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课 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262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课 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2课 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第2课 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教学设想1理顺故事情节; 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学法指导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预习课文、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钝( )响幽( )微寒暄()第2段瓦楞( )朱拓( ) 第3段间( )或乞丐( )第10段 悚( )然踌蹰( ) 第17段不更( )事第20段 谬( )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 )然 第32段 雪褥( ) 瑟( )瑟有声尘芥( )堆 形骸( ) 第34段 颊( )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贺家墺( )嚎( )第66段 荸荠( )絮絮( ) 第68、69、72、74段 呜咽( )驯( )熟桌帏( )讪讪( ) 第79段 敛( ) 第83、87段 怔怔( )咀嚼( )赏鉴 渣滓( )瞥( )第96、98、99、101段 拗( )不过蹙( )缩 诡( )秘门槛( ) 第109段窈( )陷 惴惴( )第112段 歆享( )牲醴( )蹒跚( ) 补充解释:瓦楞:间或:悚然:踌蹰:瑟瑟: 沸反盈天:墺:絮絮:呜咽歆享:蹒跚: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3、小说的三要素:_、_环境(自然环境、 _ )。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什么?3. 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顺 序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5.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四、合作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5 布置作业:以“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字数200字左右。祝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作品主题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分析细节描写,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教学设想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知识积累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1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2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几处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找眼睛论特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讲阿毛故事捐门槛不让祝福行乞问有无灵魂2. 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祥林嫂语言描写较多,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语言,我们来分析一下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对四婶讲阿毛对大家讲阿毛与柳妈的对话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反对再嫁:怕被分身:怀疑灵魂:小结:动作描写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祥林嫂答: _,_ 典型形象。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最基本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而在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一定要写出他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人物形象才够鲜明。4.“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课后作业 1下列句子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3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的讲话精神。 C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D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祝福(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准确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教学设想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2.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学法指导1.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分析人物生活状态,通过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感情。2.在典型环境中分析人物性格。知识积累1. 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学习过程一、研习文本 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2、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3、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二、合作讨论,形象分析: 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三、写作练习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4 拓展阅读 也说祥林嫂之死 叶建华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之死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在诸多的分析文章中,较典型的说法一般有这么三种:祥林嫂之死是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所致;祥林嫂之死是封建礼教的毒害造成;祥林嫂之死是由于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联合绞杀。 上述的三种说法,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我们再细加品评,总觉得流于泛化而未中肯綮。第一说法虽采用了鲁迅先生早期对国民精神“劣根性”的说法,但这种“劣根性”在小说祝福中又应作何具体解释?第二种说法最为普遍,因为人教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但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封建礼教的实质性内容又应该是指什么?第三种说法最具权威性,因为它援引于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可我们仍会产生这样的疑窦: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这四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处于同一平面层次的并列关系,还是渐进层递的从属关系? 从祝福的情节发展来看,祥林嫂是旧中国一个被践踏被侮辱的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没有姓名,比丈夫大十岁。她第一次到鲁镇做女佣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这是因为她抗拒婆母和本家堂伯的逼嫁。小丈夫的夭折,揭开她悲惨人生的帷幕。她的出逃,并非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而是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节烈观主宰下作出的一种迫不得已的举措。在祥林嫂看来,年轻守寡并非她的不幸之甚;而不幸之中最不幸者,乃是寡妇失节! 祥林嫂真是“欲做奴隶而不得”,残酷的现实又一次打碎了她的美梦,她被强行改嫁到贺家坳。当她被人五花大绑强按着与贺老六拜堂时成亲,矢志“一女不事二夫”的祥林嫂,为了守住这节烈的最后一道堤防,毅然决然地一头撞在香案上,意欲一死以尽“烈女之节”!求死不能的祥林嫂在洞房花烛之夜终于被一身力气的壮汉贺老六强行同房,这就彻底地击垮了祥林嫂划地为牢的节烈防线。如同她额角上永不磨灭的疮疤一样,再嫁的祥林嫂已带着终身耻辱的烙印,只能永远无尽地遭受着人们的“烦厌和唾弃”,成为世人所不齿的“渣滓”! 在山高皇帝远的贺家坳,祥林嫂暂时的过上了“平稳”的“奴隶”生活,然而这勉强能使祥林嫂苟延残喘的情景,亦如一现的昙花,转瞬即逝了。年纪轻轻的贺老六竟死于伤寒病。本来,凭着祥林嫂的勤劳,也还可以支撑残局,然而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阿毛竟然不幸被狼给吃掉了。夫亡子殇,这对祥林嫂来说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悲痛,更为悲惨的是,她彻底地失去了她在夫家的财产继承权,走投无路的祥林嫂终于被贺家大伯收回房子而赶出了家门!导致祥林嫂被逐的直接原因是贺氏家族浓厚的封建节烈观念,因为祥林嫂嫁过而又死过两个丈夫,已经被人视为尤物祸水。儿子阿毛,作为封建家族传宗接代的工具,作为“夫权”的体现者,一旦消失,那么祥林嫂所依附的仅有的一线经济支柱,亦就彻底地崩溃了。 迫于生计,万般无奈的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做佣人。巨大的精神打击,再加上世人的歧视冷眼,尤其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节烈观的吞噬,使得祥林嫂和第一次来鲁镇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嫁的祥林嫂已逐渐为人们所唾弃不齿了!鲁四老爷嫌弃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年关祝福不让她煮福礼摆香案。闲极无聊的祥林嫂更显得无所适从了。在“善女人”柳妈的“善意”劝导下,祥林嫂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期作为千人踏万人跨的替身,赎了这一身的罪名。然而这一切注定都是徒劳的,因为一生嫁过两个丈夫又死了两个丈夫的祥林嫂,永远也摆脱不了这封建节烈观的桎梏!四婶的“放着吧,祥林嫂”一声断喝,使她的精神防线终于被无情的现实彻底地摧毁了!祥林嫂“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就这样,百无聊赖的祥林嫂,在被逐出鲁四老爷家后,在沦为乞丐以后,在大年三十的风雪之夜,怀着对死的恐惧(因为她怕在阴曹地府被两个死鬼男人锯成两半),背负着极为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彻底地毁灭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然而其身上有着一个致命的“国民精神劣根性”,这就是摧残人性的万恶的封建节烈观!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就在于鲁迅先生通过她揭示了社会的疾痼,并籍以唤醒这不幸的“沉睡的国民”,催人留心,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从鲁迅先生的人生观和文艺观来看,鲁迅先生认为:文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要用文艺改变这愚弱国民的精神;要用文艺暴露这社会的病根,以唤醒这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做稳了奴隶”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对此,我们还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早期杂文看出先生对封建礼教思想的强烈抨击。我之节烈观一文就集中而鲜明地抨击了这一摧残人性的封建节烈观的残忍和虚伪,“要断言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又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但它“还有哀悼的价值”。这“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节烈观,就是封建礼教思想对中国妇女的集中体现,它禁锢了中国妇女几千年,不知扼杀了多少生命。因此,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的最后说道:“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已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祥林嫂之死的具体社会原因就是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祥林嫂自身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节烈观!在祝福这篇小说中,封建礼教的思想核心就是节烈观。如果说是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四大绳索的绞杀而置祥林嫂于死地的话,那么,还必须指出这么两点:封建节烈观集中地体现了夫权的思想意识;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这四个概念应是外延渐窄而内涵渐深的递增的从属关系概念。鲁迅先生在祝福对封建节烈观的激烈抨击,就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而言,就涵盖了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极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祝福答案 第一课时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钝dn响幽微寒暄xun第2段瓦楞wlng朱拓t 第3段间jin或乞丐q gi第10段 悚sng然踌蹰chu ch 第17段 不更gng事第20段 谬mi种 第30-31段 淡然俨yn然 第32段 雪褥r 瑟s瑟有声尘芥ji堆 形骸hi 第34段 颊ji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贺家墺o嚎ho第66段 荸荠bq 絮絮x 第68、69、72、74段 呜咽y驯xn熟桌帏wi讪讪shn第79段 敛lin 第83、87段 怔怔zhng zhng| 咀嚼j ju赏鉴 渣滓zh z瞥pi 第96、98、99、101段 拗ni不过蹙c缩 诡秘门槛kn 第109段窈yo陷 惴惴zhu zhu第112段 歆享xn xing 牲醴shng l蹒跚pn sh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u ch也作“踌躇”,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徘徊不进:踌躇不前。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 x1.语繁不断貌。2.连绵不绝貌。 呜咽wy: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什么?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 内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祝福(第二课时)学习过程1、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情节眼睛描写性格特点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善良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活僵尸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描写眼睛,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地控诉。2、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思想桎梏下矛盾的心理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3. 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反对再嫁:逃、撞强烈的抗争意识,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迷信的影响下,终归失败。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4. “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因为祥林嫂内心极度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是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她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就是因为她死了丈夫,是个寡妇,曾经改嫁。5、 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封建礼教以及相关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婶、柳妈是典型代表。他们嘲笑和歧视再嫁的祥林嫂,给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这件事的主谋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这种做法,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如果是维护封建礼教一女不事二夫,她就应该让祥林嫂守节,她可以把祥林嫂抓回去,但不能强行出卖。因此,婆婆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破坏者,她使用了十分野蛮的手段来达到自家的功利目的,这反映的是她恃强凌弱,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婆婆代表了族权,但是封建礼教并不允许家长都会做出这样卑劣的事,这种行径应当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却没有受到,这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沦落。、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二是祥林嫂回到鲁镇,原因是祥林嫂被大伯赶了出来,无路可走,生计无着。房子是祥林嫂和第二人丈夫的共有财产,丈夫死后,祥林嫂本来应有居住权,但是却被大伯给赶了出来。这里面没有道德可言,只有封建家族的恃强凌弱,唯利是图,道德沦落,只是赤裸裸的掠夺。、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三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接受认同。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祥林嫂的愚昧,另一方面当时的环境缺少让祥林嫂可以对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资源可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意识,也可能是更加友善的人际关怀和精神安慰,可以减轻祥林嫂的不安的程度,而这两种精神资源祥林嫂都没有得到,所以在听信了柳妈的灌输之后,精神惶恐不安,苦闷异常。最后在捐门槛无效之后,精神不能自持,彻底崩溃。、有一些自然的因素,但是绝对是次要的。综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路的是这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吃人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和毫无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内的恃强凌弱,以及周围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最终葬送了祥林嫂。鲁迅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用意,就是批判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内)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虽经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沦为乞丐,冻饿致死。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她的结局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课后作业:完成学案。 第三课时一、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数第11行)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3、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点拨: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D、死去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点拨: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二合作讨论:1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点拨: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冷漠的封建卫道者。他具有旧社会传统老学究的摸样,思想迂腐守旧,极端落后于时代;既道貌岸然,又贪图实利,是害死祥林嫂的刽子手。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点拨:柳妈和鲁迅的许多作品中的看客一样,他们既是那个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被损害者,又不自觉地成了畸形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另一种角度来讲她自己也是封建道德、封建思想的受害者。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点拨:“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只能选择逃避。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三、写作练习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5 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