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讲义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505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讲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讲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相关读物 直书讲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读物直书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 秽迹(hu) 斧钺(yu)犯跸(b) 王劭(sho) 箕裘(j)徇名(xn) 阿容() 瓦砾(l)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2)树(3)书(4)凶(5)朝(6)道(7)曾(8)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2)况史之为务(名词作动词,写史)(3)或身膏斧钺(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4)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葬)(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7)韦昭仗正于吴朝(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使动用法,使退走)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2)其叙述当时古义:当时历史。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3)盖烈士徇名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判断句)译文:那些邪的、曲的人,被人轻贱,因为那是小人的做法。(2)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状语后置句)译文: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在魏国犯了忌讳。(3)贯三光而洞九泉。(省略句)译文:一边是上贯三光,一边是下埋九泉。(4)见屈武侯。(被动句)译文:被诸葛亮击败。(5)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被动句)译文: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看到。常识速览秉笔直书刘知几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代名门,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于文学。他20岁时中进士。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奉调长安,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纂三教珠英的工作。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不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又迁为左史。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迁为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官,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因此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并以一家独创之学,对于史官垄断史学表示抗议。景龙四年(710),史通撰成。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史通1体例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著。共20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为10卷。内篇有39篇,外篇有13篇,合计52篇。其中,属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等3篇,大约在北宋时已亡佚,今存仅有49篇。内篇是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记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另有序录一篇,为全书的序文。2内容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记赞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纂方法做了专篇记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世”“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直书一文以丰富的史实材料对中国史学中“直书”这一优良传统作了深入论述。作者认为,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是史学家的最高境界,“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在具体叙述中,要避免个人好恶。他称赞历史上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彰善贬恶的精神,才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而对那些“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人,作者则持批评态度。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_【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文章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先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作为史官,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从而亮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并暗示了能秉笔直书的不易。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_【答案】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的论证方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其中有生前身后都独擅令名的董狐,因记载“崔杼弑其君”而遭杀身之祸的齐太史,勇述汉非的司马迁,不屈从于淫威坚守信史的韦昭,因据实直书而暴“国恶”被灭族的崔浩。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二、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问题。 3第四段指出了直书与曲笔的价值有何不同?对后来的史家提出了什么希望?_【答案】(1)不同: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而王沈写魏书,董统写燕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2)希望:作者从传统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官的两个弟弟继续记载这件事,结果也被杀了,最小的弟弟仍坚持记载,崔杼才不敢再杀。马迁之述汉非: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记载了不少汉统治者的过失,比如抨击汉文帝,说他“赏太轻,罚太重”,又指责汉武帝穷兵黩武,卖官鬻爵。后来被诬为“谤书”。身膏斧钺:身遭刑戮。膏,犹沾溉,替的时候。列营渭曲,见屈武侯:公元234年,武乡侯诸葛亮据武功(今陕西眉县)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于渭南。8月,诸葛亮病死军中,杨仪等整军而出。司马懿得知,立即追击。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假装与魏军交战。司马懿畏惧,不敢进逼,杨仪结队从容撤走。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渭,指渭河,在陕西中部,为黄河最大支流。曲,水流弯折之处。杜口:闭口。审实:细究真实情况。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此指北魏。箕裘未陨:意思是北魏王公贵族后裔依然当政。箕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比喻继承祖先事业。陨,毁坏、毁弃。薪构:即“薪传”“堂构”,文中比喻先人事业。薪传,即薪尽火传,意思是柴虽尽,火种仍留传,语出课内素材刘知几关心时事,对不正之风敢于直谏。在武则天天授二年十二月,他上书请淘汰尸位素餐的冗吏。但刘知几的直言,却不受朝廷的重视,反而惹得一些权贵不满,致使刘知几十五年官职不得升迁。长安元年,刘知几出任著作佐郎,从此他走上专门著史之路。唐睿宗继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武则天宠信张昌宗、张易之,二人乘机诬告丞相魏元忠阴谋造反,又逼魏元忠部下张说作伪证陷害魏元忠。张说找刘知几商议,刘知几阻止,云:“无污青史,无累子孙。”张说走后,刘知几仍然难平胸中愤懑,提笔写下思慎赋,痛斥奸臣酷吏无耻罪行。刘知几把思慎赋呈给武则天,武则天不屑一顾放在一边,说:“爱卿不要妄言干政,老身封爱卿当凤阁舍人,负责编撰老身的实录。”刘知几沮丧万分,无可奈何到凤阁上任,编撰二十卷武后实录。他秉笔直书,如实记载张昌宗、张易之逼迫张说陷害丞相魏元忠的事实。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胁迫他曲笔掩盖史实,遭到拒绝。【应用角度】“正直”“秉笔写史”“开谏致明”等。热点素材呵护母亲河黄河卫士在行动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力度,黄河两岸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人们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许多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污染河水和景观,也给工程管理带来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2015年7月,“呵护母亲河,人人都是江河卫士”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山东沿黄9市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先后有200多名市民和100多名黄河职工志愿者参与进来,他们手拿垃圾捡拾夹和垃圾袋,走上堤防工程和黄河沙滩,捡拾满地的垃圾,向过往行人、车辆宣传环保知识,劝导岸边的游客爱护环境,文明举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媒评文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不仅需要黄河职工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黄河环保宣传,唤起更多群众“关爱母亲河”的意识。从点滴做起,热爱黄河、建设黄河、呵护黄河,做黄河的忠诚卫士!水与中国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 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 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吁:叹词,表惊叹【解析】趋:倾向于。【答案】C2下列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不践君子之迹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言之若是,吁可畏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马迁之述汉非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A/B/C/ D/【解析】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直书”这件事;结构助词,的。【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功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放置;C项,“匪”同“非”,不;D项,“嘿”同“默”。【答案】A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B正直者,人之所贵C案金行在历D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考察;埋。A、B两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重视(崇尚);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走。【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禀五常B盖烈士徇名C其有贼臣逆子 D其叙述当时【解析】A项,古义是两个词,夫,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是刚烈之士;今义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D项,古义是当时历史;今义是指过去某件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国嗣”和“天下”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B、D两项。“光在并州闻而继之”的意思是“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故选A。【答案】A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译文:_(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译文:_【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2)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为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就明了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离书。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等,这年他刚二十岁。他生性不喜欢华丽奢侈,在庆贺考中进士的闻喜宴上唯独不戴花,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听从庞籍的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以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说是自己的责任,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登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贤良。(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进贡一种奇异的野兽,说是麒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吉祥的征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为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可皇位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写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上奏:“我过去在并州任通判,所上的三个奏章,希望陛下果断地大力实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害处,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促之间,拉拢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过去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奏章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不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一寸长的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天下人没有敢违背的。”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仁宗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到了一个月,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命令。10直书一文中,刘知几对“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的史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遗芳余烈”,精神可嘉!试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_下联:以身作则,百姓疾苦挂心头【解析】对对联是仿写题中的一类。做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写上联与下联字数要相等,结构一致;二是所拟上联应是对据实直书的史家的评价。【答案】秉笔直书,社会道义担肩上11(2016全国丙卷)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0个字。_【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图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描述图表要抓住图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简洁地表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有遗漏。【答案】(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12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 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萍(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_【解析】本题结合话剧语境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回答出理由。不管是哪种理由,都应紧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理由: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示例二)乙句更好。理由: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