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习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310355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7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预防医学(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预防医学(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印本页第一单元 绪论 题目答案分离版 题目答案结合版 字体:大 中 小一、A11、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人群的健康状况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A.个体B.群体C.个体和群体D.健康人E.病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A.环境-人类B.环境-生物C.环境-健康D.环境-生物-健康E.环境-人群-健康【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医学模式经历过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E.6个阶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为5个阶段。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A.环境卫生阶段B.个体预防阶段C.群体预防阶段D.社会预防阶段E.社区预防阶段【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WH0给健康下的定义是A.无病就是健康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预防医学的特点有A.预防的主动性B.预防的普遍性C.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D.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8、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四级预防E.综合预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病D.脑卒中E.糖尿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开展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关键是一级预防,与一级预防有关的措施是A.对院内感染的病人开展合理治疗B.开展院内感染发病率监测C.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D.提高早期诊断院内感染的能力E.对感染病人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感染来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1、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比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更着重于护理和康复C.以环境-人群-健康为研究重点D.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比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而临床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后。12、第二级预防是指A.临床期预防B.病因预防C.病残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病D.脑卒中E.糖尿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14、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病D.脑卒中E.糖尿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15、以下哪项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A.控烟B.体力活动促进C.高血压管理D.环境有害因素的整治E.脑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对于致病因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应以二级预防为重点。16、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人群的健康状况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7、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A.个体B.群体C.个体和群体D.健康人E.病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8、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A.环境-人类B.环境-生物C.环境-健康D.环境-生物-健康E.环境-人群-健康【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9、医学模式经历过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E.6个阶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为5个阶段。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0、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A.环境卫生阶段B.个体预防阶段C.群体预防阶段D.社会预防阶段E.社区预防阶段【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1、WH0给健康下的定义是A.无病就是健康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22、预防医学的特点有A.预防的主动性B.预防的普遍性C.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D.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2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A.环境因素B.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C.卫生服务D.遗传因素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4、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包括下列内容,除外A.预防为主B.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C.大力发展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D.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E.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目是考察“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既然是工作方针,那就是固定的概念了,意思对是不行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1、A.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矽肺患者B.通风除尘、湿式作业C.防止矽肺恶化D.预防并发症E.促进康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属尘肺的二级预防的是:A.B.C.D.E.【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二级预防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属尘肺的一级预防的是:A.B.C.D.E.【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案部分 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8,点击提问】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7,点击提问】 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6,点击提问】 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为5个阶段。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答疑编号100080905,点击提问】 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4,点击提问】 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3,点击提问】 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902,点击提问】 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答疑编号100080901,点击提问】 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900,点击提问】 1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96,点击提问】 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比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而临床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后。 【答疑编号100080895,点击提问】 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94,点击提问】 1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答疑编号100080893,点击提问】 1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答疑编号100080892,点击提问】 1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对于致病因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应以二级预防为重点。 【答疑编号100080891,点击提问】 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90,点击提问】 1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889,点击提问】 1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888,点击提问】 1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为5个阶段。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答疑编号100080887,点击提问】 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86,点击提问】 2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885,点击提问】 2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884,点击提问】 2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83,点击提问】 2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目是考察“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既然是工作方针,那就是固定的概念了,意思对是不行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该题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80882,点击提问】 二、B1、【答疑编号100080897,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二级预防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 【答疑编号100080898,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80899,点击提问】 打印本页第二单元 医学统计学方法 题目答案分离版 题目答案结合版 字体:大 中 小一、A11、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是A.属于观察性研究B.设立对照组C.可计算发病率D.观察方向是“果”到“因”E.难以验证因果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1、属于观察性研究;2、设立对照组;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4、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2、如果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婴儿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5,意味着A.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4倍B.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5倍C.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大6倍D.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6倍E.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5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3、关于定群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A.包括前瞻性研究B.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C.要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D.不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检验E.要追溯到过去某时期的暴露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定群研究又称群组研究或追踪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群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定群研究由于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向前追踪一段时间观察对比其结局,故又称追踪研究。4、在进行乳腺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最理想的病例是A.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B.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人C.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乳腺癌病人D.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乳腺癌病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择病例时最好选择新发病例,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忆可能比较认真而且清楚,提供的信息较为可靠;病例的来源以社区人群来源为优,代表性强。所以本题最理想的病例是: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病人,所以本题的答案是。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5、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除了A.有效率B.符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治愈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所以本题的答案是。6、不属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A.对照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D.编码原则E.盲法原则【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包括: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多中心原则和符合伦理道德。所以本题的选项是正确的。不属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是选项,所以本题的答案是。7、平均数表示一群性质相同的变量值的A.离散趋势B.精密水平C.分布情况D.集中趋势E.离散程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8、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A.中位数B.标准差C.全距D.四分位间距E.变异系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变异指标包括: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9、公式中的 n-1为A.样本方差B.离均差C.自由度D.总体均数E.总体方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制定医学参考值不必备下列哪项A.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B.选定适当的百分界值C.确定样本足够量的正常人D.确定指标的单侧或双侧界值E.算出抽样误差【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医学中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1. 确定“正常人”对象的范围: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未患被研究疾病的个体。2. 统一测定标准:即检验用的试剂批号、仪器、人员、条件等应相同。3. 确定分组:一般需用年龄、性别等对“正常人”对象进行分组,分组特征也可根据检验判断。4. 样本含量确定:一般来讲,正态分布资料所需的样本含量应在100以上,偏态或未知分布时样本含量应更大。5. 确定参考值范围的单双侧:一般生理物质指标多为双侧、毒物指标则多为单侧。6. 确定百分位点:一般取95%或99%。11、变异系数表示A.平均水平B.对称分布C.离散趋势D.相对变异度E.集中趋势【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2、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A.偏态分布B.正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不对称分布E.负偏态分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正态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13、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A.偏态分布资料B.对称分布资料C.负偏态分布资料D.正态分布资料E.正偏态分布资料【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选A。中位数是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数值,用M表示。它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中位数不受个别特小或特大观察值的影响,特别是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不能求均数和几何均数,但可求中位数。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样本是总体的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 【该题针对“样本的定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15、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逐年病死率(从1949年到1995年)为:48.9、43.1、27.3、21.5、20.5、18.2、12.7,据此资料画图,应选用A.直条图B.构成图C.直方图D.半对数线图E.普通线图【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选E。统计图 是在统计表的基础上,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数字形象化,利用几何图形反映数量间的对比关系。作为数字的语言,统计图比统计表更明确、更具体、更生动有力。但图形只能起示意作用,数量之间的差异被抽象化了。因此,统计图需要与统计表结合应用。 统计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宣传用图,目的是统计数字大众化,所用的图形主要是: “条形图”、“方形图”、“圆形图”、“象形图”和“统计地图”等。 另一类是统计分析用图。主要利用几何坐标图,点与线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动态统计图和相关统计图。1.概念: 统计图: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2.制图的基本要求:(1)要有标题,一般位于图的下方,扼要说明资料内容。(2)条图、散点图、线图、直方图要有横、纵轴,要有单位和图例。(3)注意合理选用图的种类。3.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2)百分条图和圆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3)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4)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5)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6)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7)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16、统计下作的步骤包括,除了A.搜集资料B.统计设计C.分析资料D.整理资料E.得出结论【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统计学对统计工作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任何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都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设计(design):在进行统计工作和研究工作之前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设计。设计是在广泛查阅文献、全面了解现状、充分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对将要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做的全面设想。其内容包括: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说,确定观察对象、观察单位、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拟定研究方案、预期分析指标、误差控制措施、进度与费用等。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指导以后工作的依据(详见第13、14章)。2、收集资料(collection):遵循统计学原理采取必要措施得到准确可靠的原始资料。及时、准确、完整是收集统计资料的基本原则。卫生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一设计,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逐级上报,提供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主要数据,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与措施、检查与总结工作的依据。如法定传染病报表,职业病报表,医院工作报表等。经常性工作记录:如卫生监测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等。专题调查或实验。3、整理资料(sorting data):收集来的资料在整理之前称为原始资料,原始资料通常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资料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分组和归纳,使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分析。其过程是: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准确性审查(逻辑审查与技术审查)和完整性审查;再拟定整理表,按照“同质者合并,非同质者分开”的原则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组,并在同质基础上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数量分组;最后汇总归纳。4、分析资料(analysis of data):其目的是计算有关指标,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统计推断(inferential statistics)。前者是用统计指标与统计图(表)等方法对样本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描述(详见第2、6、12章);后者是指如何抽样,以及如何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详见第4、5、7、8、9、10、11、17、18章)。进行资料分析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选择恰当的描述性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7、统计学常用基本概念不包括A.概率B.样本C.个体D.总体E.参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8、概率P(A)=0时表示事件A.已经发生B.可能发生C.极可能发生D.不可能发生E.在一次抽样中不发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A.总体设计B.样本设计C.随机设计D.研究设计E.实验设计【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20、属于实验设计原则的是A.随机化原则B.任意原则C.一次性原则D.配伍原则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1、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2、常用的表示一组同质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的指标包括,除了A.几何均数B.众数C.中位数D.均数E.标准差【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23、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指标是用来分析A.调查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分组资料D.分类资料E.计数资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4、统计学数据具有的特性A.稳定性B.可加性C.主观性D.变异性E.可靠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5、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B.数字资料就是计量资料C.总体就是多个样本之和D.样本就是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典型调查就等于抽样调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6、统计工作的步骤不包括A.统计设计B.搜集资料C.分析资料D.整理资料E.题目的制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27、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治疗人数 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A.等级资料B.圆形资料C.计数资料D.计量资料E.数据资料【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分类资料,是指各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的概念。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每个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计数资料又称分类资料或定性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其观察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体重等。故考虑A为最佳选项。28、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为较好地代表其平均水平应该用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E.众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位数是指将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序后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全部观察值中,大于和小于中位数的观察值个数相等。中位数可以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对偏态分布资料,为了较好地代表其平均水平,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其集中趋势,大于和小于中位数的观察值个数相等。所以本题的答案是。29、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A.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B.均数越小,标准差越大C.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好D.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好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30、假设检验是为了A.研究总体指标的变化B.研究样本指标的变化C.排除主观因素对抽样的影响D.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E.排除系统误差的影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1、测量某医学指标,得到500个性质相同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可求得算术平均数(),标准差(s)和标准误(S)。区间1.96s,+1.96s所代表的含义为:A.是样本均数()的95可信区间B.是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C.是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D.是该医学指标的99正常值范围E.是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正态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和2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个参数2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态分布记作N(,2 )。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规律为取与邻近的值的概率大 ,而取离越远的值的概率越小;越小,分布越集中在附近,越大,分布越分散。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的特点是:关于对称,在处达到最大值,在正(负)无穷远处取值为0,在处有拐点。它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 ,图像是一条位于x轴上方的钟形曲线。当0,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维随机向量具有类似的概率规律时,称此随机向量遵从多维正态分布。多元正态分布有很好的性质,例如,多元正态分布的边缘分布仍为正态分布,它经任何线性变换得到的随机向量仍为多维正态分布,特别它的线性组合为一元正态分布。轴与正态曲线之间的面积恒等于1。正态曲线下,横轴区间(-,+)内的面积为68.27%,横轴区间(-1.96,+1.96)内的面积为95.00%,横轴区间(-2.58,+2.58)内的面积为99.00%。32、两个县的结核病死亡率作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处理可以A.消除两县总人数不同的影响B.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C.消除两组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D.消除两组比较时的抽样误差E.消除两组比较时的系统误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当两组资料内部各小组的率明显不同,而且各小组观察单位的构成比也明显不同时,则不能直接比较两组的总率。例如,甲乙两县居民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各个年龄段乙县均高于甲县,显然乙县精神分裂症患病情况比甲县严重。但是在比较两县精神分裂症患病情况时,使用分年龄组患病率不是很方便;再者,习惯上我们常常使用总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在这里甲县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1.2310万,乙县为41.0810万,这个结果显示似乎甲县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情况比乙县严重,这和上述结论截然不同。原来甲乙两县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变化趋势也不同,要消除这种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可用标准化法。33、相对数表示A.计量资料相对大小的指标B.事物相对关系的指标C.两事物联系程度的指标D.动态分析指标E.事物的发展变化指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34、四个百分率作比较,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他都大于5A.只能作校正2检验B.不能作2检验C.作2检验不必校正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E.必须增加样本例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行列表2检验的使用条件。应用行列表2检验时对样本的大小有要求,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不能有理论数小于,界于与之间的理论数个数不能超过格子数。本题中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满足使用行列表2检验的使用条件,所以本题的答案是。35、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问是否有关,可以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t检验B.F检验C.2检验D.相关分析E.秩和检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36、若r=0.8,且P0.05,则可以认为两变量x与yA.有一定关系B.有确定性关系C.有正相关关系D.有因果关系E.没有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r是反映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的指标,r没有单位。r值为正,说明变量X和Y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变量X和Y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变量X和Y的变化趋势是同向的。r值为负,说明变量X和Y的为负相关关系,表明X和Y之间呈反方向变化。r的绝对值等1,为完全相关。r的绝对值越接近1,线性关系越密切。反之,越接近0,线性关系越不密切。37、同一批资料对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作假设检验,其结论:A.是相同的B.是不同的C.不一定相同D.肯定不同E.r为负b为正【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此题目考察的是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联系:对一组数据若能同时计算b和r,他们的符号一致;b和r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对同一样本tb=tr.38、某研究者在5种不同的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了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50个数据,根据资料的条件,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此资料,组间的自由度是多少A.45B.9C.49D.4E.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本题题干给出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upsilon$=k1,本题中共有5种不同的温度,所以是5个不同的组,故组间自由度$upsilon$=k1=51=4总的自由度$upsilon$=N1=501=49,组内自由度$upsilon$=Nk=505=4539、已知A药对某病有效,现发明一种增效剂B,可提高A药的疗效,通过临床实验了解A+B的疗效是否显著地优于单用A药的疗效,应选用:A.t检验B.2检验C.双侧检验D.单侧检验E.秩和检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选D。如果是比校新法是否优于旧法,则用单侧检验;如果比较两种方法是否相同,则需要双侧检验。在研究设阶段就要求明确研究目的是研究新药疗效是否优于旧药,还是研究两药疗效有无差异,从而完成对应的研究设计,分别对应选用单侧检验、双侧检验,而并非在后期统计学处理分析阶段再考虑这一问题。40、64只大鼠被随机地均分到4种不同的饲料组中去,饲养一段时问后,观测每只鼠的肝重比值(即肝重体重)。希望评价4种饲料对肝重比值的影响大小。如果资料满足正态的前提条件,正确的统计青法应当是A.进行6次t检验B.先作方差分析后作t检验C.进行6次U检验D.先作方差分析后作q检验E.作行X列的2检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选D。题中为多个随机样本,目的是要明确四种饲料的差别。方差分析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但通常用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时要求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且总体方差相等。基本思想是按分析目的和实验设计全部观察值之间的总变异分为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然后再作分析。经方差分析后,若按=0.05检验水准拒绝H0,且需了解任两个总体均数间是否存在差别时,可进一步作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41、统计工作的步骤不包括A.统计设计B.搜集资料C.分析资料D.整理资料E.题目的制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2、四个百分率作比较,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他都大于5A.只能作校正2检验B.不能作2检验C.作2检验不必校正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E.必须增加样本例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行列表2检验的使用条件。应用行列表2检验时对样本的大小有要求,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不能有理论数小于,界于与之间的理论数个数不能超过格子数。本题中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满足使用行列表2检验的使用条件,所以本题的答案是。43、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问是否有关,可以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t检验B.F检验C.2检验D.相关分析E.秩和检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44、64只大鼠被随机地均分到4种不同的饲料组中去,饲养一段时问后,观测每只鼠的肝重比值(即肝重体重)。希望评价4种饲料对肝重比值的影响大小。如果资料满足正态的前提条件,正确的统计青法应当是A.进行6次t检验B.先作方差分析后作t检验C.进行6次U检验D.先作方差分析后作q检验E.作行X列的2检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选D。题中为多个随机样本,目的是要明确四种饲料的差别。方差分析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但通常用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时要求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且总体方差相等。基本思想是按分析目的和实验设计全部观察值之间的总变异分为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然后再作分析。经方差分析后,若按=0.05检验水准拒绝H0,且需了解任两个总体均数间是否存在差别时,可进一步作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45、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A.总体设计B.样本设计C.随机设计D.研究设计E.实验设计【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二、A21、一般溃疡病人有22发生胃出血症状,现在某医生观察60岁以上病人150例,其中46例发生出血症状,结论为A.2=5.28 P0.05,老年患者不易出血C.u=5.28 P0.05,老年患者不易出血E.u=2.28 P0.05,老年患者易出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中总体值为0.22(22%)。1-0.22=0.78n=150,样本率p=46/150=0.31。按第三版预防医学P146页公式计算可得出结果C。 【该题针对“u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2、某医院用国产呋哺硝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甲氰眯胍为对照,观察6周有如下结论:呋喃硝胺治疗62人。治愈44人。甲氰眯胍治疗78人,治愈38人。用什么样方得出出两种药物疗效相同或不同的结论A.计算两药物的治愈率直接比较B.进行率的标准化处理C.用四格表的2检验D.用四格表的校正2检验E.用配对资料的检验【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使用条件:1、配对资料来源于同一批对象两个时间点的测定;2、同一对象用两种方法的测定;3、先将实验对象配对后随机安排到两个不同处理所得结果的资料。本题要比较两药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别,用国产呋哺硝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甲氰眯胍为对照,两组总人数相同,均为106人,是先将对象配对后随机分配到两组进行试验,符合配对设计,所以本题的答案是E。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某医生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某病的疗效,共收治患者71例,结果如下表经统计处理得到以下结论A.2=4.45 P0.05,两种手术相同C.2=20.45 P0.05,两种手术不同D.2 =5.28 P0.05,两种手术相同【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首先建立假设检验:H0: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相同;H1:两种手术治疗效果不同;0.05。计算统计量:2$sum_()()2/()$((ad-bc)2n)/((a+b)(c+d)(a+c)(b+d))$本题中a25,b7,c37,d2,代入公式得:2$((252-737)271)/((25+7)(37+2)(25+37)(7+2))$4.45自由度(21)(21)1,查2界值表得,20.05,13.84,因为24.453.8420.05,1,所以概率p0.05,按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两种手术治疗效果不同。所以本题的答案是。4、通过对10名20岁男青年身高()与前臂与()研究:求出离均差平方和( )2=962.5( )2=78.4;离均差积和( )( )=226。相关系数的值为:A.r=0.8227B.r=0.8127C.r=0.9562D.r=0.7489E.r=0.833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的答案是。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本题中:离均差平方和( )2=962.5 ,( )2=78.4,离均差积和( )( )=226,代入公式得:r$(226)/(sqrt(962.578.4)$226/274.70.8227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5、某内科医生出门诊,发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占大多数,为整理各系统疾病,确定指标的性质是A.半定量指标B.定量指标C.等级指标D.分类指标E.定性指标【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定性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每个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治愈与未治愈两类,两类之间对立。本题中发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确定的指标可分为:患该种疾病、未患该种疾病,如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未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肿瘤、未患肿瘤;指标是定性的,而且两类指标是对立的。所以本题的答案是。6、某医生整理资料时有以下指标:年龄、身高、体重、胸围等,上述指标属于A.定量指标B.半定量指标C.分类指标D.定性指标E.等级指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定量资料亦称数值变量,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其指标称为定量指标,如调查某地某年七岁女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每个人的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胸围(cm)等均属于定量指标。所以本题某医生整理的指标: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属于定量指标,本题的答案是。7、某医生给某患者化验尿,检查项目有尿胆素、尿蛋白、尿含铁血黄素、乳糜尿等,上述指标属于A.无序指标B.分类指标C.等级指标D.定量指标E.定性指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的答案是。等级指标:各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的概念,称为等级指标。如测定某人群血清反应,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分:、四级。本题中医生给某患者化验尿,检查项目有尿胆素、尿蛋白、尿含铁血黄素、乳糜尿指标,这些指标都属于等级指标,如尿蛋白结果可分为:、。8、某地某传染病情况如下表 年份病死率19786.519795.819804.719814.019823.1根据此表应绘制A.半对数图B.条图C.线图D.圆图E.直方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9、当求得t=t0.05(n)时,结论为A.P=0.05,正好在临界水平上,重复实验,接受H0的可能性较大B.P=0.05,接受H0,差异无显著性C.P0.05,拒绝H0D.P0.05,接受H0E.P=0.05,拒绝H0,差异有显著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t值的分布为t分布。t分布的特征为:1.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