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0849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杨利伟等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A热爱祖国,敬业奉献B清廉执政,一心为民C献身科学,淡泊名利D会战石油,艰苦创业2 . 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展播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典歌曲。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B春天的故事C走进新时代D我是公社小社员3 . 1978年前凤阳花鼓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8年后凤阳花鼓唱道:“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1978年前后两段凤阳花鼓词的内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国有企业改革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 .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的是下列哪一产业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手工业5 .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6 . 关于共同纲领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权力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BCD7 . 泗阳县志记载,1951年5月泗淮地区抗美援朝动员大会,163人光荣入伍。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战争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战斗。ABCD8 . 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A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9 .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关键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10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B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C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D“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11 . 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的是A决定建人民英雄纪念碑B确定国徽C通过共同纲领D确定国歌12 . 图文信息最能够体现相关时期的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D“浮夸风”现象严重13 .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A民族团结B改革开放C祖国统一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4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此材料表述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15 .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6 .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北伐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7 . 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8 . 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A“三大改造”的启动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C“八字方针”的实施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19 .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A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20 . 读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图,导致图中数据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C苏联援助我国经济建设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1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22 . 1980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在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据此判断,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A深圳B广州C厦门D上海23 .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我国1978-2000年的建设成就A上海宝山钢铁总厂B葛洲坝水利工程C安太堡露天煤矿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4 . 扩大基层民主的重大措施,是在城市和农村设立( )A村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社区D居委会和村委会25 . 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又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D制定宪法二、综合题2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位代表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讲话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2)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从民主法制、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3)材料三中“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一思想理论?党和政府在“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重大举措有哪些?27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材料二:1965年月日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材料三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只要达赖喇嘛放弃分裂活动,协商和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他说,中国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是明确和一贯的,只要达赖喇嘛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放弃分裂活动,那么中央政府就可以就他个人的前途问题同他进行协商和对话。温家宝希望达赖喇嘛能够为了祖国的统一、西藏的发展多做有益的事情。(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是得利于党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请你说出一个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代表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和态度? (4)如今的西藏的经济正在大踏步的向前发展,这得利于什么战略的提出?三、辨析题2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田地,按其产量的多寡,分为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其目的是要建立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材料二毛泽东也考虑到了中国今后工业化和农村现存矛盾这两个因素。就国家工业化来说,毛泽东是这样认为的:国家工业化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就农村矛盾来说,毛泽东对这样一种情况看得很清楚:新中国建立后,就全国来说,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了,但是,在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村,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这是一个矛盾。建国初期毛泽东将何事称为“第二场决战”材料三材料四大包干是“逼”出来的,一个“逼”字,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包干到户的大胆决断,也折射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无比艰辛。“千条计,万条策,不如大包干到户一剂药”。生产关系中,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调整,一下子就释放了强大的生产力,也在无意间撬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中国40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纪略:大地为证(1)材料一的内容与哪一文件有关?它体现了哪一政权对农村土地问题的设想?这一“理想社会”能够实现吗?请说明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场决战”指的是何事?这场“决战”有没有解决材料中所提出的两个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3)材料三中的图一反映了19531956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农业政策的实施?图二中,196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下降了,其原因主要有哪些?(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包干到户”指的是哪一地区农民“首创”的哪项农村改革制度?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