。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扶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三个村均以发展蚕桑作为支柱产业来抓。5、坚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参与,坚持依靠农民群众主体投入力量改变贫困面貌。成立了乡、村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乡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了乡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部门联系挂钩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最大限度地以农民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实施扶贫项目。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乡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由此导致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进而使贫困人口物质文化生活匮乏。1、区位不优。乡北与巡场。全境山高道窄,远离省会市府,无铁路,也无水路,仅有时有泥石流相阻的回恒路、孝恒路与外相通,乡村路多为过去的茅草便道。2、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绵绵山脉呈网络状连接,岗岭起伏,丛峦叠障,地理气候特殊。海拔544-1101米。全年温凉多湿,洪涝、泥石流、冰雹、大雪等灾害频繁发生,中低产田(地)面积大。3、发展起步较晚,人口素质差。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