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414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科班)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2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以德治国 B君权神授 C统治合法 D阴阳五行3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强调家长支配权利4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王羲之 C赵孟頫 D颜真卿5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牡丹蕉石图(右图)水墨淋漓,奔放横溢。画中的石头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完全是不同程度的墨色的运用。这种绘画思想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心外无物”B“人伦者,天理也”C“贵儒尊道”D“理”“欲”统一6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扮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反映了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C神话历代君主先贤形象 D统治者的治国理念7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时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艺术内容的时代性B中外艺术的交融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佛教的中国化8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9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10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11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12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B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13“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4“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15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16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17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18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19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0“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21“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22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应是()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23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C17世纪 D18世纪24某一力学规律“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力学规律来解释。”这一力学规律是指(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量子论2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朱熹并非迂腐的冬烘先生,他有渊博的学识和精密的分析方法,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素养。日本学者山田庆儿通过宇宙学、天文学、气象学方面的考察后发现,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确实如此,他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曾经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才隆起为陆地。然而,朱熹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樊树志朱熹新入学:从“伪学到官学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自然科学素养”的主张和意义。(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朱熹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4分)(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 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部巨著在主持、内容和目的上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何不同?(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6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2分)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历史测试答案1-25 B C B D A D A D D B C A C D D B A B C B B A C B C 26 (1)主张:格物致知(2分)意义:有利于知识分子去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客观上促进宋代科技发展(4分)(2)地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使宋代理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它的思想蕴含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他将儒学通俗化,使儒学从知识分子走向了民间。(6分)27(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材料三:三民主义。(2分)(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同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分)28. 不同特点:主持上: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主持编撰(狄德罗反对政府参与);(2分)内容上: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2分)目的上:清政府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政治意图明显,百科全书是为了推动人们的思想启蒙。(2分)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后期,清朝国力强盛。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文化思想高度专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4分)(2)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3分)百科全书:提倡科学技术,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3分)29(12分)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 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进行评论;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