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9907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汉语的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不同的用法,下列哪一项中的数词是实指?( )A军书十二卷B四书五经C安求其能千里也D三思而后行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卖弄澄清草垛呼朋引伴B干涩仁蓄哄托山岛辣峙C倾诉蓑衣郎润花枝召展D骄媚诱感悠远迫不急待3 . 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yn ning)窠巢(k cho)静谧(jng m)吝啬(ln s)B菜畦(ci q)竦峙(sng z)憔悴(qio cu)匿笑(n xio)C秕谷(b g)贪婪(tn ln)尴尬(gn g)狭隘(xi y)D恍惚(hung h)怂恿(sng yng)褴褛(ln l)蹒跚(pn shn)4 .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不恰当的的一项是 ( )A我轻声念着湖泊的名字,而湖水轻吻着堤岸的声音被微风吹送着穿越芦苇而来,两种声音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B帕斯卡尔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在他的哲学里,似乎思想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内化的时候,如同一副铠甲;外化的时候则像钙质。C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D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志哀,为我们历经磨难的民族积蓄生的力量!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B伏案夜读,我们常常被那些对善与美情有独钟的灵魂感动得泪眼迷蒙。C云南省罗平县的80万亩连片油菜花相继盛开,黄绿相间,真是美不胜收。D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昆明市标志性的居住社区。6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 的态度、 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爱因斯坦的 ,左拉的 ,公刘的幽默,郭沫若的激情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将深深打动你,也必然陶冶你的精神。A自信诚恳精辟真挚B诚恳自信精辟真挚C诚恳自信真挚精辟D真诚激昂幽默真挚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虽然面临着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是依然能迎难而上,努力学习。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的传统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D有人主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适当减少文言文篇目,也有人主张增加文言文篇目,我同意后者。二、现代文阅读(题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8 . (小题1)选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9 . (小题2)选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有什么好处?10 . (小题3)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摘抄在下面。11 . (小题4)你认为选文中描写村落最妙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12 . (小题5)选文运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客”,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看出绿树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苞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回复了初春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出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种种的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树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13 . 自初夏至今,梧桐树在“我”面前显出了哪几种容貌?请分点概括。14 . 为什么梧桐树的落叶更能象征悲哀?15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2)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16 . 作者从梧桐身上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结合你自己生活的体验谈一谈感受。三、文言文阅读17 . 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四、情景默写18 . 古诗文句默写。(1)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_。(2)求之不得,_。悠哉悠哉,_。(3)“战争”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的唐诗中经常出现的题材。有直接描绘战斗场面的,如杨炯在从军行中“_,_。”一句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战斗场面的激励悲壮;有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如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以工整的对仗和形象的的比喻,描写战乱时期兄弟分离的凄苦情态的“_,_。”更有赞扬在战争中诗人们和将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的,如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一句抒发了誓死报国的衷心。五、诗歌鉴赏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 . 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20 . 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一处,并作简要分析。六、综合性学习21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积极开展“深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标语拟定】学校征集读书标语,要求根据以下内容将标语补充完整。读电子书适合“浅阅读”,虽比较方便,但弊端很明显,最大问题是使思考容易碎片化、简单化。读纸质书适合“深阅读”,它更有利于使人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也能使人的思想更深刻,精神世界更自由。标语:读电子书“浅阅读”思考易简单,_。【活动设计】目前,习惯于用手机的“低头族”正日益壮大,对此,学校拟进社区开展系列活动,提醒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请依照以下活动形式,再设计一种。活动一: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活动二:举办经典诵读晚会活动三:_【青春献礼】学校开展“深阅读向青春献礼”专题活动,请大家推荐一种阅读方法,并作简要介绍。方法:_简介:_【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更是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说过“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材料二:2016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襄阳全民阅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晚间新闻分别报道了我市“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光明网、凤凰网、荆楚网等网络媒体也给予了广泛报道。一年后,襄阳的阅读氛围如何?记者在襄城闲叙咖啡厅看到,这里摆放了很多图书,书香浓厚,顾客们或闲聊或阅读。探究结果:_七、作文22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美丽的蝴蝶像一个个飞翔的梦,令人惊叹,可谁会把漂亮的蝴蝶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呢?然而美丽的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变成的呀!毛毛虫为了翩飞蓝天的梦想,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努力地生存,一天天地蠕动,一次次地啮食结茧,只为那破茧而出的最为辉煌的一瞬间其实,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种飞跃不需要奋斗呢?要求:请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及含义。自拟题目,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