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9027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B近年来,出国旅游的人数不断上升,但有关专家提醒:出境游务必要提升风险意识。C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发展迅速,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D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进而赢民心、顺民意。2 .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光未然,他是我国诗人、文学评论家。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鲁迅。C说和做的作者是闻一多,他是我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等。D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3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私塾愚顿藏污纳垢B落第吹嘘诚惶诚恐C躁热仲裁为富不人D由衷闲熟摧枯拉朽4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惩罚(chng)卓越(do)硕果(shu)慷慨淋漓(ki)B元勋(xn)取缔(d)愧怍(zu)鞠躬尽瘁(cu)C头颅(l)商酌(zhu)修葺(r)可歌可泣(q)D恍惚(gung)迸溅(bng)点缀(zhu)海市蜃楼(chn)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甲】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的最重要方式。传说中国有一位圣人名叫神农,他为使百姓有食物吃,“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为尝试“百草”,他“一天而遇七十毒”。这些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为寻找食用植物所作的各种努力。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在古代还没有出现文字时,这种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因此,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根据积累的动植物知识,能够将自然界中一些可供食用的动物或植物, (1) (驯化/驯服)或培育成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人们在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的实践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动植物的认识。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刻画有动植物形象的陶器。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外壁上有一幅太阳与植物的图画,画的中间是一棵刚出土不久的植物子叶,子叶的两旁,画了两个闪射着阳光的太阳。图画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阳光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河南临汝闫村出土的距今已有5000年的一个彩色陶器上,绘制着一幅鹳鸟衔鱼的图画,这幅鹳鱼图,清楚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鹳鸟形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以上事实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乙)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甲骨文中关于动植物方面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就有动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知识。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一些思考。“禾”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或写作,它就像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是对谷类作物的统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黍、稻等。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作物视为同一类的植物了。鹿是古代狩猎最重要的对象,所以古代人们很熟悉鹿的习性。“鹿”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它着重画出鹿的长颈、小尾巴和分叉的双角,一眼就能看出是只鹿的形状。甲骨文中还有几种鹿类动物名称,比如“麝、麇、麞”等,虽然它们整体形象不同,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有的角短,有的角长并且有分枝;有的腹下有香腺,有的没有。但这些作为动物名称的象形字,都有一个“鹿”作为它们的基本形制。这里面,实际上包含有将一些 (2) (形状/性状)相同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的想法。6 . 从【甲】【乙】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处应填(2)处应填7 . “麓”字在甲骨文中写作“”()。请你根据【乙】文内容,推测古人造此字时的具体想法。 答:8 . 阅读【甲】【乙】两文后,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有了哪些了解。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玩泥宋灵慧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玩泥,有文玩和武玩。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旮旯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打啪儿,也叫摔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有删改)(注)尥(lio)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奓(zh) 张开。忒(tu) 太。旮旯(g l)指角落。9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连起来。B第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第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D第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10 . 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全身抹泥滑到水里撩水润湿坑沿儿坐在坑沿儿上11 .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2)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从加点词的角度)12 . 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要概括。13 . 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句子默写14 . 默写(1)_,到乡翻似栏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春蚕到死丝方尽,_。(_无题)(3)枝间新绿一重重,_。(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4)_,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_)(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几欲先走。四、课内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5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尝:尝试)B以我酌油知之(以:凭、靠)C康肃忿然曰(忿然:气愤的样子)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16 .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而钱不湿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D以钱覆其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7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陈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是因为他看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如此纯熟却未以此为傲。B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C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D本文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进行描写。18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尔安敢轻吾射?五、课外阅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释:突:烟囱。嘿:同“默”。燔发灼烂者在上行:燎了头发、烧伤的坐在上席。燔,烧。灼,烤、烧。上行(hng),上席。19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见其灶直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居无几何居无何C于是杀牛置酒且焉置土石D终亡火患亡处亡气20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更 为 曲 突 远 徙 其 积 薪 不 者 将 有 火 患。21 . 本则故事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请结合选文说说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六、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2 .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23 .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综合性学习2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遇到想尽各种办法仍一chu( )莫展的困难,交流可以影响你晦塞的思维,找到智慧的途径。与生活交流,看草长莺飞,看人事变迁,使你懂得规律;与长者交流,听利弊得失,听轻重缓急,使你懂得智慧;与书籍交流,即使一篇言简意gi( )的短文,也可能让你摄取事理的精髓,豁然开朗。(1)根据拼音写汉字。一chu莫展(_)言简意gi(_)(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一句话。_八、作文25 . 写作表达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成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不只是”为题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得套用他人作品。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