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_70:94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1103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ECS_70:94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CECS_70:94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CECS_70:94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0: 94 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 射线照相检测标准 0: 94 主编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结构焊接委员会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 1 9 9 4年 1 2月 2 6日 目 次 1 总 则 2 一般规定 2 1 射线照 相检测单位的条件 2 2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人员条件 2 3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程序 2 4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的数量 2 5 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 2 6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应具备的条件 3射线照相工艺 3 1 射线源能量的选择 3 2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3 3 胶片的分类和选择 3 4 增感屏 3. 5 像质计 (透度计 ) 3 6 标记使用的符号及字码 2 7 曝光曲线 3, 8 透照方式 3 9 几何条件 3 10 像质计的安放位置及数量 3 11 定位标记及识别标记的放置 3 12 暗盒及暗盒放置 3 13 无用射线及散射线的屏蔽 3 14 照相操作 4 胶片的暗室处理与底片观察及焊缝质量分级 4 1 胶片的暗室处理 4 2 底片的质量 4 3 底片的观察 4 4 照相底片焊缝质量评定 4 5 钢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4 6 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焊缝质量分级 5 检测报告、不合格及有争议底片处理、检测工作抽查 5 1 检测报告 5, 2 不合格底片的处理 5 3 对有争议底片的处理 5 4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的抽查 6 施工现场射线照相防护 附录 A 熔化焊对接接头透照厚度 附录 B 有效焦点尺寸的计算 附录 C 铝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附录 D 钛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附录 E 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 附加说明 附:条文说明 1 总 则 1 0 1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安装工程 及检修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检测。 1 0 2 执行本标准时,还应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的规定。 1 0 3 在技术文件或合同中确认使用奉标准时,应执行本标准的所有规定。如只在射线照相检测工作中采用本标准的部分规定内容,不能视为执行了本标准。 2 一般规定 2 1 射线照相检测单位的条件 2 1 1 检测单位应具备下述全部条件,方具备从事建筑安装工程射线照柑检测工作的资格。 2 1 2 具有可以在工程施工现场使用,井充分满足被检验工件最大透照厚度需要的 ,胶片处理暗室设施,底片观察设施。 2 具有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照相人员及底片评定人员,其中最少有二名照相人员及一名底片评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工作资格。 2 1 4 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单位如有伪造记录、报告等行为,在作出检查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前不得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从事射线照相检测工作。 2 2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人员条件 2 2 1 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应经过系统培训,必须掌握其所从事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相应的技术知识及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接基本知识。 2 2 2 射线照相 检测人员必须持有与其工作对应的、由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工作资格证书。涉外工程应取得合同规定的射线照相检测资格认证。 2 2 3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1 0,并要求距离 400 5隔为 0 5 一组印刷字母。 2 2 4 射线照相检测人员必须执行本标准的规定,一经发现有故意违犯本标准规定者,应在其改正前取消其射线照相检测工作资格。 2 3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程序 2 3 1 由要求检测的单位 (如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查部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的工 程质量监察部门等 )向检测单位发出书面委托书。委托书中应说明被检测工程名称、设计图样名称及编号、工程执行的标准、检测数量,有需要时尚应说明被检测焊接的位置及在工序中检测工作进行的时间。 2 3 2 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应按照相关工程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被检工件的材料、壁厚,焊接接头结构,被检测焊缝的空间位置以及施工现场条件等,制定书面射线照相检测程序。书面程序应包含下列内容; (1)工件材料厚度及结构草图; (2)使用 (3)射线源的焦点尺寸; (4)曝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 (5)胶片类型; (6)放射源距胶片距离; (?)透照方式; (8)增感屏及增感方式; (9)定位及识别标记符号及标记方法; (10)像质计的种类、数量及安放位置; (11)屏蔽措施。 2 4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的数量 2 4 1 射线照相检测数量应符合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的规定,或工程合同的有关规定。工程施工单位为检查控制焊接工艺实施及焊工操作水平而进行的射线照相检测,数量自行决定。 2 4 2 焊缝局 部射线照相检测数量规定按焊工所焊焊缝总长或管道焊口数比率计量时,不足 250缝长度或一个焊口的,应按 250规定按工程结构焊缝总长或管线焊口总数计数计量时,检测除满足数量要求外,检测焊缝还应包含参加该工程结构或管线焊接的每一个焊工焊接的焊缝。 2 4 3 由于结构或现场其它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全部焊缝或规定的局部焊缝射线照相检测数量时,应由检测单位提出,说明不能实施射线照相检测的焊缝位置及原因,由要求检测的单位决定修改意见,并向检测单位发出变更检测的通知。 2 4 4 要求检测的单位如认为有必要增加射线照相的检测数量时,应下达增加检测数量的委托书。 2 5 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 2 5 1 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的确定,应根据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及工程合同的规定。 2 5 2 当无明确规定时,检测焊缝位置应按下述原则确定: (1)在容易发生焊接缺陷的部位; (2)在结构中接头受力恶劣的部位; (3)在隐蔽工程及工程完工后不可及的部位; (4)在满足以上要求时,检测焊缝位置应力求分散,以使检测结果有更好的代表性。 2 5 3 检测焊缝位置应由检查员或要求检测单位授权的人员决定,不得由施工人员或射线照相人员自行决定。 2 5 4 由于结构及现场条件的限制,无法在检查员指定的位最进行射线照相时,应由原指定位置的人员作出变更,重新指定检测焊缝位置。 2 6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应具备的条件 2 6 1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应通过外观检查后方可进行射线照相检测。 2 6 2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表面应进行清理,所有可能影响焊缝底片影像的焊缝外侧及内侧可及处表面的突起部分应打磨干净,如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对焊缝的表面有更高要求时,应 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射线照相。 2 6 3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清理部分的长、宽至少为照相底片长、宽的 2倍。 2 6 4 应在指定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用钢印或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或工程合同中规定的标记方法作出永久标记。标记位置应在焊缝中心距焊缝边缘15为管接头,应在该接头第一次照相位置中心距焊缝边缘 15允许或不可能作出永久标记时,应在射线照相检测过程用油漆或其它不易消失的标记方法,在上述标记部位标记,并在草图上用检测焊缝位置附近不动参照物准确标出被检焊缝位置。 3 射线照相工艺 3 1 射线源能量的选择 3 1 1 选择的 X 射线或 y 射线源,应能透照出清晰显示焊缝被检测区域影像的射线照相底片。 在曝光时间许可下,应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不同材料透照允许最高 1 1,不同能量射线源适用透照厚度见表 3 1 1。 图 3 1 1 透照不同厚度材料时允许使用的最高 不同射线源适用的材料厚度范围 ( 表 3 级 射线源 钢及合金钢、铁、镍及其合金 铜及其合金 铅及其合金 1920 100(10 100) 15 90 5 40 60 40 一 200 20 170 15 125 1 2线 50 200 大于 2线 50 以上 续表 3 1 1 B 级 射线源 钢及合金钢、铁、镍及其合金 铜及其合金 铅及其合金 192 40 90(10 一 90) 35 80 15 35 60 60 150 50 135 40 100 1 2 线 60 150 大于 2线 60 以上 注:括号内数值为特别情况下允许的范围。 3 2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3 2 1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分为 A 级 (普通级 )和 B 级 (高级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应符合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或工程合同的规定。选用 缝余高应磨平。 3 3 胶片的分类和选择 3 3 1 工业 3 l。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类型 表 3 3 1 胶片型号 说 明 速度 反差 粒度 低 极高 极细 2 中 高 细 中 粗 极高 极高 注:是指加用荧光增感屏的曝光情况。如 4号胶片直接曝光或加用铅褐屏曝光时,则其速度、反差和粒度均为中等。 这里的粒度与所采用的荧光增感屏的特性有关。 3 3 2 不同厚度的钢、铝、青铜和镁的射线胶片可根据表 3 3 2进行选择。高质量等级透照应选择号数较小的胶片。 不同厚度的钢、铝、青铜和镁用的射线照相胶片 表 3 3 2 厚 度 (各种射线管压或放射性同位素条件下用的胶片型号 * i 50 80 (80120 (120150 ( 15025 (铱 192 250 一400(1 60 2 6 31 0 6 6 13 1325 2550 50100 100200 200以上 3 4 3 3 4 2 2 3 1 2 2 3 4 2 2 3 1 2 2 4 4 1 1 2 3 2 2 3 1 1 2 2 3 2 2 3 3 1 1 2 2 铝 O 6 6 13 1325 2550 1 2 2 3 4 1 1 1 2 3 4 1 1 2 2 3 1 1 1 2 3 1 1 2 3 50100 100200 200 青 铜 O 6 6 13 13 25 25 50 50100 100200 200 4 3 3 4 2 2 4 4 1 2 3 4 1 2 2 3 3 1 1 1 1 2 3 2 2 3 3 l l 1 2 2 3 2 2 3 1 1 2 2 镁 O 6 6 13 1325 2550 50100 100200 200 1 l 2 2 3 1 1 l 1 2 3 1 1 1 2 2 1 1 2 4 1 1 注;推荐的这些型号,一般都具有可以接受的射线底片质量。通过使用最低型号的胶片 (经济上和技术上认为都是允许的 )将可改 善射线照相的最佳质量建议4型胶片都要使用荧光增感屏。 3 4 增 感 屏 3 4 1 射线照相可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 3 4,1。在个别情况下,可使用荧光增感屏或金属荧光增感屏,但只限于 增感屏的选择 表 3 4 1 X 射线电压或 射线源 A 级 B 级 400 0 02 O 25 前屏及后屏 192 05 一 O 25 前屏及后屏 60 0 1 0 5 及合金钢或钢前 屏及后屏 O 4 O 7 及合金钢或钢前屏及后屏 1 2 1 一 0 52 6 0 1 5 6 12屏 1 o 一 1 5 屏等于或小于 1 5 铜、钢及合金钢或钽 12前屏 1 0 一 1 5或钨,无后屏 注: 100射线可用前屏。 透照厚度在 40 60须采用 3 4 2 铅屏的使用。 (1)铅屏在使用中发现 因铅屏的皱痕和压痕而造成假象时应停止使用该铅屏。 (2)纯铅质铅屏在使用时应轻轻的接触胶片,以防止蹭到胶片上造成底片上的铅斑。 (3)在铝等轻金属透照时,如必须使用前屏,前屏厚度宜小于 0 05 3 4 3 荧光屏的使用。 (1)在使用中发现因荧光增感屏涂布不匀、划伤、擦伤、荧光晶粒受损及被化学药品污染而造成假象时应停止使用该荧光增感屏。 (2)在使用前应检查荧光增感屏,如发现有指纹、油斑、污物及灰尘等,应使用不损害荧光晶体涂膜的方法将其擦净,如无法擦净时应停止使用。 (3)荧光增感屏的任何部分都不得曝露于原始射束之下,以免由于“荧光屏惯性”而造成假象。 注:荧光屏惯性 荧光增感屏曝露于高强度辐射下时,在移去射束之后,荧光屏仍会继续发光的持久效应。 3 4 4 不论使用何种增感屏,都应保证增感屏与胶片在暗盒中相互紧贴。 3 5像质计 (进度计 ) 3 5 1 像质计用以检查射线照相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像质计不得作为比较缺陷大小用的尺寸标准。像质计的使用应符合相应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可以使用线型像质计,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像质计。 3 5 2 线型像质计 3 5 2 1 线型像质计衡量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数值是像质指数,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线编号。 3 5 2 2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及规格应符合线型像质计 (85)的规定。 3 5 2 3 线型像质计的选用,应按照透照厚度和像质级别所需要达到的像质指数,选用 85 规定的 列的像质计,见表 3 5 2。透照厚度的确定见附录 A,双壁单影透照厚度应为单壁厚度加一个余高。 3 5 3 其它类型像质计。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或工程合同有规定时可以选用其它类型的像质计。 但其必须有已知的尺寸和形状,与被透照的工件材料有相似的衰减特性,符合该像质计技术标准的要求。 像质计的选用 ( 表 3 5 2 要求达到的 像质指数 线直径 透照厚度 T A 级 B 级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O 100 O 125 O 160 O 200 O 250 O 320 O 400 O 500 0 630 O 800 1 000 1 250 1 600 2 000 2 500 3 200 6 6 8 8 10 10 16 16 25 25 32 32 40 40 60 60 80 80 150 150 170 170 180 180 190 190 200 6 6 8 8 10 10 16 16 25 25 32 32 40 40 50 50 80 80 150 150 200 3 5 4 像质计的适用材料范围见表 3 5 4。 不同像质计材料适用范围 表 3 5 4 像质计材料 碳素钢 钢 铝 适应材料范围 黑色金属 铜锌锚及锚合金 铝及铝合金 3 6 标记使用的符号及字码 3 6 1 应使用射线照相检测书面程序中所规定用作标记的符号、数码、字母或文字。 3 6 2 标记应用铅合金制作,其厚度应大于等于 1 点状标记外 (如圆点 ),标记的长度 (高度 )应大于等于 5度应大 于等于 3为单线符号宽度应大于等于 1 5其加工糟 度应保证在正常透照的照相底片上能清晰地显现出本身影像轮 廓。 3 7 曝光曲线 3 7 1 应根据射线源,胶片和增感屏的选用,按具体条件制做或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并以此选择曝光条件。 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 5 防止用短焦距和高管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3 7 2 选用射线源设备出厂曝光曲线或其它非检验单位自行制做的曝光曲线时,在使用前至少应用含被检验工件透照厚度的阶梯形试块进行一次透照,以验证选用曝光曲线的可靠性。 3 7 3 检验单位在条件许可时,应自制曝光曲线,以更准确地选择曝光条件。 3 8 透照方式 3 8 1 按照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焊缝透照法、环焊缝透照法、环焊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透照方式示意图见图 3 8 1。 3 8 2 平板焊缝。除由于结构的限制而必须使射线束倾斜外,平板 焊缝应采用射线束垂直于检验位置中心表面的纵焊缝透照法。 3 8 3 接头及搭接接头射线照相透照方式应按图 3 8 3进行。 当在焊缝区域由于焊缝断面的变化而使照相底片上部分焊缝曝光过度 (影像黑度过高 ),部分焊缝曝光不足 (影像黑度过低 )而影响像质时,应在焊缝表面放置或在工件与胶片间插入补偿楔块; 3 8 4 曲率半径较大的板焊缝,其透照可视同平板焊缝。 3 8 5 外径小于等于 89采用双壁双影法进行透照。 3 8 5 1 当外径与内径比小于 或等于 1 4时,应进行间隔为 90的两次透照曝光,见图 3 8 5 1。 3 8 5 2 当外径与内径比大于 进行曝光的次数按其实际外径与内径之比的 2倍, 4舍 5入取整数确定,透照曝光间隔按 180等分之,见图 3 85 图 3 8 5外径 89径内径 当外径与内径比为 1 8时, 曝光次数:取 4次 (18 6), 间隔角度:取 45 (180 4=45)。 3 8 6 外径大于 89状结构的环状焊缝的射线相,可采用双壁单影法进行透照。双壁单影法只评定紧贴胶片的段焊缝的影像,见图 3 8 6。 3 8 6 1 为了完全覆盖焊缝,沿圆周进行的等间隔透照曝光,不得少于 6次。 3 8 6 2 射线束与表面的倾斜角在保证上表面焊缝的影像不与评定表面影像重迭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 3 8 7 有可能在内部放置暗盒 (或射线源 )的环焊缝,应采用环缝。外透法 (或内透法 )进行透照,不应采用双壁双影法或双壁单影法进行透照。 3 8 8无论用何种透照方式进行射线照相检测,如检测位置的影像是由两 张或两张以上的底片组成时,相邻底片应有连续影像的重叠部分,重叠部分应为底片有效部分长度的 10%或大于 15 3 9 几何条件 3 9 1 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 d 与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9 1 1所示, 9 1按附录 3 9 2 一次透照长度是指采用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所检测的焊缝长度,除满足 3 8 2、 3 8 5 2、 3 8 6 1、 3 8 8 条款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第4 4 1、 4 4 2 条有关黑度和像 质的要求。 3 9 3 焊缝的透照厚度比为 K 值,见图 3 9 3。环缝的 A 级 K 值 般不大于 1 1, B 级 K 值一般不大于 缝的 A 级 K 值不大于 1 03, B 级 K 值不大于 1 01。 3 9 4 射线束应指向被检测焊缝中心,并在该点与被检区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垂直,但需要时也可以从有利于发现缺陷的其它方向进行透照。 式中 T 材厚度, ( T 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 ( 3 10 像质计的安放位置及数量 3 10 1 各类像质计的安放位置及数量应符合相关工程标准设计图样或工程合同的规定,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映出最大的不清晰度; (2)未遮挡任何受检区域而影响对其影像进行观察,作出质量评定; (3)位于辐射束圆锥以内。 3 10 2 线型像质计的安放位置。 3 10 2 1 线型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的一端 (被检长度的 1 4部位 )。金属线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金属线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像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应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像质指数值达到规定要求。 3 10 2 2 采用射线源置于圆 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像质计应放在内壁,间隔 90放置一个。 3 10 2 3 对比试验的作法:截取一个与被检工件完全相同的短试块,在被检部位相似位置的内外表面端部各放一个像质计,采用与工件相同的透照条件或即放置在被检工件的旁边进行透照,观察所得到的底片以确定相应的像质指数。 3 10 2 4 像质计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像质计应附加 “ F”标记,以示区别。 3 11 定位标记及识别标记的放置 3 11 1 底片上应有表示工件被检测范围的定位标记。定位标记为中心标记及搭接标记,定位标记应放置在 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中心标记应放置在被检焊缝中心距焊缝边缘 5接标记放在被检焊缝两次曝光搭接重叠线处(第一次曝光照相底片有效区段内 ),搭接标记应待第二次曝光后才可取下。搭接标记放置见图 3 11 1。 图 3 11 1 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搭接标记的安放位置 3 11 2 识别标记的内容及其方式,应在照相程序中规定,标记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工程 (工件 )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透照日期、重复透照次数。 识别标记可以放在射线源一侧暗盒表面的边缘上,亦可放置在工件表面上,但应保 证标记可以在照相底片上清晰完整的显现,且不遮挡被检焊缝的影像,其位置应距焊缝边缘 5 3 12暗盒及暗盒放置 3 12 1 射线照相用金属暗盒及用塑料或其它耐用材料制作的可弯曲软暗盒必须保证密光,内装胶片不感光,胶片与增感屏紧贴并不被损坏,暗盒有与被透照工件紧密接触的可能。 3 12 2 暗盒在暗室无任何照明条件下应可方便的装卸胶片及增感屏,并有可靠的封口。 3 12 3 在照相底片上发现边缘或拐角处的黑斑及灰雾时,应仔细检查使用暗盒的漏光处,如无修复可能应予报废。 3 12 4 暗盒放置时 应与工件表面紧密贴合,固定牢固。透照后,应核实在透照过程中暗盒固定良好,位置无移动后,方可将盒取下,送交暗室处理: 3 13 无用射线及散射线的屏蔽 3 13 1 当工件较小 (如管焊缝或型钢焊缝 )可能发生侧散射时,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方法 (如设置铅窗口 )限制受检部位的照射面积。 3 13 2 当以混凝土或土、木等为背景进行透照时,应加厚后屏铅屏的厚度或在暗盒背面放置铅板,以防止背散射线影响。 为检查背散射,应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 B”字符的铅质标记 (B 的高度为13度为 若 在较黑背景上出现“ 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线防护不够,应采取防护措施后重照。如在较淡背景上出现“ B”的较黑影像则不作为底片判废的依据。 3 14 照相操作 3 14 1 照相过程中必须保证射线源及被检工件安放稳定,不发生晃动和位移。 4 胶片的暗室处理与底片观察及焊缝质量分级 4 1 胶片的暗室处理 4 1 1 暗室和暗室的所有装备与附件都必须始终保证清洁,而且只能允许用于胶片的装卸及处理。 4 1 2 胶片的装卸与处理宜在不同的工作台上进行,不得同时交叉进行。 4 1 3 胶片的装卸过 程中,操作者双手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手汗多时应戴洁净橡胶或全棉细纱手套操作。 4 1 4 溅溢出的药液及水应立即擦净,以免在照相底片上造成斑点。 4 1 5 胶片的暗室处理条件,必须符合相应药品的说明,并尽力减少变化范围。 4 1 6 处理过程冲洗用水应为流动的洁净水,冲洗槽容积应保证满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冲洗工作的需要。 4 1 7 为控制水斑,宜使用润湿剂溶液将冲洗过的底片浸泡 1 2再进行干燥,在风沙较大的地区或尘土量多的现场环境下,如自然干燥,应在有空调的密闭房间中进行。如用干燥机应先滴控 几分钟再送入干燥。 4 1 8 底片干燥后,应进行整理,检查后方可交付观察评定。 4 2底片的质量 4 2 1 黑度。选择的曝光条件应使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满足表 4 2 1的要求。 底片的黑度范围 表 4 2 1 射线种类 底片黑度 D 灰雾度 D0 x 射线 A 级 1 2 3 5 O 3 B 级 1 5 3 5 7 射线 1 8 3 5 注:表中 0值。 4 2 2 像质。 4 2 2 1 线型像质计的像质 指数。使用线型像质计,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钢丝直径与相应像质指数见表 3 5 2。 2 2 使用其它类型像质计,其像质计显示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 2 3 影像识别要求。底片上的像质计影像位置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如使用线型像质计,在焊缝影像上,如能清晰的看到长度不少于 1像质计钢丝影像,就认为是可识别的。其它像质计的识别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 2 4 不允许存在的假像。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可能妨碍底片评定的底 片缺陷及黑度变化。 4 3底片的观察 4 3 1 底片观察环境。底片应在专用的或具备观察条件的室内进行观察。观察室内的光线应较为暗淡,但不应全黑。室内照明用光不应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4 3 2 观片灯。观片灯应有观察最大黑度为 3 5的底片的足够亮度,透过底片的光应为亮度可调的漫射光。对正在观察的区域以外的部分,或观察区域透光过强的部分,应用适当的遮光板以屏蔽强光。底片观察条件应符合表 4 3 2的规定。 底片观察条件 表 4 3 2 底片背景照明的最高允许亮度 (m) 底片黑度 (D) 观片灯亮度 (m) 1 0 300 20 1 5 1000 2 0 3000 2 5 3 0 10000 30000 4 3 3 底片应按以下程序进行观察: (1)在观片灯前以由弱到强的亮度检查底片有效部分有无妨碍观察评定的假象。 (2)用黑度计检查黑度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像质是否符合要求。 (4)分析焊缝影像,对有效区域的任何异常 黑度变化都应作出解释,辨认出缺陷,并确定其特征:性质、形状、位置及量度其尺寸。作出详细的记录。 (5)根据检测评定标准及检查出的缺陷特征对底片显示出的焊缝质量作出评价。如无检查评定标准只需记录发现的全部缺陷及其特征。 ( 6)填写检测报告。 4 4 照相底片焊缝质量评定 4 4 1 钢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按 2 6节规定进行。当工程采用其它评定标准时,应在报告中说明。 4 4 2 钢管熔化焊对接接头焊缝质量分级按 4 6节规定进行。当工程采用其它评定标准时,应在报告中说明。 4 4 3 其 它金属的焊缝照相底片,焊缝的质量分级可按附录 C、附录 D 规定进行。当工程采用其它评定标准时,应在报告中说明。 4 5 钢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4 5 1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焊缝质量分为四级: (1)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夹渣。 (2)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3)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不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允许长度按表 4 13条状夹渣长度的级评定。 (4)焊缝缺陷超过级者为级。 4 5 2 圆形缺陷的分级。 4 5 2 1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 3的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它们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锥形或带有尾巴 (在测定尺寸时应包括尾部 )等不规则的形状,包括气孔、夹渣和夹钨。 4 5 2 2 圆形缺陷用评定区进行评定,评定区域的大小见表 4 5 2 1,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部位。 缺陷评定区 ( 表 4 5 2 1 母材厚度 T 25 25 100 100 评定区尺寸 10 10 10 20 10 30 4 5 2 3 评定圆形缺陷时应将缺陷尺寸按 表 4, 5 2 2换算成缺陷点数。 缺陷点数换算表 表 4 5 2陷长径( 1 1 2 2 3 3 4 4 6 6 8 8 点 数 1 2 3 6 15 25 4 5 2 4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见表 4 5 2 3。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表 4 5 2材厚度 T 缺陷长径 25 O 5 25 50 O 7 50 1 4 T 4 5 2 5 当缺陷与评定区边界线相接时,应把它划为该评定区内计算点数。 4 5 2 6 当评定区附近缺陷较少,且认为只用该评定区大小划分级别不适当时,经合同双方协商,可将评定区沿焊缝方向扩大到 3倍,求出缺陷总点数,用此值的 1 3进行评定。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见附录 E。 4 5 2 7 圆形缺陷的分级见表乙 5 2 4。 4 5 2 8 圆形缺陷长径大于 1 2为 4 5 2 9 1级焊缝和母材厚度等于或小于 5级焊缝内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在评定区内不得多于 10个。 圆形缺陷的 分级 表 4 5 2定区 (母材厚度( 质量等级 1O 1O 10 20 10 30 10 10 15 15 2S 25 50 50 100 100 6 3 9 12 15 18 6 12 18 24 36 缺陷点数大于级者 注:表中的数字是允许缺陷点数的上限。 4 5 3 条状夹渣的分级。 4 5 3 1 长宽比大于 3的夹渣定 义为条状夹渣。 4 5 3 2 条状夹渣的分级见表 4 5 3。 条状夹渣的分级 表 4 5 3 质量等级 单个条状夹渣长度 条状夹渣总长 T 12; 4 121 2 2 4 4 8 8 10 点数 1 2 4 16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 表 c 2 3 2 母材厚度 T 缺陷长径 3 5 510 1020 20 40 40 80 80 1 2 3 6 7 8 7 10 14 21 24 28 14 21 28 42 49 56 缺陷点数多于级 注;母材厚 度不同时,应取较薄的板厚。 C 3条状缺陷 c 3 1 条状氧化物夹渣,以其最长的尺寸作为其长度,未焊透、未熔合和其它缺陷,则以其最长尺寸的 2倍作为其长度。 当缺陷排列于一线上且多于 2个时,如果相邻的缺陷的间距大于长的一个缺陷长度,则作为分散缺陷分别评定。如两者间距小于长的一个缺陷长度时,则按一个缺陷群处理,此时,缺陷长度为各缺陷长度与间距之和。 c 3 2 长度超过 2氧化物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的等级评定,应根据缺陷长度按表 C 3 2进行。 如果同时出现几种缺陷,则以其中最差的作 为评定的等级。如果几种缺陷的等级相同,则可降一级作为评定的等级。例如点状缺陷按表 C 2 7 评定缺陷点数仅为极限值的 1 2,故可评为级,而条状缺陷的长度亦仅为表 C 3 2规定的 I 级的允许长度的 1 2,故也可评定为级。但因两种缺陷同时呈现,故只能评定为级。 C 3 3 凡有裂纹、夹铜存在,则一律评定为级。 C 3 4 级的缺陷点数连续存在且超过评定视野的 3倍时,应评为级。 条状缺陷的等级分类 表 C 3 2 母材厚度 48 质量等级 缺陷长度 (1 2 2 2 4 4 可不计点数的缺陷长度 ( 表 D 2 3材厚度 T 缺陷长度 10 10 20 20 25 D 3 等级评定 D 3 1 等级评定。 (1)等级评定应按缺陷点数根据表 D 3 1 进行。表中数字表示缺陷点数的允许限度。但缺陷长度超过母材厚度 30或 4两者中的较小值 )时,应评为级。 另外,缺陷长度即使小于表 D 3 1所示数值,但 在评定区域内,评为级的有 10以上,评为级的有 20 个以上,评为级的有 30 个以上时,均应下降一级。 (2)有裂纹或未焊透、未熔合等缺陷时,一律评为级。 等级评定 表 D 3 1 母材厚度 (质量等级 3 2 5 5 10 10 20 20 25 1 2 3 5 2 6 8 8 12 16 20 缺陷点数多于级者 注:接头中母材厚度不同 时,应以较薄的板厚为准。 附录 E 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 E 0 1 当评定区内缺陷点数超过规定的级别,且不超过图 E 0 1 中规定的上限值,附近的缺陷点数又较多时,可将评定区沿焊缝方向扩大到 3倍,求出缺陷的总点数,取其 1 3进行评定。 E 0 2 当缺陷点数超过图中的上限值时,则不能用此方法进行评定。 附加说明 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结构焊接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 程训义、张 正先 舒新阁 莫胜琏 史春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 射线照相检测标准 0: 94 条文说明 目 次 1 总 则 2 一般规定 2。 1 射线照相检测单位的条件 2, 2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人员条件 2。 3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程序 2。 4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的数量 2。 5 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 2 6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应具备的条件 3 射线照相工艺 3 1 射线源能量的选择 3, 2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3 3 胶片的分类和选择 3 4 增感屏 3 5 像质计 (透度计 ) 3 6 标记使用的符号及字码 3 7 曝光曲线 3 8 透照方式 3 9 几何条件 3 10 像质计的安放位置及数量 3 1l 定位标记及识别标记的放置 3 12 暗盒及暗盒放置 3“ 无用射线及散 射线的屏蔽 3 14 照相操作 4 胶片的暗室处理与底片观察及焊缝质量分级 4 1 胶片的暗室处理 4 2 底片的质量 4 3 底片的观察 4 4 照相底片焊缝质量评定 4 5 钢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5 检测报告、不合格及有争议底片处理、检测工作抽查 5 2 不合格底片的处理 5 3 对有争议底片的处理 5 4 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的抽查 6 施工现场射线照相防护 附录 A 熔化焊接接头透照厚度 附录 B 有 效焦点尺寸的计算 附录 c 铝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附录 D 钛熔化焊焊缝质量分级 附录 E 可扩大评定区的处理办法 1 总 则 1 0 1 检修工程与安装工程就焊接而言,其特点及质量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本标准亦适用于检修工程。 1 0 2 相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是指工程所涉及的国家及专业强制执行标准及技术文件或合同中确认采用的推荐性标准。 1 0 3 因为只有在射线照相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执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才能达到本标准预期的检测质量要求。 2 一般规定 2 1 射线照相检测单位的条件 射线照相检测单位是指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所属或受雇于以上单位的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工作部门。 2 1 1 因为只有具备规定的全部条件,才可能有效的完成建筑安装工程射线照相检测工作。 2 1 2 所列为必要的检测设备及设施。 2 1 3 所列为必要的检测人员。 2 1 4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必须增加的保证工作道德的条款。 2 2躬钱照相检测工作人员条件 2 2 1 建筑安装工程焊接由于在现 场环境条件下进行,焊接施工有许多不同于厂房车间内焊接的特点。所以从事检测的工作人员除必须掌握其所从事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相应的技术知识外,尚应掌握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接的基本知识。 2 2 2、 2, 2 3 参照 2 2 4 本条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约束检测人员行为的规定。 2 3射线照相检测工作程序 合理的检测程序是保障检测工作质量的关键条件,本标准对此作了必要的规定。 2 3 1 检测工作名称、设计图样名称及编号,工程执行的标准,检测数量,有需要的尚 应说明被检测焊件的位置及在工序中检测工作进行的时间。这些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由委托方以书面形式发出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准确性。 2 3 2 检测单位制定的书面射线照相检测程序是照相检测工作实施的依据,所以本标准规定子书面程序应包含的内容。 2 0 4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的数量 2 4 1 工程施工单位为检查控制焊接工艺实施及焊工操作水平而进行的射线照相检测,是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控的一种措施,不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所以数量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2 4 2 参照 关 条款。 2 4 3 事实上现场确实存在由于结构或其它条件限制 (如条件过窄无法贴片或放置射线源等 ),而不能满足全部焊缝或规定的局部焊缝照相检测数量的情况。由于过去标准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现场处理时经常扯皮,或处理时宽严不当。所以这里对处理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2 4 4 同上,也是根据目前现场实际发生问题而作的规定。 2 5 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焊缝位置 2 5 1 国内相关工程标准 (如油罐、贮罐标准 )对局部检测焊缝位置都有具体规定,由于内容较多变化也较大,所以不便于在本标准内作统一规定。 2 5 2 这是为检查员规定的确定检测焊缝位置的原则。因为目前只在一部分工程建设标准 (如油罐及圆筒形大形贮罐标准 )中指定了局部射线照相检测的位置,还有一部分工程标准 (如管道工程 )难以在标准中作具体的规定,只能由检查员在现场指定。 2 5 3 由于检测位置应当符合 2 5 2 条规定原则才能满足局部射线照相检测预期达到的对工程质量控制效果。而由施工人员或照相人员自行决定往往从期望较高的合格率或方便透照工作观点出发很容易违背 2 5 2条规定的原则。 2 5 4 根据目前现场有些检查员不熟悉射线照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指定的检 测部位事实上不能照相的实际问题需要处理而提出的规定。 2 6 射线照相检测焊缝应具备的条件 2 6 1 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检测数量。 2 6 2 避免不规则表面图像对形成照相影像的干扰。 2 6 3 满足照相检测区域图像清晰、便于贴片的需要。 2 6 4 在工件上作永久标记是为了检测后对被检测部位进行核查 (包括检修工程时的核查 )定位的需要。当不允许或不可能作出永久性标记时 (如:低合金高强钢或其它表面缺口有严格要求或光洁度有严格要求的结构 ),用油漆标记只能临时的供施工及检修楦测之后立即核查时用。而时间 久远油漆脱落,只能用草图准确的以不动参照物标出的被检焊缝位置来进行核查时的定位了。 3 射线照相工艺 3 1 射线源能量的选择 3 1 1 能量选择按 1条规定执行。 3 2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质量等级的规定与 3 3 胶片的分类和选择 3 3 1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类型按 9 1条的规定。 此规定基本与美国 94射线检测导则的规定相同 (见表 1)。 3 3 2 由于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类型与美国 定 相同,所以本标准表 3 3 2不同厚度的钢、铝、青铜和镁用的射线照相胶片采用了 规定。表 1,为美国 射线检测导则规定的四种射线照相胶片的一般特性。 四种射线照相胶片的一般特性 表 1 胶 片 类 型 腔 片 特 性 速度 梯度 粒度 1 低 很高 很细 2 中 高 细 3 高 中 粗 4 很高中 很高中 中 注:正常条件下都用荧光增感屏; 使用荧光增感屏时的情况; 粒度主要代表荧光增感屏的情况; 直接曝光或用铅屏时的情况。 3 4 增感屏 3 4 1 与 定相同。 3 4 2 针对铅屏使用时容易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防止铅屏假象和铅斑的规定。 轻金属透照时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宜采用较厚的前屏。 3 4 3 荧光屏使用中也极易造成干扰底片影像的假象。针对易发生的问题,规定了本条要求。 3 4 4 增感屏与胶片紧贴是达到满意增感效果的基本条件。 3 5 像质计 (透度计 ) 3。 5 1 像质计的要求是用以控制射线照相透照技术、胶片处理及 获得照相底片质量的。由于像质计与缺陷并不是处于同一个层面 (对于射线方向而言 ),所以它不可以作为比较缺陷大小用的尺寸标准。目前虽然从 是事实上工程中还使用了其它类型的像质计。所以规定了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像质计。 3 5 2 本条是参照国内标准制定的,本标准表 3 5 2像质计的选用与 3 5 3 本条为使用其它类型像质计规定了要求,使其置于控制之中。 3 5 4 本条与 3 6 标记使用的符号及字码 3 6, 1 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前,标记的符号、数码、字母或文字按书面程序规定使用。至少可以保证在一个工程中不会造成混乱,以满足资料准确便于查核的要求。 3 6 2 本条是参照现行情况提出的要求。 3。 7 曝光曲线 根据 定了第 3 7 1、 3 7 2条,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使用曝光曲线,以提高射线照相检测的质量。 3 8 透照方式 3 8 1 透照方式为求统一,均按 定执行。 3 8 2 对于平板焊缝本条规定是 最为合理的透照法。 3 8 3 T 型接头、角接头及搭接接头都是建筑安装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所以加以规定。 3 8 4 本条主要指大直径的卷管及圆筒形贮罐等,均可视为平板结构。 3 8 5 双壁双影法用于小直径管道的环状焊缝射线照相检测,射线源可以置于垂直于焊缝纵轴的平面内,此时所获得的是重叠的焊缝影像,对于显示气孔、夹杂、根部未焊透及垂直焊缝表面方向的裂纹较为有利,但不能准确的判定缺陷位于焊缝中的位置及发现位于坡口边的未熔合。当射线源偏置时,可以获得不重叠的上下焊缝形成的椭圆形影像。这样可以提高发现 偏置一侧坡口未熔合的可能,及判断缺陷位置的可能。所以在采用双壁双影法时射线源的位置最好采用二种。第 3 8 5 1、 3 8 5 2款采用了美国金属学会编的金属手册第八版 11卷无损检测与质量控制所提出的确定正确曝光次数及方向。适用于直径小于等于 89 3 8 6 管径较大时由于位于射线源侧的焊缝影像会放大失真,几何不清晰度也会增加,所以推荐用双壁单影法只评定紧贴胶片的那段焊缝影像。第 3 8 6 1、3 8 6 2款条文是保证影像满足显示全部环焊缝及更好的清晰度而作的规定。 3 8 7 因为双壁 透照影像质量肯定是比单壁透照的环缝外透法 (或内透法 )影像质量差,所以规定应采用环缝外透法 (或内透法 ) 进行透照。 3 8 8 本条规定能满足被检测焊缝影像全部清晰显现的要求。 3 9 几何条件 为了满足全部被检测焊缝都能显出清晰影像的要求,几何条件有关规定与本相同。但在第 3 9 2 条中根据透照方式有关规定作了补充规定,第 3 9 3条中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