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13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0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湄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2016.11.4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B梁先生所说的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B文约理赡 赡:充足C潜引入阁计事 潜:偷偷地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B. 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C. 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D. 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译文: 。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89题。晚望 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注】郑珍(18061864):贵州遵义人,清代官员、学者,贵州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与贵州独山人莫友芝共同编纂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5分) (三)名句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3)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4)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两句是: ,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刚刚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坐在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前,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突然,一阵杂乱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嘀咕着:不是有门铃吗?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眼睛里露出一片焦灼和茫然。他是谁?想干什么?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笑意,嗫嚅道:“我是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见我没有拒绝,他激动得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想亲眼看看我在城里盖的房子。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他看到我能盖这么好的房子,一定会非常自豪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看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这位民工见我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他父亲在一旁不停地说:“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步子迈得格外轻缓,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他弯下腰,对儿子讲道:“叔叔家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公司盖的。当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的一些细节,儿子听了,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看了我的新居,两人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小说第一段说明媚的阳光透过新居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照进屋里,温暖宁静,让“我”感受到一片暖融融的气氛。这样的生活与文中所描写的民工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B民工不按门铃而敲门这一细节表现了他不熟悉城市生活习惯的身份特点。“眼睛里露出一片焦灼和茫然”是因为他在多次被拒绝后,既失望无助,但又不想放弃努力,急切地想遇到一个答应他要求的人。C在小男孩“怯怯的样子”面前,父亲不停地表达歉意,小心翼翼地套鞋套,格外轻缓地迈着步子,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这一切,显示出久在城市生活的父亲的老练和成熟。D父亲告诉儿子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砌墙时,墙上要留一个和隔壁相通的洞口,用来运送砖块、水泥等施工材料,这一情节既表现了父亲技艺的熟练,也表现了他对儿子将来能进城打工的期望。E小说通过民工父亲带儿子参观自己劳动成果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他对孩子的爱,他朴实善良、勤劳上进、热爱本职工作的品质。民工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在小说情节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和烘托作用。(2)从全文看,“民工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 (3)小说第段画线部分人物的语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 (4)这篇小说的主题可以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触。(6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 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他的学生钱理群说:“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就倒下,大病一场。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他的学生张鸣说。但老人的隐居生活却似乎自得其乐。一次,张鸣去拜访他,请教学问。两人正高谈阔论,忽然屋里响起一阵响亮的鸡叫,随后锣鼓声大响。张鸣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林庚见了,在一旁得意地拍起手,哈哈大笑。原来那是儿孙们送给这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一件玩具,只要说话声音过大,就会自动发出声响。这是林庚十分喜爱的玩具。林庚还酷爱放风筝,常到学校围墙外空地放风筝。他在床头挂了一只花蝴蝶的风筝,这只花蝴蝶一直陪他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钱理群说。这位九旬老人脸上孩子般的笑容,让为他制作遗像的照相馆师傅感到惊讶:“这么精神的老人,从来没见到过。”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北大毕业生余杰曾撰文回忆读书时他与林庚的一次接触。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迎接他,主动与他握手,说话总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时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仍“站在门外望着”。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相关链接钱理群:著名人文学 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国学院院长。(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把林庚称作“喧嚣时代里的隐退者”,就是因为林庚在退休之后,隐居在北大燕南园里,不问世事,不接受媒体采访。B在“告别课”上,林庚挥洒自如,滔滔不绝,回家后却进门倒下,大病一场,说明林庚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具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C“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这个评价表明,钱理群为林庚一生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名誉、地位就离开而感到遗憾。D林庚对学生和年轻人充满期待,所以他从不对学生疾言厉色,耳提面命,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客套话。E林庚虽然已经退休,心里仍然牵挂着学生。面对来访的学生,他总是很激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他也从不拒绝。(2)文本为什么大量引用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评述林庚先生的话?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答: (3)与学生在一起时,林庚的哪些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答: (4)为什么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7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B翠翠是沈从文精心描绘而且被刻画得诗意洋溢的一个艺术形象,她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个标准的下里巴人,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她清澈透明的性格。C人到了一定年龄记忆力就开始下降,拿东忘西,得鱼忘筌的现象也就常出现了。D.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任性”“网红”“主要看气质”等流行语脱颖而出。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且是最为著名的饮品。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C陈光标在摆拍、秀“钱墙”之前,就已经是中国首善。那个时候,在“中国首善”牌匾后,充斥着的是众多芸芸众生对一个高尚的名字的敬仰。D只要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李敖对朱光潜译文的评价:“达意有余,诗意不足。”李敖对自己的译文的评价:“比朱稍胜”。我们对朱先生在古典诗词和英文水平应该有了一个认识,_,_,_,_。_,_。就译著的数量、内容的广泛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而言,李敖也不能与朱先生同日而语。我不知道李敖懂几门外语这是作为一个翻译家最大的资源但我知道他不会超过二门朱先生通晓七门外语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臻完美因为可以同时在多种译本中进行比较研究ABCD1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句式前后一致,意蕴丰厚,有文采。(4分)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_ _ _ 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落日浮云诉说友情,月上柳梢见证爱情,_ _ _。172015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几种因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如下:(4分)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所占比例语言表达句子、词汇、修辞49.45%层次结构层次、过渡11.65%思想内容中心、材料、分析33.90%其他书写、标点5.0%(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到这一统计结果,你对湄江高级中学高二级同学作文方面的建议是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学到的事情:(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4)在老板前别认为你老板太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5)烙牛肉饼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帐单才变成现在的乏味;(8)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10)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1)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请根据上述归纳的11条内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感悟,可以就某一条内容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条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湄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解析:由第二段最后“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可知D项表述错误。 2、【B】解析:B项,“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不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则不合理”,而是说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气质。3、【A】解析:A项分析错误,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知:掌管。5、【B】解析: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6、【C】解析:房玄龄被高祖李渊所驱斥。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格物”,要求他人;“收叙”,任用;“隔”,排斥。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2)如果(他的病)稍微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因此变得满面凄怆。(“微”,稍微,略微;补出省略成分“病情”;“见”露出,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5分)9、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尾联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诗人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5分)(三)名句默写(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共12分)10、(1)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2)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4)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5)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6)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1) B项3分,A项2分,E项1分。C项和D项不给分。【解析】A项“文中所描写的民工艰苦生活”不准确,小说对民工艰苦生活有侧面反映,但是没有“描写”,所以得2分;B项正确,得3分;C项“这一切,显示出久在城市生活的父亲的老练和成熟”错误,不得分;D项“表现了他对儿子将来能进城打工的期望”不符合小说内容,不得分;E项“我在小说情节中只起到了线索作用和烘托作用”不准确,“我”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小说主旨表现的是民工父亲对孩子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他朴实善良、勤劳上进、热爱本职的品质。 (2) 在“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他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内心是喜悦而幸福的。(2分)向儿子讲述自己的工作并说:“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内心是自豪而幸福的。(2分)孩子说:“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听了孩子的话,让这位民工父亲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希望,内心是欣慰而又幸福的。(2分)(3) 塑造憨厚朴实而又执著的民工父亲形象;(2分)侧面反映民工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社会处境;(2分)衬托“我”对这位民工的理解,为下文作铺垫。(2分)(4)【思路提示】人人平等。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他们却并未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和便利,甚至还承受着城市人们的歧视。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朴实的生活向往和精神需求。(2分)互相关爱。我的一个简单的行为却带给了一位父亲最幸福的一天,可见给他人带来快乐往往是举手之劳,幸福别人的同时也幸福着自己。(2分)互相尊重。我们不该忽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存在,更不该歧视他们,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2分)(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探究,但必须立足原文,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12、(1)B项3分,E项2分,A项1分。C项和D项不给分。 【解析】 C项,“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钱理群的评价并不是为林庚没有得到名誉、地位而感到惋惜,而是对为人的赞赏。D项,强加因果,林庚从不对学生疾言厉色,耳提面命,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客套话主要是因为他性格随和。A项,原因表述不全面。作者称他为“喧嚣时代里的隐退者”不仅因为他退休后隐居,少问世事,还有他在文革中面对待江青的态度,也能体现出他在喧嚣时代里所表现出的淡泊、坦然。而且,原文中说林庚“少问世事”,A选项中说“不问世事”过于绝对化。(2)这些人都是林庚的学生,比较了解林庚,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这些人是在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引用他们的评述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引用他人的评述更能突出林庚的精神品质。他们的评述性的话使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林庚的性格。(6分,每点3分,答出2点,意思对即可。)(3)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讲课富有感染力。林庚上课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堂下鸦雀无声。气度不凡。他讲究衣着,素来整洁。上课时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对待学生随和、真诚。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6分,每点3分,答出2点,意思对即可。)(4)林庚先生作为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其生活处于“隐退者”的状态。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大燕南园,少问世事,淡出了公众视野,连门口路过的学生也不知道他是谁。地位不显赫,在他辞世的消息报道后,才又被人记起当年的赫赫声名。二是其有“隐退者”的精神气质。看淡名利,超然物外;平易近人,性格谦和真诚;面的权贵,不卑不亢;在隐居中获得精神自由;纯真,赤诚,追求单纯的快乐。(6分,有理有据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17分)13、【A】解析:A项“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B项“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C项“得鱼忘筌” 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D项“脱颖而出”本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只能用于人。14、【B】解析: A项“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句偷换主语,应该在前面加上“茶”。C项成分赘余,把“众多”去掉。D项D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有才。15、【D】解析:解答衔接连贯题目要把握“承前启后”的原则,首先要把握整个语段的大意,然后辨明句间关系,还要注意关键词。承前谈朱光潜的“英语水平”,注意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从而”“因为”关联词语表示的句间关系。启后谈李敖的“外语”水平,注意“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16、【补写示例】是阑干拍遍的一腔悲愤 是高堂明镜前的一曲悲歌(2分)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2分)【评分标准】句式一致;内容和意境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意蕴丰厚,有文采。17、(1)结论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包括句子、词汇、修辞在内的语言表达和包括中心、材料、分析在内的思想内容。或者: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分)(2)建议要想提高作文得分,最为根本的办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水平。(2分)六、作文(60分)18、【写作导引】这则材料的写作要求很宽泛:可以就某一条内容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条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从整体考虑看:比尔盖茨作为一个成功者,对生活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11条生活准则,是他为年轻人概括的生活的真实面貌,真实得有点残酷。实际上就是提醒年轻人对生活应该持有清醒的认识,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年轻人对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老板,应该抱有宽容的心态。11条内容有点过于“庞杂”,如果放在一起考虑来确定文章的立意,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提炼,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建议学生在分析材料时,应该就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联想思考,而且这11条准则有几条内容本身就有立意重叠之处,比如:(2)和(5)可以写“尊严”;(3)(8)(10)可以写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学生可以选择小角度,联想名人轶事,社会现象,联想自己的生活说道理。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1)“生活是不公平的”;(2)反向立意“不适则变”:不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不公平都只求适应;(3)“谈尊严”:成功是人格的资本;(4)“别希望不劳而获”: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与付出;(5)“不要忽视小事”:平凡成就大事业;(6)“责任”:自己陷入困境,不是别人的过错,不要将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7)“珍惜时间”;(8)“善待他人”等等。【文言文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柳芳说: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德行可说是相当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勣、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