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五)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9312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五)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五)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五)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五)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芷江受降坊”是怀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许多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D湖南省首届“国学知识大赛”在星城长沙举行,衡阳代表队力克群雄,摘走桂冠。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糊口糊弄宿舍舍生取义载歌载舞千载难逢B驰骋聘礼收敛水光潋滟字斟句酌灼灼其华C圈养圆圈曝光一曝十寒妙趣横生横七竖八D狭隘溢出淬炼出类拔萃有福同享万事亨通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B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C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D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4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阿内学篆刻,有他自己的。他像一朵花一样,专注在字里,一撇一捺,像花蕊婉转,刀锋于虚空,浑然忘我。(选自淳语文第18期)A趣味凝望游走B品位凝望神走C品位凝视神走D趣味凝视游走5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佩特留拉匪兵抓住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保尔勇敢地冲上前救下他。B草房子中,秃鹤自告奋勇出演坏蛋杨大秃瓢,并且不负众望,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喝彩。C西游记中,假行者原是同样神通广大的六耳猕猴,最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D小王子中,小王子离开后,“我”很遗憾:在给小王子画的羊嘴套上,忘了画皮带! 他再也不可能把它套在羊嘴上。二、字词书写6 .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字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7 . 课文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8 . 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9 . 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4分)A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B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一)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阮华君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选自知识窗,有删改)10 . 本文由“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说起,你认为这样开头有何好处?11 . 第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12 . 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作用。13 . 下列各项是对本文的阅读理解,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B“印痕行为”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C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D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穿上特制的“熊猫服”,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14 . 动物有印痕行为,人类也有类似的现象,结合选文以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人类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四、句子默写15 . 按要求填空。(1)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2)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3)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4)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5)论语十二章中表明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6)完整默写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五、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6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弈者胜弈: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依:_以其境过清清:_17 . 翻译下面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译文:_18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19 . 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0 . 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答:_六、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性学习。(1)观察下图“文化”人,完成下面题目。请将漫画中顾客的语言修改成委婉的祈使句,用正面劝导的方式,让营业员易于接受。_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针对这一幕所反映的问题,让你对营业员进行采访,请你写出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使他认识到不注意食品卫生的危害性。_(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_七、作文22 . 近期,“中华传统美食巡展”要在太原举行,“晋小二刀削面”有幸入选,现在展区需要一个图文相配的展板对刀削面进行介绍。文字部分大约200字左右。请你根据文中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文字介绍这一任务。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特点突出,语言通顺。山西刀削面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再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元朝时,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做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保管。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老者刚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忽然,他想到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打卤让家人吃,家人边吃边称赞。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的青睐。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市肆摊点也开始做,不断演变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晋小二刀削面”,与一代廉吏于成龙结缘,其技艺和配方与文化融合,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