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六国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488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六国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六国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六国论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六国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lu)思厥先祖父(ju)抱薪救火(xn)B暴霜露(bo) 如弃草芥(ji) 胜负之数(sh)C燕赵之君(yn) 洎牧以谗诛(j) 倘与秦相较(tn)D为国者(wi) 革灭殆尽(di) 日削月割(xu)解析:A赂读“l”;B.暴读“p”;D.为读“wi”。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解析: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以:因为,介词/凭,用,介词。B.之:代词,指土地/助词,的。C.则:副词,就/连词,那么。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C、D两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B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内立法度,务耕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吞二周而亡诸侯今殴民而归之农而秦兵已西矣ABCD解析:名词作状语,为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答案:C二、阅读鉴赏六国论(节选) 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六国论(节选) 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抵御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解析:B咎:责怪。答案:B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连词,却,但,表转折。B项,动词,作为/动词,成了,作为;C项,连词,来/介词,因为;D项,助词,的/代词,它。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 )A.B.C.D.解析:A项没有写明具体原因,只是说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之事。B项是结果,并非原因。C项和都是六国灭亡的原因。D项写的是秦国,是假设的情况,亦非六国灭亡原因。答案:C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解析:A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答案:A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译文:_(2)彼秦者将何为哉?译文:_(3)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译文:_(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_答案:(1)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2)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3)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4)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参考译文:六国论(节选) 苏辙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六国论(节选) 李桢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一味责怪秦国。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据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意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