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114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D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闾左”指代贫苦人民。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B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修养、提高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C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群众在各种追思纪念活动中重温民族痛史,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和遇难同胞,表达护卫和平的愿望。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其作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B永久的悔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C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全编,其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D长城谣选自无怨的青春,其作者是台湾诗人纪弦。4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国民军”的强势崛起,至四月攻占首都附近重镇盖尔杨市,利比亚已陷入全面内战的阴霾之中。B今年一开年,印巴两国就爆发了较大规模的边境流血冲突,一时之间国际社会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斡旋,终于使事态得以暂时和缓。C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所谓“龙抬头”,指的是从这天开始冬眠中销声匿迹的百虫要开始苏醒了,农民们也要告别农闲时光下地忙碌了。D据报道,美国一个马戏团的七名演员在搭人梯走钢丝表演时,突然失衡从高空坠落,当场造成数人重伤,并使在场的观众惊叫连连,叹为观止,吓出一身冷汗。6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呼啸屏息敛声惊心动魄锐不可当B慷慨眼花缭乱杳无消息正襟危坐C紧绷惮精竭虑震耳欲聋一丝不苟D要塞白手起家名门望族如梦初醒7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恣睢(su)骈进 (pin)面面相觑(x)B抽噎(y)亵渎 (xi)众目睽睽(ku)C陨落 (shn)谀词 (y)恪尽职守(k)D栈桥 (jin)哂笑(shn)同仇敌忾(ki)8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的态度。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各题。那段捡稻穗的回忆陈海民每当在餐厅宾馆和亲朋好友小酌,或是在迎送客人的盛宴上,目睹着一些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我的心头总是一阵阵的作痛,总会叫朋友或同事吃不完打包回家。有人嗤之于鼻,有人嘲笑,说我小气。但我总是我行我素,他们不打包,我打包。久而久之,我这些举止,也成了朋友同事中茶余饭后的笑料。儿子也加入这个行列,说我像餐桌上的“拾荒者”,太丢人了。我就给儿子讲了我儿时一些难于忘怀的拾荒故事。我小时候居住乡下,每当收割水稻季节,稻田里,总会遗落下许多稻穗或谷粒,于是就忙坏了拾谷粒的人们。在这些人群当中,有老有幼,也有小学生,我和二姐也在其中。放学了,我们放下书包,挎起篓篼,三五成群,在新收割的水田里边走边寻遗落的谷粒,待到篓筐里盛满稻穗,裤兜里装满了谷粒,肩头上背起小山般的柴草,心中便盈满了喜悦,纵然额角挂着汗珠,臂弯压得酸疼,心头仍洋溢出收获的满足和喜悦,脸上仍闪现着灿然的甜笑。邻家有位老大婆,在收获的季节里,坚持着每日的拾荒。她的小院的台阶上都晾晒着拾荒得到的谷粒、大豆和地瓜,她清淡的三餐里必有拾荒所得。她以水洗净地瓜,清除虫蒂,再用刀切成小块块,拌上拾荒谷子经脱壳后的大米,文火熬成一锅甜津津的地瓜饭。不久前,我回乡下,听见一阵刀砧叮当作响,她家的柴门吱吱地轻唱,她捧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地瓜粥,挪着小脚,步履蹒跚地到我家来,老远喊着:“民儿,地瓜饭来了。”吃起来那么香甜可口。大婆咪着老花眼,咧着掉了牙的嘴巴,乐呵呵地说:“民儿在城里当干部,还爱吃咱熬的地瓜粥呀!看来还不忘本。”听罢我心头一热,鼻子一酸,激动地说:“大婆,忘不了,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唯独忘不了家乡这片热土,吃尽天下美味佳肴,唯独忘不了老家的地瓜粥。”儿时我最大的希望是,每天早上上学能有一个蕃茨当早餐,中晚饭有一盆稠得插下汤匙不倒的地瓜粥。现在虽然天天像过节,大鱼大肉吃得多,但还是惦记着甜滋滋、香喷喷的地瓜粥。小时候,其实我并不喜欢拾荒。但是我们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在乡下,每家每户煮的都是稀饭,加上煮的菜没有油,看在锅里的粥只见人影不见饭。在我的记忆里,刚吃饭不到一个小时,小尿尿就出来了,尿尿回来肚子又饿了。为了填饱饥肠,拾荒就成了我们小时候的一种副业。每当记起这位拾荒的老大妈,就想起她对三餐的满足,想起她对收获的欣喜和渴望。当春风吹绿秧苗,汗水濡湿土地的时候,她深知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换来的收获是多么的不易。因而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个地瓜。她教不辨五谷的我,学会了简单的田间劳动;她教我懂得珍惜粮食,热爱生活。而今,我已长成人,知道秋天熟稔从哪里得来,知道贫瘠的田园怎样变成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粮仓。所以,我仍然常常在餐桌对儿子们唠叨着过去拾荒的日子,诉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许有人不理解,说我不知时代的进步。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我孤独无伴。但我之心迹,不得不诉说。(选自新华副刊2011年7月21日)9 . 认真阅读第自然段,补全下表。自然段序号主要内容老大婆享受拾稻穗的快乐。10 .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她捧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地瓜粥,挪着小脚,步履蹒跚地到我家来。11 . 说说“但我总是我行我素”中“我行我素”的含义。12 . 我小时候为什么会去拾荒?我的拾荒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影响?13 .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还需要“拾荒”精神吗?为什么?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4 . 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15 .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16 . “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17 . 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18 . 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三、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9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所欲有甚于生者(2)乞人不屑也(3)是亦不可以已乎20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1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B第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四、句子默写22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 (2)马上相逢无纸笔, _。(岑参逢入京使) (3)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苔痕上阶绿, _。谈笑有鸿儒,_。(刘禹锡陋室铭) (6)予谓菊, 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周敦颐爱莲说)五、课内阅读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3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但当涉猎涉猎:_(2)见往事耳见:_(3)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_(4)肃遂拜蒙母遂:_24 . 翻译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5 .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六、作文2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请以_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