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10143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某校开展“诵家训,传家风,承文化”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瑰宝。家训作为长辈对后辈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有的悬挂于厅堂,有的记载于族 (谱,普),有的阐述于家书,有的铭刻于石碑,( ),代代相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绽放着家风的(魅媚)力!这些从长辈那里传下来的家风,凝炼成一句句富有哲理的家训,是先祖智慧的结晶,对一代代后人皆起着( )的作用。(1)下列给黑体字所加拼音和横线上选填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_)A.处世(ch)教诲(hu)谱魅B.处世(ch)教诲(hu)普媚C.处世(ch)教诲(hu)谱魅D.处世(ch)教诲(hu)普媚(2)文中加点字笔顺和( )中所填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_)A.脍炙人口名副其实B.爱不释手潜移默化C.爱不释手名副其实D.脍炙人口潜移默化2 . 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古人家训及家风故事,发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他们都有良好的家风传承。例如,东晋陶潜即_(人名)就著有责子,宋代_(评价)欧阳修也著有诲学说,用以训诫子嗣。_朝代)诗人_写过示儿,著有放翁家训。3 . 中国传统家训往往采用不同手法表达,极富形象性和哲理性。阅读著名家训并判断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A“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出自颜氏家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将善人身上的品德比喻为兰芝之香,恶人身上的恶风比喻为鲍鱼之臭,告诫家人要与善人交往,对比鲜明,易于领会。B“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这句话采用了上下对偶的整齐句式,通俗简明提出了朱家对后世子孙生活、品性的要求。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中这句话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非常肯定的告诫子嗣以静和俭来修身养德,淡泊名利、内心宁静才能追求远大的志向。D孔子著名的家训故事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采用夸张的手法让儿子认识到学习诗经对于说话表达的重要性,学习礼对于安身立命的重要性。4 . 某同学拿来一幅朱熹家训书法作品,请欣赏并选择说法有误的一项A这幅书法作品布局合理,内容规整有序,端庄大气,古朴严肃,表达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B书法作品的标题“朱熹家训”采用的是篆书字体,用直笔结字,因形立意、体正势圆,有传统文化味道,期望后世加以传承。C书法作品正文采用隶书字体,变篆书圆转笔为方折,字形扁方,起笔收笔有波折。整幅作品正文给人整齐舒适之感。D作品落款主要采用楷书字体,只有书写者姓名采用行书字体。遵循了“字古款今”或一致的习惯,即落款字体要晚于正文字体。5 . 同学们在参与这项实践活动后写了下面的感受,请阅读并修改划线句中表达有误的语句。家规、家训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堪称华夏民族的瑰宝。这些家规家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得家人自幼就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家风从小处讲,影响着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放大了来说,家风是一种社会风气,关乎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兴衰。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我选(填序号),改为: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章花开屋外,福藏心中,回答下列小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千什么用呀?”女友问。“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大爷,你恨她吗?”“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老人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6 . 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_、_、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_7 . 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从描写的角度)(2)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8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第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出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9 .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0 . 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11 .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12 . 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13 . 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14 . 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三、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节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生于忧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 . 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朝代)的孟子,他是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6 . 根据选段,作战胜利除了依靠“人和”还需要依靠(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D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17 . 用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8 . 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体现在论证的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利分三步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请加以简述。19 . 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也体现在善用排比,论证充分有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第二段,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句子默写20 . 默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关雎)(2)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3)谐之言曰: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一则)(4)_,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陈涉世家)(6)复行数十步,_。土地平旷,_。(桃花源记)(7)_,_,飞瀑落入深潭。(鼎湖山听泉)五、诗歌鉴赏21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与赏析。_笔下的骆驼祥子和_所写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都想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创立新的生活,但最终都失败了。他们失败的根源都在于_。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B在平顶山莲花洞,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抢走了唐僧,幸亏观音救助,收了红孩儿去做善财童子,唐僧才脱离险境。C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D长妈妈为童年鲁迅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使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E.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七、综合性学习23 .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此,某校八年级(2)班以“与农民起丰收”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小李同学在朗诵诗歌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把欢快的锣鼓敲响乘上飞龙宽柔的脊背舞起雄狮粗壮有力的臂膀虔诚地叩开天门一串长长的冲天炮报告大地丰收的喜讯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报告大 地 丰收的喜讯朗诵这诗节,可以配的背景音乐是:A舒缓悠扬B厚重深沉C奋发昂扬D急促紧张(2)下面是小华同学写的段开场白,请你帮助修改。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呢?农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又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我们礼赞丰收就就是礼赞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最光荣”的精神价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时代风上。找出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并改正。文段中画线句有话病,请将修改为正确的句子。请仿照(丰收),写两行小诗。丰收稻谷熟了高兴地弯下了腰八、作文24 . 生活中我们常为一处风景、一次相遇、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停住脚步。请以“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