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9583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A戊戌变法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辛亥革命2 .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是割让香港岛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BCD3 .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4 . “撕毁”下图中法律文献的人物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袁世凯5 . 孙中山名义上是领导人,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几乎一直无视名义上统治这个国家的民国政府。相反,他们把中国拖进了野蛮的无政府状态中。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材料中“野蛮的无政府状态”不包括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D制造“宋案”6 . 中国人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得益于(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 . 小明在做关于“北洋军阀的统治”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一条记错了,请你帮忙找出来( )A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于清帝退位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等C宋教仁被暗杀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期之一8 .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整体愚昧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9 . 下边局部图所反映的是A二次革命形势图B护国战争形势图C北伐战争形势图D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0 . 1902年2月,泰晤士报:“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导致西方列强在中国地位空前提高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 . 图片是再现历史的有效载体,小明收集了一组有关南京的图片,你认为不恰当的是ABCD12 . 小明同学在历史课上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主题应该是A资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改革C民族解放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13 . 有这样一幅漫画,内容为一帮外国人在分吃“中国的蛋糕”,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开始入侵中国14 . 下列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事件,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是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ABCD15 .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是因为( )A中华民国成立B满洲贵族统治结束C列强宣布中立D武昌起义胜利16 .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以下内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鸦片战争维新变法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抗日战争洋务运动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义和团运动17 .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A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武器是否先进C是否有外国支持D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18 .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的第一交锋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海战C马尾海战D东海海战19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第一期B维新变法第二期C辛亥革命第三期D新文化运动第三期20 .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 )A五四运动B武昌起义C义和团运动D南昌起义21 .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救治行动 史实 A 自我疗伤 洋务运动 B 温药慢治 维新变法 C 猛药重治 辛亥革命 D 开颅洗脑 北伐战争 AABBCCDD22 .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非常伤感地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洋务运动没有实际内容,只是做做样子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目的C洋务运动是纸糊的老虎,唬人而已D洋务运动不应该发生23 .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战,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这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材料括号处应填写ABCD24 . 护国战争期间,溃退、相持、观望,甚至倒戈加入反袁阵营是北洋军的看家本领,连跟随袁世凱最久、最为听话的张勋都勒兵不动,洪宪帝国的前途已经一目了然。这反映了A北洋军反对袁世凯B护国军是正义之师C专制制度不得人心D复辟帝制不得人心25 .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26 . 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27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B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28 .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29 . 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中与其他作品时代主题不同的是( )A黄河大合唱B义勇军进行曲C狂人日记D愚公移山30 .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各”。如果以“维护共和”为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最为恰当的应是( )A武昌首义B建立民国C颁而临时约法D反对袁世凯复辟31 .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A救亡图存B百日维新C创立民国D废除帝制32 . 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中属于六君子之一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秋瑾33 . 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揭开其序幕的事件是A强学会成立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时务报的创立34 . 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该运动A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运动C使中国完全融入世界-体化进程D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5 . 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7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36 .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A毛泽东B孙中山C康有为D蒋介石二、综合题3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材料一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谈谈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与材料的条约相比增加的条款是什么?(3)材料三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感悟。三、辨析题3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器。李鸿章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2)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相同之处?(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