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9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429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二 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克己复礼 B忠恕之道 C仁者爱人 D中庸之道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强化君权C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3、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6、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7、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8、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元曲和摊戏 D话本和小说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1、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 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12、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一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1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 14、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甚至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主要表明伏尔泰( )A. 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 B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C肯定宗教的社会功能 D提倡人生来自由平等15、.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6、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上海已在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17、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 这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的推动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18、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下列对“先驱”的理解正确的是(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最早制定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 B. C. D. 1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2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 )A 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C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21、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22、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A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B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C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23、 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2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D新中国成立后的论十大关系26、 “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有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 D.十日谈27、“1978年春天,27万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2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钱穆主要强调( )A.近代学习西方始终未获成功 B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发展 C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重取舍 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行不通30、当代科学史重要奠基者萨顿强调:“科学知识的创造和美的创造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科学同时追求两个不稳定的一致的目标:保持传统的知识并在其基础上仔细地加以建设;同时,又始终力求用更强有力的知识取代它。”下列理论之间的关系与该观点相符的是( )A神创论与相对论 B相对论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地圆学说与量子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场座位号:高二 历史 答题卷1、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分析题31.(8分)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1) 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 :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2分)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 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2分)32.(10分)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1) 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2分)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4分)33.(12分)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2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三位思想家?(3分)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2分)(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2分) 34.(10分)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 孙中山 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 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2分) 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2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CBAB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CCBBBB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AACCADCC一、选择题:2、 材料分析题:31、(1)共同思想:民本(爱民)思想(2分)(2)进步之处:重视道德建设;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任答两点2分)(3)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 原因:明清之际专制主义强化,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4分)32、 (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2分)(2)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2分)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33、(1)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等。(2分)(2)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3分)政治智慧: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3分)(3)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2分)(4)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2分34、(1)内容: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2分) (2)内容: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2分) 实践: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维护民主、共和不懈奋斗等(改组国民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等)。(2分) (3)中国梦:21世纪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2分) 努力: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