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1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326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1 (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1 (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1 (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风中学2015年秋季高二年级十月份月考生 物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尿素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 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3下图中可表示氧气从血液进入细胞途径的是()Abda Bcda Ccba Ddba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5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6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 B乙 C丙 D丁 7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会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减少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降低8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 B液体中含激素、呼吸酶、尿素、CO2等物质C长期营养不良会使中液体减少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9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以引发组织水肿()A血浆的无机盐浓度过低 B血浆蛋白浓度过低C组织液渗透压过低 D淋巴循环受阻10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接触花粉时导致的过敏反应可引起组织液的减少C内环境的稳态在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会遭到破坏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1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生物膜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1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14.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两次15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 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6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1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18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1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20促胰液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分别是()A肠黏膜细胞和甲状腺细胞B胰腺细胞和甲状腺细胞C肠粘膜细胞和下丘脑细胞D胰腺细胞和垂体细胞21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A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B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C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 D蛋白质分解,使尿糖升高2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2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分泌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是在大脑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C下丘脑能直接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2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5正常人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饮食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下丘脑感受这种刺激后()A在下丘脑产生渴觉,以调节对水的摄入 B调节垂体对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增加C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肾上腺激素增加26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27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神经中枢28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如图表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A B C D29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30.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的散热速率3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32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来传递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A B C D33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34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尤其是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35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36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37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D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38.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B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C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 39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是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40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二、非选择题(共30分)41(6分)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和,还有_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填标号)。(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_、_和温度。(3)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着_物质。(4)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A与B相比,_的CO2浓度较高。42(7分)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因素,某生物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每隔三天,将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并不断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1)图中曲线a表示_激素,曲线b表示_激素。(2)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合成激素的量与其体积成_关系。【实验二】每隔三天,向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体内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重复多次结果发现两种激素含量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当乙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_(增多、减少),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上升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增强、抑制)垂体和_的合成和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43(7分)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中的物质释放到的方式是_。(2)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_次。若刺激C点,电流计B将偏转_次。(3)如果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4)已知中的某物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5)突触前膜是_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_。44(10分)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填细胞名称)。(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填字母)(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高二月考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10 DACAD AADCC1120 CCABA DADCD2130 CCDBC ACDDD3140 DCDCA DCCCB二、非选择题(共30分)41.(每空1分,共6分) (1)与 (2)渗透压 酸碱度 (3)缓冲 (4) B42.(每空1分,共7分)(1)促甲状腺 甲状腺 (2)正相关(正比)(3)增多 抑制 下丘脑 (负)反馈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