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0584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贞丰县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生须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相应表格中。)1.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A端午 B清明 C七夕 D元宵2近来穿越剧非常流行。热播于2002年的穿越时空的爱恋讲述的是两位现代女性穿越到明朝朱元璋时代,她们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设中朝,限制相权 B.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C.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D.军机大臣跪见皇上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4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5“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近代中国与此类似的言论是( )A、“扶清灭洋” 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东洋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玩”6.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7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 )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8.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9“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0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唐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1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C.人们可以坐火车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12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3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的发展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A B C D14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15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B C D16“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0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17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8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1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20.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 尊重自然规律 C. 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 渴望征服自然21.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22如图,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4某个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明末清初思想的大辩论。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存”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2627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28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赞美某个画派的艺术特点:“憧憬于色彩,赞美太阳。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问何物,都是他们的好画材。画面只是色彩光的音乐,仿佛太阳为指挥者而合奏的大曲”画家丰子恺描述的是哪一画派?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9.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 ) 三纲五常 因行称义 天赋人权 君权神授 A BC D30.右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走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流动作战,袭击国民党后方绝密启用前贞丰县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共25分,第32题共15分。)31、阅读材料: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9分)(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12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4分) 32.某中学高二历史兴趣小组以“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图片和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探究题(15分)探究一 走进历史 完成表格中编号2、3所代表阶级派别的核心思想主张。(2分)编号人物主要事迹核心思想主张1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体西用2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3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探究二 反思历史 在“西学东渐”潮流中,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些实践活动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意义是什么?(10分)探究三 学史明智 围绕“西学东渐”与救亡图存的关系同学们发表了多种观点。同学甲认为:只要引进西方科技,制造利器,就能救中国。同学乙认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同学丙认为: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全面清算中国传统文化。你认为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谈谈你的观点。(3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DAACBCCCCDB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CBABBCDADACDB二、材料分析题。31、(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分)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分)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3分)( 2 )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4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4分)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 3 )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4分)32.探究一:君主立宪;民主科学。(2分)探究二:实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6分)主题:学习西方,救亡图存。(2分)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探究三 : 这些观点是片面的,向西方学习只是救亡图存的一个方面,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只要是于我有利,无论器物、制度还是思想文化都要予以学习;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还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创新和弘扬。(3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